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7)
- 2023(15060)
- 2022(12731)
- 2021(12213)
- 2020(10119)
- 2019(23349)
- 2018(22736)
- 2017(42932)
- 2016(23102)
- 2015(25757)
- 2014(25280)
- 2013(24815)
- 2012(23083)
- 2011(20918)
- 2010(20509)
- 2009(18733)
- 2008(18194)
- 2007(15345)
- 2006(13276)
- 2005(12030)
- 学科
- 济(92383)
- 经济(92289)
- 管理(63205)
- 业(60154)
- 企(48438)
- 企业(48438)
- 方法(44131)
- 数学(39830)
- 数学方法(39318)
- 中国(27987)
- 财(24895)
- 农(24687)
- 贸(20823)
- 贸易(20814)
- 易(20421)
- 业经(18879)
- 学(18252)
- 制(17913)
- 农业(15938)
- 银(15661)
- 银行(15630)
- 融(15124)
- 金融(15123)
- 行(15042)
- 务(14907)
- 地方(14883)
- 财务(14863)
- 财务管理(14831)
- 策(14236)
- 企业财务(14155)
- 机构
- 大学(319155)
- 学院(316096)
- 济(139242)
- 经济(136813)
- 管理(121709)
- 研究(114643)
- 理学(105037)
- 理学院(103896)
- 管理学(102055)
- 管理学院(101470)
- 中国(89587)
- 科学(67840)
- 京(67414)
- 财(63698)
- 所(57228)
- 农(53721)
- 中心(53285)
- 研究所(52204)
- 财经(50628)
- 经(46596)
- 业大(46139)
- 江(45156)
- 经济学(44070)
- 农业(42490)
- 北京(42449)
- 院(41646)
- 范(39863)
- 经济学院(39715)
- 师范(39388)
- 财经大学(38134)
- 基金
- 项目(217650)
- 科学(172910)
- 基金(162499)
- 研究(155923)
- 家(143889)
- 国家(142801)
- 科学基金(122045)
- 社会(101372)
- 社会科(96365)
- 社会科学(96344)
- 基金项目(83962)
- 省(80698)
- 自然(79610)
- 自然科(77848)
- 自然科学(77822)
- 自然科学基金(76487)
- 教育(71690)
- 划(70457)
- 资助(68112)
- 编号(60466)
- 部(49878)
- 重点(49423)
- 成果(49246)
- 发(46438)
- 创(45293)
- 国家社会(43911)
- 教育部(42886)
- 科研(42715)
- 创新(42509)
- 课题(41768)
- 期刊
- 济(143371)
- 经济(143371)
- 研究(95682)
- 中国(62341)
- 学报(51601)
- 财(48410)
- 科学(47741)
- 农(47387)
- 管理(45681)
- 大学(39589)
- 学学(37160)
- 融(33732)
- 金融(33732)
- 农业(32743)
- 教育(30876)
- 技术(26994)
- 经济研究(25435)
- 财经(25251)
- 经(21870)
- 业经(20961)
- 贸(19055)
- 问题(18589)
- 业(18520)
- 国际(17603)
- 世界(16594)
- 统计(16218)
- 理论(15194)
- 图书(14944)
- 技术经济(14926)
- 版(14646)
共检索到476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华妤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曼 刘骞文
对德国1974—1990年间德国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德国货币政策在考察期间只是部分独立的,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则显示其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由此得出结论和启示,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一定独立,一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选择,不应以货币政策是否独立作为判定标准,而应以是否对经济调节有效,是否能促进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为准绳。
关键词:
德国 货币政策独立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袁仕陈 陈莉
采用"G-R模型"检验开放经济下我国央行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一单位外汇占款占货币供应量M2的比重的增长能够使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0.29个单位;货币乘数增长率增加一单位会引起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1.07个单位;利率增长率增加一单位要求基础货币增长率减少0.02个单位;而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率增长一个单位则将引起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率增长0.8个单位;但汇率和经济增长的变化对基础货币不构成影响。由于我国央行对外汇占款、货币乘数以及美国物价都不具有控制能力,因此,检验结果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极大的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罗丹阳
本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两个关键假设前提--货币的外生性以及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这两个前提在我国都不成立。而在货币政策实践中,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也很少被实现。从国外情况看,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已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已不宜参照货币供应量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亟需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有效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华 丁宁
利用1998年1月到2017年6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选择1998年12月、2005年6月、2008年12月和2015年6月四个关键节点,构建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数量型调控还是价格型调控,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对产出和物价均有效,而且对产出效果的时滞明显快于对物价水平的调控;第二,在危机时期和新常态时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存在逆向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作用效果不及经济繁荣期;第三,数量型货币政策促进消费、投资、进出口和信贷等变量的增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以及股票市场的调控效果更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TVP—FAVAR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裴平 熊鹏 朱永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增长率模型,利用年度与季度的交叉数据,对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同时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提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伟 林燕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及最小二乘法等计量方法,对198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信贷传导机制仍然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形式;提高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晖
本文比较分析了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认为信贷和信用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利率传导渠道的作用得到发挥,资本市场传导渠道效应开始显现,汇率传导渠道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并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效应 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永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脉冲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整依据 调整效果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亦春 许文彬
入世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面临许多新的变数,但这些变数带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互相抵消的可能。只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适当的政策搭配,中央银行完全可以在推进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WTO 货币政策 独立性 资本市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山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现有汇率制度框架内,虽然我国利率对美国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却具有十分高的独立性。(2)汇率制度并不是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键因素,资本的流动性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3)以增加货币独立性为由而主张增加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幅度的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实证基础。我国未来资本项目管制的大幅度放松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幅度降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重视外部货币冲击的因素,同时改善本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弥补本国由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小滨 陶登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是有效需求不足,为刺激需求增长,自199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次降息,但一直未收到明显效果,经济增长率继续处于下滑态势。我国经济是否已落入“流动陷井”之中?货币政策是否对我国经济已经失效?文章将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效果 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伟 温仕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鄢莉莉 刘鹏
1.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变量,然而在官定利率政策下,利率难以真正发挥其度量资金价值的功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形成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利率可以真正反映资金成本,从而用市场的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资金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