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74)
- 2023(22975)
- 2022(19792)
- 2021(18567)
- 2020(15661)
- 2019(36084)
- 2018(35709)
- 2017(68170)
- 2016(37423)
- 2015(42452)
- 2014(42563)
- 2013(41953)
- 2012(39030)
- 2011(35412)
- 2010(35844)
- 2009(33315)
- 2008(32999)
- 2007(29355)
- 2006(25810)
- 2005(23298)
- 学科
- 济(159180)
- 经济(158999)
- 管理(107032)
- 业(100657)
- 企(82836)
- 企业(82836)
- 方法(69329)
- 数学(60428)
- 数学方法(59524)
- 中国(42637)
- 农(41557)
- 财(40724)
- 学(35052)
- 业经(33389)
- 地方(31851)
- 贸(31179)
- 贸易(31165)
- 易(30289)
- 制(30222)
- 农业(27428)
- 理论(26276)
- 银(25002)
- 银行(24939)
- 务(24780)
- 财务(24671)
- 财务管理(24614)
- 融(24333)
- 金融(24324)
- 行(23829)
- 和(23604)
- 机构
- 大学(539903)
- 学院(539019)
- 济(222431)
- 经济(217673)
- 管理(205170)
- 研究(187916)
- 理学(176269)
- 理学院(174242)
- 管理学(170805)
- 管理学院(169842)
- 中国(142458)
- 科学(115715)
- 京(115662)
- 财(103108)
- 所(96619)
- 农(91727)
- 研究所(87654)
- 中心(84990)
- 财经(81760)
- 江(80999)
- 业大(80394)
- 经(74246)
- 北京(73679)
- 农业(72038)
- 范(71178)
- 师范(70440)
- 经济学(67981)
- 院(67743)
- 州(64672)
- 经济学院(61054)
- 基金
- 项目(357344)
- 科学(280033)
- 基金(258749)
- 研究(258070)
- 家(226965)
- 国家(225106)
- 科学基金(191968)
- 社会(161735)
- 社会科(153214)
- 社会科学(153175)
- 省(138854)
- 基金项目(134864)
- 自然(125768)
- 自然科(122880)
- 自然科学(122846)
- 自然科学基金(120658)
- 教育(120373)
- 划(117558)
- 资助(109278)
- 编号(104681)
- 成果(86457)
- 重点(80643)
- 部(79159)
- 发(75873)
- 课题(73596)
- 创(73097)
- 科研(68551)
- 创新(68330)
- 教育部(67567)
- 大学(66575)
- 期刊
- 济(246567)
- 经济(246567)
- 研究(161477)
- 中国(106663)
- 学报(88543)
- 农(83281)
- 财(80072)
- 科学(79687)
- 管理(76444)
- 大学(66670)
- 学学(62754)
- 教育(61407)
- 农业(56737)
- 融(51094)
- 金融(51094)
- 技术(48543)
- 经济研究(40694)
- 财经(40678)
- 业经(38293)
- 经(34975)
- 问题(31645)
- 业(30587)
- 贸(28331)
- 统计(28037)
- 技术经济(26899)
- 图书(26280)
- 版(25907)
- 策(25078)
- 国际(24704)
- 世界(24369)
共检索到811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百胜 葛凌清
文章理论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在实际GDP、通货膨胀、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方面的溢出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存在汇率、信贷、信心、财富和资产组合再平衡等5种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面对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GDP、货币供应量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而通货膨胀、短期名义利率在响应方向和程度上均存在异质性;面对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正向冲击,3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名义利率、实际GDP响应方向保持一致性,但在各期响应程度上存在差异性,而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既呈现响应方向的不一致性,又呈现响应程度的差异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帝文
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对比研究中美欧三大央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三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短期内,中国紧缩货币政策,对欧美产出有着负向的溢出效应("火车头"效应),但对欧美的物价则存在着正向的溢出效应;欧央行紧缩货币政策,对中美产出也存在负向溢出效应,但对中国物价有着抑制作用而对美国物价有着促进作用;美联储施行紧缩货币政策,会促进中国产出的增加("以邻为壑"效应)而抑制欧盟产出,同时会降低中国的物价水平而提高欧盟整体物价水平。长期来看,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大于欧央行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GVAR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佳佳 何梅蓉
本文从公众预期视角出发,构建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异质性模型,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的美国货币政策划分为宽松和紧缩两个时期,运用SVAR模型比较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溢出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公众预期对外部冲击的缓解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宽松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在持续时间和振幅方面都存在异质性;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存在先行效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和消化时间均强于经济周期;公众预期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公众预期 溢出效应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周子瑜
文章选取我国省域层面2003~2014年的月度工业数据,在考虑区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G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各区域工业产出和工业品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GVAR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楚尔鸣 王真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本文使用1998—2016年51个国家的年度面板数据,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并具有异质性。异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他国的作用时效存在差异;二是在其他国家不同金融开放程度、对华不同贸易依存度和不同经贸金融合作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程度与溢出渠道存在差异。中国应利用溢出效应与自身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好地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与均衡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异质性 面板回归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磊 侯志坚 茆训诚
文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两国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间溢出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的变化,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空间相互影响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进而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一国实际利率上升的直接效应为正,对相邻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本国实际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升值和资本流入,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但对相邻地区会造成负向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充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以减少货币政策溢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对外贸易依存度、金融发展指数,以及工业生产指数为条件变量的PCHVAR模型,研究G20成员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非对称与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变量及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冲击下,实际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呈现非对称与异质性。面对同等利率冲击,在上述三种条件指数较高的国家中,产出缺口均表现为负向响应,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性,但通货膨胀响应方向存在异质性;面对同等货币供应量冲击,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或工业生产指数高的国家,产出缺口呈正向响应,且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或工业生产指数低的国家,产出缺口响应不显著。金融发展指数高的国家,其产出缺口的负向响应程度更大,但通货膨胀的负向响应程度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山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VAR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现有汇率制度框架内,虽然我国利率对美国利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与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却具有十分高的独立性。(2)汇率制度并不是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键因素,资本的流动性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3)以增加货币独立性为由而主张增加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幅度的观点,并没有充分的实证基础。我国未来资本项目管制的大幅度放松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大幅度降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重视外部货币冲击的因素,同时改善本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弥补本国由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俊
本文使用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体中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利率政策、技术、国外通货膨胀、国外产出和国外实际利率冲击时,由灵活通货膨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的汇率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减缓经济波动。相比而言,严格通胀目标制无法有效吸收国内外冲击,所以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此外,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冲击的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组成的目标体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目标制 浮动汇率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给到产出的传导机理,建立了中国省际货币政策传导的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中引入了空间变量,中国货币供给量M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季节虚拟变量等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空间变量的设置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区划为基础,并考虑北京、上海和广东经济影响的特殊性,设置了空间权重指示指标矩阵。并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别估计省际方程,共得到31个方程和398个系数。通过显著性分析,研究了省际货币传导效应、空间效应和个体效应。最后归纳出三点结论,提出了在货币政策创新中可能要关注"点灌"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课题组 李苍祺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9年的季度数据,以支付系统区域资金流量数据构建GVAR模型中的权重矩阵,结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探索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房价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二是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产生较强冲击;三是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房价上涨都具有溢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溢出与反向溢出效应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
美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溢出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行业异质性效应的存在性及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及VAR模型的检验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的溢出效应——基于TVP-VAR-SV模型的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及经验实证
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PTVP-SV-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宏观审慎监管跨境溢出效应的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