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1)
2023(16150)
2022(13702)
2021(13043)
2020(11020)
2019(25504)
2018(25057)
2017(48691)
2016(26314)
2015(29707)
2014(29688)
2013(29452)
2012(27436)
2011(24815)
2010(24660)
2009(22955)
2008(22869)
2007(20116)
2006(17131)
2005(15551)
作者
(74302)
(62328)
(62109)
(59413)
(40033)
(30044)
(28508)
(24106)
(23745)
(22453)
(21197)
(21062)
(19792)
(19733)
(19697)
(19500)
(18547)
(18413)
(18115)
(17936)
(15407)
(15223)
(15208)
(14295)
(14133)
(14072)
(13841)
(13523)
(12594)
(12386)
学科
(112050)
经济(111942)
管理(76486)
(74630)
(60704)
企业(60704)
方法(55416)
数学(50032)
数学方法(49471)
(31445)
中国(30649)
(29667)
(24262)
贸易(24250)
(23647)
(22081)
业经(21971)
(20624)
(20075)
财务(20020)
财务管理(19980)
(19230)
银行(19204)
农业(19097)
企业财务(19069)
地方(18941)
(18775)
金融(18772)
(18305)
(16026)
机构
大学(378202)
学院(377019)
(166717)
经济(163613)
管理(147983)
研究(128521)
理学(127368)
理学院(126061)
管理学(124056)
管理学院(123350)
中国(101856)
(78408)
(77887)
科学(74264)
(64187)
财经(62106)
中心(60078)
(59961)
研究所(57984)
(56656)
(54807)
业大(52738)
经济学(52627)
北京(49542)
经济学院(47589)
农业(47217)
(46663)
财经大学(46385)
师范(46213)
(45927)
基金
项目(249135)
科学(198143)
基金(185388)
研究(181145)
(161001)
国家(159749)
科学基金(137978)
社会(117486)
社会科(111662)
社会科学(111634)
基金项目(96481)
(93928)
自然(89285)
自然科(87262)
自然科学(87236)
自然科学基金(85758)
教育(84095)
(80317)
资助(78040)
编号(71722)
成果(58512)
(57461)
重点(55877)
(52819)
(51515)
教育部(49883)
国家社会(49629)
课题(49329)
科研(48310)
创新(48303)
期刊
(175166)
经济(175166)
研究(112626)
中国(69827)
(61296)
学报(55405)
管理(53696)
(52989)
科学(52580)
大学(42654)
(42459)
金融(42459)
学学(40385)
农业(35750)
教育(34378)
技术(32478)
财经(31629)
经济研究(30014)
(27144)
业经(26678)
问题(23256)
(22441)
统计(20047)
(19731)
国际(19643)
技术经济(19129)
理论(18143)
世界(18130)
(17924)
(16918)
共检索到559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林峰  
本文在全面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融合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透明度、交流沟通与非常规政策的两个层面,就此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采用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银行固定利率国债即期收益率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交流沟通进行的弱式前瞻性指引或广义上的前瞻性指引,对债券市场会产生影响,其中对中短期债券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在影响方向上符合其货币政策意图。我们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应倚重前瞻性指引的调控作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经济中的短期波动,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性,同时推动改革开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力  徐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未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改革方向是"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具体到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央行根据实际创新运用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多重货币政策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莫敏   张馨月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尚不完善的局面,为提升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前瞻性指引为代表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工具的引入成为重要考量。文章基于有限理性预期视角,利用DSGE模型并结合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在不同有限理性预期以及不同提前期情况下,对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进行模拟验证。研究发现:增加前瞻性指引有利于货币政策实现事先调控,但是要注意实施的提前期与透明度,增加信息披露程度,积极引导主体形成相应预期,提升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昌利  尚友芳  
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和货币当局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目标及传导机制。当前中国股市剧烈震荡,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资产价格问题应当会对货币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引入前瞻性泰勒规则中,发现目前央行的利率反应机制主要是针对产出缺口,建议货币当局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对通胀变动的反应,并应该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春霞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的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友  
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和外汇储备衡量的货币政策对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星  韩鑫韬  
本文根据新古典资本需求理论和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率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反映企业投融资需求状况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将其引入扩展的前瞻性泰勒规则模型,然后从宏观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加入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的前瞻性泰勒规则进行了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1)前瞻性利率传导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基本有效,短期名义利率对于超过80%行业的企业综合状况指数缺口的反应系数显著,但对不同行业的反应差异较大;(2)短期利率对企业综合状况的反应系数较小,而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相对较高,显示货币当局调整利率可能更多的是针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反应;(3)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不足",其对股价的反应系数非常小,对房价的反应系数不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张明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作为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来说,前瞻性指引是央行通过与公众的沟通来管理市场预期的一种工具。前瞻性指引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些发达国家央行就开始通过对利率政策进行定性描述的方式来与公众沟通。新西兰和挪威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还会定期发布对未来政策利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特殊性 ,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传导效果及扰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尽管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效果在学界仍存争议,但其已成为部分国家央行政策工具箱中一项重要工具。本文对前瞻指引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及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央行具有隐性前瞻指引特征,随后分别利用几种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有效性度量指标对我国央行前瞻指引行为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前瞻指引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显著效果。从实践角度来看,作为提高央行透明度的一种预期管理方式,我国央行所实施的前瞻指引货币政策显示出提高货币政策效力、减少市场波动等诸多政策效应。在此情况下,央行通过加强主动沟通和提高透明度等方法提高对预期的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伯良  于赟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 ,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 ,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 ,中国货币政策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