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1)
- 2023(20656)
- 2022(17714)
- 2021(16749)
- 2020(14106)
- 2019(32228)
- 2018(31550)
- 2017(60910)
- 2016(32954)
- 2015(36669)
- 2014(36447)
- 2013(35812)
- 2012(32996)
- 2011(29848)
- 2010(29488)
- 2009(27238)
- 2008(26783)
- 2007(23175)
- 2006(20145)
- 2005(17827)
- 学科
- 济(125086)
- 经济(124943)
- 管理(92399)
- 业(90172)
- 企(72685)
- 企业(72685)
- 方法(59443)
- 数学(52377)
- 数学方法(51726)
- 中国(36914)
- 农(34668)
- 财(34586)
- 制(28898)
- 银(27936)
- 银行(27788)
- 业经(27425)
- 学(27310)
- 贸(26645)
- 贸易(26627)
- 行(26278)
- 易(26001)
- 融(23010)
- 金融(23008)
- 农业(22961)
- 地方(22747)
- 务(21936)
- 财务(21859)
- 财务管理(21818)
- 企业财务(20708)
- 理论(20456)
- 机构
- 大学(462126)
- 学院(459522)
- 济(187512)
- 经济(183697)
- 管理(179655)
- 研究(158094)
- 理学(155412)
- 理学院(153697)
- 管理学(150878)
- 管理学院(150072)
- 中国(126129)
- 科学(97808)
- 京(97714)
- 财(87514)
- 农(81341)
- 所(79515)
- 研究所(72947)
- 中心(72724)
- 业大(71167)
- 财经(70346)
- 江(65999)
- 农业(64342)
- 经(64331)
- 北京(61655)
- 范(58322)
- 师范(57645)
- 经济学(57528)
- 院(57082)
- 州(53702)
- 财经大学(52749)
- 基金
- 项目(317450)
- 科学(249043)
- 基金(232419)
- 研究(225865)
- 家(205275)
- 国家(203607)
- 科学基金(173783)
- 社会(143652)
- 社会科(136166)
- 社会科学(136134)
- 基金项目(122276)
- 省(121401)
- 自然(115071)
- 自然科(112455)
- 自然科学(112420)
- 自然科学基金(110420)
- 划(103851)
- 教育(103763)
- 资助(96914)
- 编号(89883)
- 成果(72479)
- 重点(71427)
- 部(70486)
- 发(66785)
- 创(65669)
- 课题(61976)
- 科研(61627)
- 创新(61424)
- 教育部(60150)
- 国家社会(59858)
- 期刊
- 济(196295)
- 经济(196295)
- 研究(137548)
- 中国(85575)
- 学报(78560)
- 农(73212)
- 科学(70123)
- 财(65863)
- 管理(63816)
- 大学(59138)
- 学学(56219)
- 融(54703)
- 金融(54703)
- 农业(49021)
- 教育(45227)
- 技术(36970)
- 财经(34439)
- 经济研究(33091)
- 业经(31413)
- 经(29541)
- 业(25759)
- 问题(25425)
- 版(22586)
- 贸(22345)
- 科技(21881)
- 理论(21532)
- 技术经济(20920)
- 国际(20521)
- 统计(20267)
- 图书(20064)
共检索到674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问题的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晋斌 李博
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周期是非中性的。宽松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促进了(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发现,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数量型货币工具调控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弱于货币紧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在价格型货币工具调控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强于货币紧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在货币政策周期中商业银行存在"估值效应"、"追逐收益效应"以及"与央行交流和沟通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措施的改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货币工具 商业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晋斌 李博
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周期是非中性的。宽松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促进了(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发现,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数量型货币工具调控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弱于货币紧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在价格型货币工具调控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强于货币紧缩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在货币政策周期中商业银行存在"估值效应"、"追逐收益效应"以及"与央行交流和沟通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措施的改进,具有较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银行特质与风险承担逐步相匹配。此外,A股市场的繁荣会显著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货币工具 商业银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生福
基于我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微观数据,通过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方法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异质性特征。实证研究发现,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对一般性银行而言,在风险承担方面同时具有正向截距效应和负向斜率效应;自有资本比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应较为审慎;热衷于表外业务的银行在面临宽松货币政策时会表现得更加冒进。构建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促进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沟通协调,对异质性银行实施动态化、差别化的审慎监管,有利于实现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强 乔煜峰 张宝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而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考虑到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对实证结果影响较大,本文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因变量对估计方程再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稳健性较好。由此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并不是风险中性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宏观审慎管理者的身份,更加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流闻 彭静静
本文通过利用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风险承担渠道即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依赖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自身特征以及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基于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结构性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康立 何秀
基于2006-2014年期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和作用路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存在,且主要通过估值效应、逐利动机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保险效应路径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货币当局应激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并积极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商业银行需调节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及创新业务,以降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柳洋
基于59家影子银行机构2008~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以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及其组合对中国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确存在,即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提高(降低)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影子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性会提高;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越强,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越激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皓 张嘉明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结构 银行风险承担 异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婕
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渠道有"低利率影响资产定价、收入和现金流"、"追求收益"等,我国政府对大银行提供隐性担保,由于大银行的经营行为有较大外部性,更可能在危机时得到政府救助,因此在货币政策变动时,相对于小银行,其更倾向于追求高收益,具有更大的风险承担倾向。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风险承担提高,与其它银行相比,大银行的风险资产比例和不良贷款率提高较多。本文得出结论认为,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大而不倒"现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央银行应该弱化其"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监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菁 黄隽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金融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熊劼
尽管当前人们对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了解得并不算全面与彻底,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分析低利率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去刻画风险承担渠道的具体特征。文章的实证分析使用1998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除了验证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之外,文章还从资本约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银行在风险承担行为方面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利率的下降将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而当货币政策利率低于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