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2)
2023(7452)
2022(6275)
2021(6194)
2020(4925)
2019(11565)
2018(11126)
2017(21965)
2016(11818)
2015(13514)
2014(13373)
2013(13439)
2012(12836)
2011(11873)
2010(11897)
2009(11293)
2008(11321)
2007(9961)
2006(9232)
2005(8777)
作者
(32371)
(26934)
(26861)
(26098)
(17500)
(12797)
(12165)
(10407)
(10363)
(9819)
(9396)
(8907)
(8871)
(8787)
(8644)
(8408)
(8116)
(7884)
(7789)
(7449)
(6988)
(6478)
(6437)
(6175)
(6139)
(6095)
(5930)
(5751)
(5439)
(5375)
学科
(51989)
经济(51925)
管理(34503)
(31633)
(24403)
企业(24403)
方法(21435)
数学(19657)
数学方法(19378)
中国(18593)
(15525)
(15087)
贸易(15079)
(14862)
(14225)
(12097)
(10659)
(10529)
银行(10529)
(10185)
业经(9947)
农业(9425)
(9353)
金融(9353)
及其(8278)
环境(7903)
(7894)
地方(7765)
政策(7630)
(7617)
机构
大学(173041)
学院(171424)
(86237)
经济(84747)
研究(65774)
管理(64841)
中国(55777)
理学(54252)
理学院(53674)
管理学(52979)
管理学院(52655)
(41259)
(37121)
科学(33532)
(32987)
财经(31694)
中心(29552)
研究所(29124)
(29019)
经济学(28134)
经济学院(25231)
(25109)
北京(25080)
财经大学(23466)
(23055)
(22745)
(22113)
师范(22022)
(19974)
科学院(19157)
基金
项目(102642)
科学(82847)
研究(79787)
基金(77805)
(66379)
国家(65870)
科学基金(56466)
社会(53619)
社会科(50992)
社会科学(50985)
基金项目(38674)
教育(36479)
(35142)
资助(34150)
自然(33431)
自然科(32685)
自然科学(32678)
自然科学基金(32156)
(31183)
编号(31140)
成果(27407)
(25557)
中国(23562)
国家社会(23273)
重点(23064)
教育部(22647)
(22575)
课题(22321)
(21477)
人文(21325)
期刊
(97635)
经济(97635)
研究(63397)
中国(35822)
(30437)
(26138)
金融(26138)
管理(25957)
(21728)
科学(20883)
学报(19138)
教育(17951)
经济研究(17252)
财经(16674)
大学(15674)
(14759)
农业(14694)
(14476)
学学(14449)
技术(13870)
国际(13743)
业经(13622)
问题(13325)
世界(12148)
技术经济(8884)
理论(8468)
统计(8397)
(7967)
经济问题(7929)
现代(7551)
共检索到282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用  
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要使这一提法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准则,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讨;而在控制M1还是控制M2这类细节问题上,则尚需形成有更充分论据的共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影响到我国参与货币政策决策的有关当局,动摇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信心。那么,值此货币政策正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的特别时期,有必要就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再展开仔细而且务实的讨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景长新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高  杨林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邓述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承章  
一、货币政策的几个基本概念根据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即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是指央行的决策者根据政策需要,可以直接确定或改变的经济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文丽  刘学红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不同理论主张及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实践的历史轨迹 ,揭示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动态性 ;对我国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则表明 :1.货币供应量在当前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依然具有现实合理性 ,目前我国并不具备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条件 ;2 .金融对外开放及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使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正在减弱 ,因而一方面需加强央行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操作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大用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问题王大用根据1983年底国务院的决定,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职能,自那时起,中国政府开始了运用货币政策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历史。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从使用直接控制工具向使用间接控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