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6)
2023(7179)
2022(5959)
2021(5831)
2020(4627)
2019(10861)
2018(10522)
2017(20688)
2016(11006)
2015(12591)
2014(12389)
2013(12486)
2012(11888)
2011(11084)
2010(10988)
2009(10337)
2008(10288)
2007(8936)
2006(8209)
2005(7623)
作者
(29804)
(24910)
(24833)
(24035)
(16202)
(11776)
(11330)
(9681)
(9672)
(9038)
(8734)
(8209)
(8180)
(8164)
(7969)
(7797)
(7511)
(7314)
(7196)
(6867)
(6489)
(6038)
(5994)
(5700)
(5693)
(5637)
(5507)
(5287)
(4972)
(4918)
学科
(49614)
经济(49569)
管理(30813)
(29010)
(22251)
企业(22251)
方法(21531)
数学(19997)
数学方法(19803)
中国(17353)
(14334)
贸易(14327)
(14207)
(14160)
(12334)
(10656)
(10084)
(9593)
银行(9593)
(9339)
业经(9069)
农业(8651)
(8507)
金融(8507)
及其(7779)
环境(7524)
(7262)
地方(7244)
政策(7138)
(6983)
机构
大学(161359)
学院(159921)
(82447)
经济(81163)
研究(61546)
管理(61214)
理学(51791)
理学院(51277)
中国(50967)
管理学(50744)
管理学院(50433)
(37957)
(34177)
科学(31200)
(30197)
财经(29751)
(27385)
经济学(27376)
中心(27253)
研究所(27066)
经济学院(24620)
北京(22709)
(22514)
财经大学(22290)
(21779)
(21281)
(19879)
师范(19778)
科学院(17941)
(17733)
基金
项目(99496)
科学(80569)
研究(76661)
基金(76157)
(65347)
国家(64874)
科学基金(55708)
社会(52098)
社会科(49671)
社会科学(49664)
基金项目(37836)
教育(34882)
(33701)
资助(33370)
自然(33124)
自然科(32384)
自然科学(32377)
自然科学基金(31886)
(29993)
编号(29485)
成果(25456)
(24958)
中国(23135)
国家社会(23035)
重点(22363)
教育部(22100)
(21937)
课题(20990)
人文(20728)
(20489)
期刊
(89088)
经济(89088)
研究(57073)
中国(31712)
(27162)
管理(23898)
(23160)
金融(23160)
科学(20078)
(19712)
学报(18185)
经济研究(16248)
财经(15566)
教育(15439)
大学(14981)
学学(13975)
(13797)
农业(13525)
(13525)
技术(12915)
国际(12860)
问题(12004)
业经(11915)
世界(11579)
技术经济(8308)
统计(7963)
(7701)
理论(7354)
经济问题(7169)
现代(7147)
共检索到254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良松  
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单一目标、单一工具"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而转向"多目标、多工具"。在分析价格型调控可能失效的几种情形后,作者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未来可建立价格型调控为主、兼用数量型调控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并采用"短期利率为主+数量型指标"的双重操作目标模式。正常情况下,央行应维护操作目标利率稳定,但特殊情形时,也可在操作目标利率稳定和流动性指标稳定之间权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大用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问题王大用根据1983年底国务院的决定,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职能,自那时起,中国政府开始了运用货币政策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历史。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从使用直接控制工具向使用间接控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少林  
本文在双重时变设定中考察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一方面参数时变性体现的是央行对经济冲击的响应强度变化,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目标维数的时变性体现的是央行在不同时期核心政策目标的转移。实证结果表明:(1)影响央行利率调整的政策目标维度存在时变性,尤其体现在汇率对利率调整的阶段性影响;(2)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响应并不充分,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泰勒规则,但在通货紧缩时期,利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通货紧缩,利率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基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本文建议,我国应该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培育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间变量的金融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霞民  
名义锚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中存在着货币供应量和汇率这两个名义锚,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经常会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对银行贷款增量的影响,认为在双重名义锚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会使其失去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卞志村  
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通常有"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方式,但究竟哪种方式更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和规则性货币政策成分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中国目前是以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操作为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对采用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中国经济的波动。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应由目前的相机抉择型操作向规则型操作转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辉  刘洋  
如何制约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是现在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提供的一个备选答案是引入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新工具。本文在说明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的定价原理和均衡价格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基础货币进而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文章认为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具有易操作性、独立性和内在稳定性,可以设计成为一种供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新型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海涛  苗文龙  
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承章  
一、货币政策的几个基本概念根据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即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是指央行的决策者根据政策需要,可以直接确定或改变的经济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