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7936)
2022(6774)
2021(6668)
2020(5346)
2019(12387)
2018(12165)
2017(23441)
2016(12612)
2015(14401)
2014(14141)
2013(14041)
2012(13332)
2011(12377)
2010(12238)
2009(11457)
2008(11324)
2007(9982)
2006(9038)
2005(8274)
作者
(33960)
(28388)
(28365)
(27170)
(18376)
(13429)
(12817)
(10965)
(10861)
(10257)
(9753)
(9319)
(9203)
(9102)
(8921)
(8853)
(8534)
(8233)
(8208)
(7960)
(7303)
(6891)
(6760)
(6466)
(6390)
(6390)
(6196)
(6158)
(5684)
(5617)
学科
(53372)
经济(53325)
管理(36802)
(31284)
(24586)
企业(24586)
方法(23417)
数学(21335)
数学方法(21126)
中国(18166)
(14873)
(14866)
贸易(14859)
(14662)
(13515)
环境(13178)
(10664)
(10539)
业经(9778)
(9709)
银行(9708)
(9454)
(9145)
(8961)
金融(8960)
(8945)
农业(8799)
地方(8378)
及其(8232)
(7733)
机构
学院(178688)
大学(178528)
(87234)
经济(85792)
管理(67933)
研究(66591)
理学(57540)
理学院(56957)
管理学(56254)
管理学院(55924)
中国(54964)
(40347)
(37808)
科学(35410)
(32711)
财经(31575)
中心(30417)
研究所(29460)
(28944)
经济学(28448)
经济学院(25654)
(25360)
北京(24836)
(23847)
(23825)
财经大学(23441)
(22702)
师范(22580)
业大(20425)
(20297)
基金
项目(113749)
科学(91272)
研究(87415)
基金(85337)
(73193)
国家(72648)
科学基金(62438)
社会(58353)
社会科(55546)
社会科学(55535)
基金项目(43085)
(40416)
教育(39756)
自然(37225)
资助(36740)
自然科(36330)
自然科学(36320)
自然科学基金(35718)
(35234)
编号(34561)
成果(29386)
(27428)
重点(25630)
国家社会(25490)
(24965)
中国(24806)
课题(24346)
教育部(24080)
(23330)
人文(22856)
期刊
(93921)
经济(93921)
研究(59899)
中国(36327)
(29514)
管理(25381)
(23476)
金融(23476)
科学(22323)
(21759)
学报(21304)
教育(18172)
大学(17024)
经济研究(16954)
财经(16030)
学学(15925)
农业(15098)
技术(14579)
(13969)
(13931)
国际(12998)
业经(12957)
问题(12459)
世界(11723)
统计(9388)
理论(8938)
(8735)
技术经济(8676)
(8284)
(7857)
共检索到280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超群  余霞民  喻崇银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成功的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通过构建以货币政策操作主体、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企业和个人行为、经济对外开放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为指标体系的货币政策环境指数,量化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这也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货币政策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斌  龙翠红  
货币状况指数是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是一个纳入了利率和汇率对货币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考虑到银行信用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权重的估计,计算了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并通过考察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对1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变化是中国货币环境“松紧”的一个良好指示器,是经济增长波动的葛兰杰原因;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以作为政府适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斐  
货币政策条件指数(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简称MCI,根据汇率和利率两方面的相对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央行已经把MCI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指示器标量,乃至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我国正面临汇率机制的重大改革,而货币政策条件在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尝试建立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条件指数,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邓述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卜永祥  周晴  
作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货币状况指数"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中央银行采用,一些央行以之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更多央行把它作为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参考指标。常规的货币状况指数涵盖利率和汇率两个因素,是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拓展货币状况指数的概念,综合考察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因素,在估计中国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浦斯曲线之后,构造反映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分析中国近年实际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名义货币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货币供应量,有效汇率和利率调整对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变动的贡献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方  段福印  
基于原来环境下形成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已无法完全适应货币政策新环境,现行的一些货币政策出现了效应不断下降的迹象。因此,我们必须审视货币政策新环境,以及对中国货币政策及其框架带来的挑战,特别是针对欧美债务危机渐现转机、量化宽松政策初显退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深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建议,以适应货币政策新环境,体现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审慎性,提高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前进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出发,融入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考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目标规则,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0.144055,央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是逆房地产市场周期、顺股市周期的。进一步,本文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权重。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为0.302876,即利率上升1%相当于汇率下降0.30%,意味着利率变动的效果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立国   林辉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旨在提升政策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政策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学理层面理解把握央行政策取向?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并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策略,从政策反应系数、政策波动率、政策松紧度、政策目标等方面揭示不同政策规则(价格型和数量型)的政策参数所蕴含的央行政策取向,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短期偏向数量型规则,长期倚重价格型规则,且对“促增长”的偏好优于“稳通胀”;数量型规则的波动率大于价格型规则,且二者的波动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结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较为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后趋于稳健,新冠疫情时期适度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前,数量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较为一致,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价格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耦合较好。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通过考察政策参数的动态演化趋势透析央行政策取向,进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可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朝举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 ,源于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或紧缩性。持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将对一国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诸多危害。要避免经济增长过热或过冷 ,出路在于既反通货膨胀 ,亦反通货紧缩 ,为此应实施中立性的货币政策 ,通过前瞻性的微调来熨平经济增长的波峰和波谷 ,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总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控措施,在缓解外部冲击、促进内需增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扩大内需的需要,执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明志  
中华世纪坛的钟声迎来了新中国新千年的第一个黎明。在人类跨入新千年的门槛之际,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高质量高速度增长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呼唤着更加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式。继成功地执行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又执行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和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