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9)
- 2023(11419)
- 2022(9797)
- 2021(9471)
- 2020(8046)
- 2019(18800)
- 2018(18527)
- 2017(35963)
- 2016(19892)
- 2015(22915)
- 2014(22967)
- 2013(22942)
- 2012(22112)
- 2011(20063)
- 2010(20283)
- 2009(19214)
- 2008(19727)
- 2007(17926)
- 2006(15652)
- 2005(14437)
- 学科
- 济(85252)
- 经济(85170)
- 管理(56947)
- 业(54154)
- 企(43604)
- 企业(43604)
- 方法(39558)
- 数学(35344)
- 数学方法(34924)
- 中国(25095)
- 财(24507)
- 农(23594)
- 贸(20243)
- 贸易(20234)
- 易(19805)
- 制(17978)
- 学(17173)
- 业经(16045)
- 银(15234)
- 银行(15207)
- 务(15204)
- 财务(15169)
- 财务管理(15129)
- 农业(14876)
- 行(14527)
- 地方(14413)
- 企业财务(14310)
- 融(13948)
- 金融(13946)
- 策(13742)
- 机构
- 大学(293463)
- 学院(290670)
- 济(128640)
- 经济(126036)
- 管理(107444)
- 研究(105209)
- 理学(91066)
- 理学院(90026)
- 管理学(88455)
- 管理学院(87913)
- 中国(83928)
- 京(63159)
- 科学(61586)
- 财(61152)
- 所(54527)
- 农(49100)
- 研究所(49021)
- 中心(48256)
- 财经(47672)
- 江(44085)
- 经(43329)
- 经济学(40961)
- 北京(40887)
- 业大(40627)
- 农业(38851)
- 范(38012)
- 师范(37670)
- 院(36938)
- 经济学院(36933)
- 财经大学(35219)
- 基金
- 项目(181719)
- 科学(142713)
- 基金(133413)
- 研究(133267)
- 家(116001)
- 国家(115066)
- 科学基金(97285)
- 社会(84989)
- 社会科(80524)
- 社会科学(80500)
- 基金项目(68733)
- 省(67590)
- 自然(61780)
- 教育(61732)
- 自然科(60356)
- 自然科学(60337)
- 自然科学基金(59303)
- 划(58312)
- 资助(57457)
- 编号(53536)
- 成果(45944)
- 部(42460)
- 重点(41332)
- 发(38942)
- 课题(37482)
- 教育部(36449)
- 创(36426)
- 国家社会(35501)
- 科研(35019)
- 大学(34940)
- 期刊
- 济(143175)
- 经济(143175)
- 研究(92096)
- 中国(58859)
- 财(48613)
- 学报(44918)
- 农(44742)
- 科学(41228)
- 管理(39610)
- 大学(34079)
- 融(33681)
- 金融(33681)
- 学学(31948)
- 教育(30171)
- 农业(30157)
- 财经(24561)
- 技术(24277)
- 经济研究(24252)
- 经(21211)
- 业经(20556)
- 问题(19214)
- 贸(19156)
- 国际(17284)
- 业(16950)
- 世界(15780)
- 技术经济(14923)
- 统计(14802)
- 理论(13991)
- 版(13980)
- 图书(13032)
共检索到45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金友
本文从外汇管理体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局限性,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是中国货币政策长期面临的挑战,而外汇占款的攀升是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缺失,以及利率体系自身和相互之间传导机制的不畅,制约了中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发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明华 王剑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 局限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金友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愈来愈大,中国货币政策在履行职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产价格波动、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等诸多新的挑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创 付蓉 赵珂
运用GARCH族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度量了中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并在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灵敏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TVAR模型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波动对调控效果影响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只有当政策波动性低于门限值时,"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才更为有效;同时,在门限值两侧,"价格型"调控模式均优于"数量型"调控模式。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建议货币当局不仅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并做好其与政策灵敏性之间的微妙权衡,更要加快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导向"价格型"为主导的转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殿相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把财政政策作为主要手段之一,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无疑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同,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很难在我国完全发挥作用。认真研究财政政策在我国作用的特殊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昌政 洪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货币运动或价值运动的操作来组织和协调宏观经济运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让货币流入或流出经济系统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或在保持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行货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从而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但是,由于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和财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增长率 通货膨胀 货币幻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景武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保民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也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周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和调控手段也在变化。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的具体实践及效果,探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货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邱兆祥 郭红玉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一些结合部,深入研究这些结合部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已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运用间接手段调节供求关系,并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调控体系。文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一直是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货币双稳健”宏观调控思想的确立,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或制度配合为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王文宁
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王文宁财政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部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说来,财政政策包括着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货币政策包括着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财政政策作用的途径主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后就我国当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周小川行长的演讲刊发(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并附答记者问内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楚尔鸣 石华军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而这种调控又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主要关注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缺乏对调控自身合理性,即货币政策定力的研究。通过梳理货币金融理论和总结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定力是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调整的相对稳定性,货币政策定力的强弱可以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偏好、政策工具变量的变动频率、调整幅度以及相对力度与时滞四个方面来度量,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定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相对稳定性 中央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