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7)
- 2023(13473)
- 2022(11648)
- 2021(11256)
- 2020(9225)
- 2019(21599)
- 2018(21370)
- 2017(41579)
- 2016(22566)
- 2015(25527)
- 2014(25483)
- 2013(25223)
- 2012(23392)
- 2011(21359)
- 2010(21078)
- 2009(19339)
- 2008(18812)
- 2007(16133)
- 2006(14244)
- 2005(12699)
- 学科
- 济(90767)
- 经济(90666)
- 管理(63726)
- 业(59500)
- 企(48680)
- 企业(48680)
- 方法(42102)
- 数学(37142)
- 数学方法(36722)
- 中国(26828)
- 农(24598)
- 财(22530)
- 贸(20081)
- 贸易(20072)
- 易(19638)
- 业经(19050)
- 学(18166)
- 地方(16662)
- 制(16634)
- 农业(15940)
- 策(14487)
- 银(14472)
- 银行(14440)
- 环境(14330)
- 理论(14327)
- 和(14264)
- 行(13860)
- 融(13526)
- 金融(13525)
- 务(13512)
- 机构
- 大学(320137)
- 学院(317315)
- 济(135541)
- 经济(132816)
- 管理(127651)
- 研究(111348)
- 理学(110324)
- 理学院(109147)
- 管理学(107517)
- 管理学院(106956)
- 中国(85105)
- 京(68663)
- 科学(65561)
- 财(60829)
- 所(55153)
- 研究所(50272)
- 中心(49493)
- 财经(48857)
- 农(46705)
- 经(44705)
- 北京(44371)
- 江(44205)
- 业大(43962)
- 范(42114)
- 师范(41831)
- 经济学(41195)
- 院(40260)
- 经济学院(37146)
- 财经大学(36460)
- 农业(36419)
- 基金
- 项目(215210)
- 科学(170205)
- 研究(161112)
- 基金(157823)
- 家(136461)
- 国家(135358)
- 科学基金(116285)
- 社会(101943)
- 社会科(96664)
- 社会科学(96641)
- 基金项目(82786)
- 省(80208)
- 自然(74399)
- 教育(73635)
- 自然科(72653)
- 自然科学(72638)
- 自然科学基金(71357)
- 划(68807)
- 资助(66186)
- 编号(65610)
- 成果(54354)
- 部(49233)
- 重点(47804)
- 发(45910)
- 课题(45179)
- 创(44217)
- 教育部(42625)
- 国家社会(42062)
- 创新(41237)
- 人文(41142)
- 期刊
- 济(145275)
- 经济(145275)
- 研究(99904)
- 中国(58393)
- 管理(46630)
- 学报(45748)
- 科学(44135)
- 财(43606)
- 农(42455)
- 教育(35938)
- 大学(35158)
- 学学(32838)
- 融(31458)
- 金融(31458)
- 农业(30030)
- 技术(26747)
- 经济研究(24226)
- 财经(23618)
- 业经(22099)
- 经(20179)
- 问题(18952)
- 贸(17263)
- 图书(16617)
- 理论(15986)
- 业(15661)
- 技术经济(15405)
- 国际(15360)
- 世界(15158)
- 科技(14427)
- 实践(14408)
共检索到468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田勇
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金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 :科学合理地界定“币值稳定”的内涵 ,不仅是完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需要 ,而且直关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币值稳定” ,(1 )合理的“量度” ,该“量度”应是一个目标区 ,高于该值的通货膨胀和低于该值的通货紧缩都是币值不稳定的表现 ;(2 )可行的指标体系 ,包括检讨指标和预警指标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重点关注和参考预警指标 ,以克服货币政策时滞的影响。
关键词:
币值稳定 内涵 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孟亮 李海艳 贺方
对于中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当如何选择。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单目标、双目标、多目标的争论。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以后,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将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双重目标、首要目标的观点,但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自20世纪9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通过尝试不同效用函数下的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内一些重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建议。我们发现,在金融危机后内外部环境的制约下,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短期内宜使产出缺口目标的权重大于通胀目标的权重。为缩小产出缺口,我国货币政策当前的现实选择应是在保持货币信贷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加强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支持力度,使实体经济部门对货币信贷的需求增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出缺口 通货膨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家和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内某些学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多目标的互为矛盾的体系,使用它只能引起央行调控经济的效率下降。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之后,笔者提出应该准确地理解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提出应该按照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来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演变 定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洋
根据九七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社会各界要求中央银行“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因此有专家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多目标约束。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汪洋博士(在读)为本刊撰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涵以及稳定币值、稳定物价与稳定货币的重大差异,指出我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外部均衡的目标约束下,实际演变成人民币汇率稳定优先于国内物价稳定的政策选择。文章分析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物价稳定的冲突并探讨了中国经济在目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整检验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景长新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娜
新形势下金融稳定目标须与物价稳定、产出增长等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一样被关注。文章通过使用TVP-VAR-SV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各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传导效应和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短期内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且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扩大我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比另外两轮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最大,危机中的影响传导最快,危机后主要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在传导途径中,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会在短期内造成人民币贬值,我国利率水平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而中长期会有相反的影响。相较于危机前和危机中,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渠道和国际贸易渠道的长期传导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良松
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单一目标、单一工具"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而转向"多目标、多工具"。在分析价格型调控可能失效的几种情形后,作者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未来可建立价格型调控为主、兼用数量型调控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并采用"短期利率为主+数量型指标"的双重操作目标模式。正常情况下,央行应维护操作目标利率稳定,但特殊情形时,也可在操作目标利率稳定和流动性指标稳定之间权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
金融规划 计量分析方法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