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2)
2023(13562)
2022(11841)
2021(11386)
2020(9396)
2019(21987)
2018(21813)
2017(42598)
2016(22937)
2015(25859)
2014(25740)
2013(25460)
2012(23575)
2011(21513)
2010(21232)
2009(19594)
2008(19186)
2007(16216)
2006(14311)
2005(12780)
作者
(64190)
(53244)
(52665)
(50469)
(34096)
(25299)
(24098)
(20871)
(20242)
(19006)
(18069)
(18031)
(16978)
(16620)
(16554)
(16457)
(15890)
(15542)
(15289)
(15104)
(13265)
(13109)
(12641)
(12019)
(11888)
(11846)
(11704)
(11602)
(10664)
(10460)
学科
(93349)
经济(93247)
管理(64874)
(60950)
(49781)
企业(49781)
方法(43924)
数学(38962)
数学方法(38551)
中国(27069)
(25037)
(23402)
(20298)
贸易(20289)
(19845)
业经(19440)
(18124)
(17274)
地方(17084)
农业(16239)
(15442)
银行(15408)
(14784)
环境(14584)
(14485)
(14325)
金融(14324)
(14312)
理论(14229)
(14124)
机构
大学(324761)
学院(321907)
(139084)
经济(136349)
管理(130220)
理学(112718)
研究(112353)
理学院(111539)
管理学(109906)
管理学院(109339)
中国(86491)
(69169)
科学(65915)
(62261)
(55463)
研究所(50600)
中心(50243)
财经(50154)
(47783)
(45899)
业大(44822)
北京(44576)
(44555)
经济学(42529)
(42017)
师范(41726)
(40549)
经济学院(38385)
财经大学(37498)
农业(37321)
基金
项目(218994)
科学(173446)
研究(163170)
基金(161201)
(139322)
国家(138217)
科学基金(119006)
社会(104114)
社会科(98818)
社会科学(98794)
基金项目(84843)
(81830)
自然(76214)
自然科(74456)
自然科学(74440)
教育(74300)
自然科学基金(73129)
(69872)
资助(67551)
编号(66006)
成果(54171)
(50146)
重点(48481)
(46589)
课题(45194)
(45149)
教育部(43434)
国家社会(43097)
创新(42150)
人文(42104)
期刊
(147618)
经济(147618)
研究(101042)
中国(58417)
管理(47100)
学报(46337)
(44769)
科学(44719)
(43068)
大学(35625)
教育(34318)
学学(33342)
(32738)
金融(32738)
农业(30437)
技术(26680)
经济研究(24897)
财经(24384)
业经(22553)
(20831)
问题(19244)
(17492)
图书(16505)
理论(16319)
(15924)
技术经济(15738)
国际(15526)
世界(15310)
实践(14706)
(14706)
共检索到473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豫媚  戴赜  彭俞超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也不断提高。基于2008年1月-2017年6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总体而言,基准利率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主要因素。分时间段看,贷款利率浮动限制放开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提升;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仍然占主导。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后,本文发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变化是中国利率传导效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金来源和市场利率波动均是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对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体系以及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召  
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之所以存在障碍 ,主要是因为传导链条中间利率出了问题。 ( 1 )采用年度数据的固定资产投资、利率和 GDP的计量结果显示 ,在1 978- 1 988年和 1 989- 2 0 0 0年这两个时间区间 ,对实际投资作用方式有明显不同 :在前一个时期 ,实际投资主要由收入来决定 ,而对利率的弹性不显著 ;而在后一个时期 ,实际利率对投资具有反向刺激作用 ,尽管弹性非常微弱 ,但是与典型市场经济规律相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利率水平对投资的作用是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同时 ,利用误差纠正模型 ( Error Correction Model)在两个时期中间都可以发现投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硕  周俊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和零售市场(贷款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响应关系,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以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调控零售市场利率的方式为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张谊诰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健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导师尚福林教授研究生孙国峰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过程和内在机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也为中国现实情况的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论。首先区分了两个层次的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欣  孔艳丽  景国昌  张捷  贾伟  勾京成  梁叔翔  宋新红  庄岁林  李玲  董翠玲  孙长  
中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及传导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其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特别是一些环节受阻。因此,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尤其是减少货币政策执行中误导环节,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畅通工程,不仅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任务,更是中国央行总、分行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正新  舒芳  
文章基于最新统计数据,运用较新的研究方法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中国货币政策实际基准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利率中介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但弱具后向传导作用。(2)投资和消费对利率的弹性低,对收入的长期反应大,但短期内主要受自身前3季的影响。(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低且存在3-5个季度时滞效应。由此表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利率传导机制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本文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即着重探讨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行业层面的"价格之谜"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以利率政策为核心,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中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工业行业层面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着重探讨了八个工业行业对利率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行业效应,并导致行业层面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之谜"现象,而利率政策的变化确实能够对这种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雪松  杜立  马文涛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问题,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利率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企业借款利率施加了显著影响,存在以Shibor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歧视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表现出显著的体制内外差异。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等享有融资优待的借款者而言,其借款利率对货币政策变化十分敏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的借款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降低其借款利率。本文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孙明春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货币政策的困境",刚才哈博士也讲了,说我们市场上的经济学家,我们不讲应该怎么做,所以我今天虽然讲的是货币政策,我也不会讲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太难,余教授以前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我们还有人民银行的人,还有银监会的官员,所以我想他们这方面都很在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从来  赵永清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进行了检验: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数量与外汇储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外部冲击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二是对物价、货币数量和利率做基于VAR的误差修正模型(VEC)来分析利率变动是否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货币数量是否是内生变量,从内部作用机制系统性地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研究结论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自1998年以来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数量M1变动的决定性原因,货币政策丧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显示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并没有受到系统性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