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0)
- 2023(11325)
- 2022(9553)
- 2021(9149)
- 2020(7362)
- 2019(16783)
- 2018(16447)
- 2017(31038)
- 2016(17040)
- 2015(19095)
- 2014(19334)
- 2013(18995)
- 2012(17929)
- 2011(16490)
- 2010(16427)
- 2009(15027)
- 2008(15028)
- 2007(13309)
- 2006(11875)
- 2005(11031)
- 学科
- 济(71757)
- 经济(71687)
- 管理(46215)
- 业(42170)
- 企(32888)
- 企业(32888)
- 方法(29159)
- 数学(26174)
- 数学方法(25878)
- 中国(22930)
- 农(19337)
- 财(18166)
- 贸(17127)
- 贸易(17117)
- 易(16778)
- 地方(15571)
- 制(14845)
- 学(13781)
- 业经(13704)
- 银(13071)
- 银行(13061)
- 行(12622)
- 农业(12313)
- 融(12244)
- 金融(12242)
- 策(11900)
- 环境(10786)
- 务(10404)
- 理论(10388)
- 财务(10378)
- 机构
- 学院(242376)
- 大学(240732)
- 济(107807)
- 经济(105656)
- 研究(89624)
- 管理(87317)
- 理学(73849)
- 理学院(72933)
- 管理学(71773)
- 中国(71528)
- 管理学院(71298)
- 科学(51692)
- 京(51471)
- 财(51001)
- 所(45701)
- 研究所(41121)
- 中心(40519)
- 财经(39854)
- 农(37273)
- 江(36932)
- 经(36401)
- 经济学(34834)
- 北京(33246)
- 范(32715)
- 师范(32435)
- 院(32404)
- 经济学院(31360)
- 业大(30879)
- 州(29663)
- 财经大学(29611)
- 基金
- 项目(154639)
- 科学(122447)
- 研究(115781)
- 基金(113138)
- 家(98800)
- 国家(98005)
- 科学基金(83125)
- 社会(74651)
- 社会科(70878)
- 社会科学(70866)
- 基金项目(57673)
- 省(57620)
- 教育(53749)
- 自然(51587)
- 自然科(50391)
- 自然科学(50376)
- 划(49734)
- 自然科学基金(49516)
- 资助(48092)
- 编号(46402)
- 成果(39185)
- 部(35845)
- 重点(35540)
- 发(34397)
- 课题(33422)
- 国家社会(31877)
- 创(31787)
- 性(31745)
- 教育部(30837)
- 中国(30658)
共检索到378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景乃权
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对于研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数据的聚类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传导效果最为显著。对此文章阐述了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 向量自回归 因素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邓佑甜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丘斌 邓佑甜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不对称性 VAR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文超 韩非
本文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对2007年以来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速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不对称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以货币供应量同比变动衡量的货币政策同股票市场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至少存在一个方程可以反映各变量间的这种稳定关系。其中,M0和M1的同比增速是上证综指的格兰杰原因。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在紧缩期对股市的负面作用大于其在扩张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不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信贷配给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渐成学术界与政界共识。然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以期加深对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及其作用路径和内在机理的理解。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小滨 陶登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是有效需求不足,为刺激需求增长,自199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次降息,但一直未收到明显效果,经济增长率继续处于下滑态势。我国经济是否已落入“流动陷井”之中?货币政策是否对我国经济已经失效?文章将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效果 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亚培
本文基于货币供求均衡的公式推导出一个探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在这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呈现波动,通过VAR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这种波动型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冲击,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产生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能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密切相关,这也为今后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证券市场 房地产市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夏
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在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表现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找到矛盾的成因,在形成这一效应的多个因素中,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原因尤为突出。借助国内新近的乘数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模型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其中的金融结构因素,从而论证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伟进 胡春田
VAR模型实证显示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存在显著不对称效应,乡村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程度较城镇居民更大且调整时间更长。为深入剖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产生机制,文章从城乡区域的金融发展不平衡视角,提供了一个城乡居民具有资产配置选择差异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理论模型。结果显示:DSG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出VAR模型中城乡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具有不对称调整的脉冲响应路径;而城乡居民资产配置选择差异正是造成货币政策城乡不对称效应的重要解释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茂魁 陈丰 吴应宁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传统的西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的流动性陷阱中无效,但是,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庆皓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区域性不平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