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4)
2023(17049)
2022(14590)
2021(13830)
2020(11496)
2019(26531)
2018(26123)
2017(50205)
2016(27347)
2015(30591)
2014(30383)
2013(29711)
2012(27187)
2011(24703)
2010(24492)
2009(22756)
2008(22005)
2007(18861)
2006(16678)
2005(14765)
作者
(76169)
(63017)
(62709)
(59753)
(40382)
(30029)
(28605)
(24658)
(23939)
(22558)
(21344)
(21300)
(20163)
(19810)
(19657)
(19506)
(18750)
(18499)
(18020)
(17948)
(15747)
(15520)
(15191)
(14357)
(14205)
(14048)
(13975)
(13798)
(12718)
(12389)
学科
(109209)
经济(109098)
管理(76675)
(70885)
(58910)
企业(58910)
方法(51023)
数学(45035)
数学方法(44337)
中国(31217)
(28826)
(26840)
业经(24074)
(23000)
贸易(22987)
(22447)
(21740)
地方(20234)
(20118)
农业(18783)
理论(18309)
(17355)
银行(17320)
环境(16982)
(16844)
(16581)
(16438)
(16387)
财务(16307)
财务管理(16279)
机构
大学(379383)
学院(379233)
(156492)
经济(153248)
管理(149255)
研究(130427)
理学(129133)
理学院(127749)
管理学(125308)
管理学院(124644)
中国(99297)
(80897)
科学(78752)
(70955)
(64865)
研究所(59078)
中心(58530)
(57541)
财经(56793)
业大(53738)
(53556)
(51797)
北京(51723)
(50382)
师范(49980)
(47473)
经济学(47469)
农业(44918)
(43778)
经济学院(42770)
基金
项目(258131)
科学(203621)
研究(191149)
基金(187780)
(163121)
国家(161801)
科学基金(138998)
社会(120294)
社会科(114076)
社会科学(114049)
(98869)
基金项目(97969)
自然(89642)
教育(88690)
自然科(87565)
自然科学(87547)
自然科学基金(85946)
(84055)
资助(78985)
编号(78094)
成果(64118)
重点(57898)
(57787)
(55161)
课题(54391)
(53429)
教育部(49912)
创新(49789)
国家社会(49564)
科研(49128)
期刊
(168059)
经济(168059)
研究(115049)
中国(70872)
学报(56535)
管理(55148)
科学(53156)
(52277)
(52262)
教育(44377)
大学(43189)
学学(40537)
农业(36763)
(35912)
金融(35912)
技术(33325)
经济研究(28660)
财经(27151)
业经(26939)
(23286)
问题(21510)
(19543)
(19456)
图书(19230)
技术经济(18314)
统计(18150)
理论(17679)
科技(17435)
国际(17185)
世界(16695)
共检索到557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厉克奥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转型当中,表现出明显的"量价"结合及从"量"到"价"过渡的特点。基于此,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多目标性及时变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开放条件下包含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及股价的多目标时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实证分析了1999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混合型"货币政策对各目标缺口的时变反应特征及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较好地刻画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轨迹,并对稳定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和股价起到了一定作用;2010年以来,"数量型"工具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权重不断下降,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表现出从"量"向"价"转型的特征;除盯住传统的产出和通胀以外,"混合型"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房价和股价波动作出了反应;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对各目标缺口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和时变特征的SV-TVP-FAVAR模型,理论模拟与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冲击极值、效应维度和收敛性上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相当,单一型规则的调控效果有下降趋势;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冲击周期相当,混合型规则对产出的冲击极值更大,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极值更小,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优于单一型规则。新常态下,"价主量辅"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著,更适合成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规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伍戈  连飞  
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特征,立足于新凯恩斯的分析框架,试图创新性地构建转型时期数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模型。特别地,我们十分注重预期的作用,并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以及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等方法对混合规则、数量规则和价格规则进行各种冲击下的政策效果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实施混合型的货币政策规则比实施单纯的货币数量型规则或价格型规则更能有效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且货币政策混合规则对改善社会福利的效果更好,因此采取数量与价格型相结合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可能是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较好的现实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崧耀  崔百胜  
在国内经济下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的背景下,我国名义利率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为此,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下,基于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视角,构建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冲击、技术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社会福利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了产出的增长,相比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更好,但也提升了通胀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福利损失。当名义利率受到零利率下限约束时,由于名义利率工具失效,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升通胀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利率,使得家庭消费得到更大提升。但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波动更为剧烈,造成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当前,我国政策利率应避免落入零利率下限区间,依据稳增长与稳物价目标之间的权衡,根据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制定最优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使得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卫国  张晨冉  
通过构建前瞻性、后顾性和混合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角度,分别检验三种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前瞻性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效果更好,更能描述我国利率的具体走势;利用市场利率更能够体现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特征,更适合作为我国利率操作目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浩东  
文章利用加入资产价格的泰勒规则,对1996年到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关注资产价格,能提高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但是在实际政策执行中,货币政策选择"关注"而不是"盯住"资产价格;从长期来看,加入资产价格的泰勒规则所体现的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是存在的,并且引入资产价格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与稳定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戈  刘琨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理论文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实践都表明,针对全球化的趋势和开放经济的特点,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可能不是唯一的,与危机前发达国家普遍信奉的"单目标、单工具"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规则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持续失衡的环境下,单一的反应函数难以全面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相比较而言,现阶段分别基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能较充分地刻画转型中国的特征。尽管在理论和现实中内外均衡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但这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还不十分明显,可能与经济结构转型、汇率利率未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丽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天  张淑娟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的两国模型比较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重隐性名义锚的情况进行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名义锚之间存在互斥性。在开放条件下,通胀目标制与汇率目标制和货币目标制相比具有相对优势。汇率改革前,中国货币政策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双重隐性名义锚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和冲突,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比较显著。汇率改革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名义锚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合理选择和努力的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红兵  陈平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多工具,多目标"的现实状况,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一个广义前瞻性反应函数模型并利用我国1994Q1~2011Q4的宏观经济数据实证比较了五个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每个工具规则都隐含四大政策目标。实证结果表明,五个规则都面临"顾此失彼"的困境;市场利率规则表现最好却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此,在"多工具,多目标"背景下,我国央行不宜采用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综合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引入了融资结构调整成本和金融冲击的情况下。(1)数量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规则。(2)混合规则应对负向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数量规则。(3)金融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因素,金融冲击在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对我国产出波动的解释度分别为56.9078%和47.1022%。(4)货币政策规则的改变主要影响金融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观测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将混合规则改变为数量规则,会明显降低货币政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贡献度。(5)数量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6)在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且存在金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混合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综合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引入了融资结构调整成本和金融冲击的情况下。(1)数量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规则。(2)混合规则应对负向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数量规则。(3)金融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因素,金融冲击在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对我国产出波动的解释度分别为56.9078%和47.1022%。(4)货币政策规则的改变主要影响金融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观测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将混合规则改变为数量规则,会明显降低货币政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