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0)
2023(13760)
2022(11644)
2021(10870)
2020(9093)
2019(20929)
2018(20321)
2017(39418)
2016(21477)
2015(24193)
2014(24153)
2013(24227)
2012(23046)
2011(21082)
2010(21039)
2009(19579)
2008(19722)
2007(17605)
2006(15263)
2005(14012)
作者
(62562)
(52713)
(52365)
(50346)
(33675)
(25262)
(23897)
(20432)
(19819)
(18806)
(18092)
(17520)
(16924)
(16802)
(16781)
(16368)
(15743)
(15534)
(15360)
(15087)
(13110)
(13034)
(12815)
(12005)
(11972)
(11845)
(11771)
(11462)
(10596)
(10578)
学科
(96387)
经济(96304)
管理(58987)
(56599)
(44037)
企业(44037)
方法(43384)
数学(39255)
数学方法(38860)
中国(27531)
(25751)
(24298)
(21426)
贸易(21419)
(20921)
地方(19841)
(18945)
(18167)
业经(18031)
农业(16750)
(15881)
银行(15855)
(15415)
金融(15413)
(15257)
环境(14037)
(13982)
财务(13952)
财务管理(13922)
(13675)
机构
大学(316220)
学院(314784)
(141834)
经济(139169)
管理(118249)
研究(114797)
理学(101633)
理学院(100428)
管理学(98811)
管理学院(98205)
中国(88783)
科学(67987)
(66571)
(64624)
(58980)
研究所(53653)
(53230)
中心(51913)
财经(51475)
(46993)
(46172)
经济学(45759)
业大(44392)
北京(42377)
农业(42029)
经济学院(41462)
(41237)
(40939)
师范(40892)
财经大学(38348)
基金
项目(207526)
科学(164871)
基金(154020)
研究(150677)
(135020)
国家(133979)
科学基金(113954)
社会(98444)
社会科(93580)
社会科学(93558)
基金项目(79824)
(77782)
自然(72415)
自然科(70742)
自然科学(70719)
自然科学基金(69540)
教育(68889)
(67145)
资助(64552)
编号(58977)
成果(48843)
(48013)
重点(47443)
(45673)
(42548)
国家社会(42104)
课题(41408)
教育部(41087)
创新(40043)
科研(40014)
期刊
(151252)
经济(151252)
研究(97115)
中国(59434)
(48842)
学报(48783)
(47814)
科学(45709)
管理(41717)
大学(36578)
学学(34567)
(34328)
金融(34328)
农业(32431)
教育(29691)
经济研究(26603)
财经(26132)
技术(25091)
(22590)
业经(22533)
问题(20350)
(19975)
(18092)
国际(17642)
世界(16201)
统计(16173)
技术经济(15975)
(14488)
(14405)
理论(14348)
共检索到471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戈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区域内有着不同的效能。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已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不同产业GDP、外汇储备、CPI、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元SVAR模型系列,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①综合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大,时滞最短;信贷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和时滞适中;利率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小,时滞最长。②在信贷传导渠道乃至综合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③不同产业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时滞的长短差别较为一致。第三产业最短,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路  刘霞辉  孙瑾  
本文弓入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的生产行为,构建出一个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以及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模拟了利率市场化前后的政策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结构性的货币流向和利率体制对私人企业的工资和市场利率的影响远远大干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并明显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若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会造成名义经济变量的波动加大,但是真实经济变量的波动将会明显减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云峰  阮莉莉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伟彦  李文溥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通常是货币政策传递的重要渠道之一,把握货币政策传递的汇率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一个对短期识别施加合理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递的汇率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几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的动态一般均衡(DGE)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汇率传递的形成机制。根据此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本文发现了与人民币汇率干扰货币政策效应程度相关的我国的若干经济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俭  刘玚  
通胀指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长期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消费者货币定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实证模拟考察在技术冲击条件下央行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经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冲击的理论传导机制。模拟显示,技术冲击对两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并且在货币政策约束下能够使短期出现剧烈波动的PPI指数迅速恢复平稳。在技术进步的冲击下,央行实施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维持经济增长、改善贸易条件、维护汇率稳定,说明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在本国货币定价模式下更加合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涛  
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即货币政策是否存在行业效应,是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运用货币政策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利用理论和经验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行业效应与各行业的产品特征和财务状况等因素有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卢盛荣  
货币需求是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研究主要从整体上把握,很少注意区域差异。因此,本文对货币需求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增;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递减,且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的结构都不稳定。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各地区货币需求的差异,降低中西部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并改革利率的形成机制,使利率逐步市场化,同时稳定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雁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泽园  王书华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结构差异、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显著性,金融结构及区域差异性是造成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善当前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