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3)
2023(15450)
2022(13287)
2021(12635)
2020(10278)
2019(23811)
2018(23287)
2017(45418)
2016(24516)
2015(27543)
2014(27347)
2013(27105)
2012(25151)
2011(22974)
2010(22769)
2009(20956)
2008(20316)
2007(17594)
2006(15540)
2005(13897)
作者
(69268)
(57707)
(57001)
(54629)
(36866)
(27366)
(25996)
(22571)
(21916)
(20547)
(19529)
(19505)
(18373)
(18078)
(17847)
(17792)
(17212)
(16718)
(16567)
(16439)
(14343)
(14117)
(13765)
(13054)
(12834)
(12753)
(12694)
(12488)
(11487)
(11329)
学科
(103285)
经济(103178)
管理(69703)
(65074)
(52911)
企业(52911)
方法(46591)
数学(41195)
数学方法(40772)
中国(29345)
(27082)
(25115)
(21946)
贸易(21936)
地方(21622)
业经(21430)
(21367)
(20192)
(18527)
农业(17882)
(16638)
银行(16605)
环境(16193)
(15950)
(15830)
金融(15828)
(15536)
理论(15245)
(15042)
财务(14976)
机构
大学(350126)
学院(347791)
(149754)
经济(146812)
管理(139217)
研究(121640)
理学(120767)
理学院(119444)
管理学(117682)
管理学院(117047)
中国(93747)
(74399)
科学(72170)
(67194)
(60175)
研究所(55000)
中心(54706)
财经(54227)
(51779)
(49604)
(48748)
业大(47983)
北京(47665)
经济学(46252)
(46219)
师范(45897)
(44244)
经济学院(41842)
财经大学(40587)
农业(40198)
基金
项目(238470)
科学(189487)
研究(176916)
基金(175836)
(152544)
国家(151323)
科学基金(130363)
社会(113853)
社会科(108056)
社会科学(108030)
基金项目(92363)
(89308)
自然(83361)
自然科(81436)
自然科学(81420)
教育(80472)
自然科学基金(79973)
(76399)
资助(73181)
编号(71229)
成果(58198)
(54342)
重点(53171)
(51261)
(49108)
课题(48934)
国家社会(47555)
教育部(46981)
创新(45860)
人文(45571)
期刊
(159082)
经济(159082)
研究(108265)
中国(62500)
学报(50903)
管理(50026)
科学(48876)
(48043)
(46539)
大学(39000)
教育(36889)
学学(36594)
(35976)
金融(35976)
农业(32663)
技术(28408)
经济研究(26868)
财经(26459)
业经(24476)
(22643)
问题(20678)
(19070)
图书(17196)
理论(17194)
(16992)
技术经济(16773)
国际(16508)
世界(16181)
科技(15786)
现代(15464)
共检索到511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索彦峰  陈继明  
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信用观点"为理论前提,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直接融资还不发达、东、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体系特征还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各地区的银行体系进行传导时,将通过影响各地区银行系统提供信贷的能力而影响各地区私人部门的信用可得性,从而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云峰  阮莉莉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周子瑜  
文章选取我国省域层面2003~2014年的月度工业数据,在考虑区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G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各区域工业产出和工业品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有关。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  杨开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减弱。文章认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晓健  武帅  朱树艳  
货币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地区产生差异化的效果。该文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求解脉冲响应函数,分别检验了地区经济代表变量对于货币政策一个单位冲击的动态响应,证明在我国存在着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该文还进一步做了分时期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货币政策敏感度,再次证明了前文所得到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长青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显著,但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通过估计货币供给方程将货币政策分解为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异质性规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城镇地区人均收入对正向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强烈,但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对负向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强烈;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城乡经济差异;城乡经济不均衡发展和制度安排不合理之间的"错位"现象是中国货币政策城乡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