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6)
- 2023(14561)
- 2022(12475)
- 2021(12156)
- 2020(9748)
- 2019(22761)
- 2018(22381)
- 2017(43457)
- 2016(23584)
- 2015(26585)
- 2014(26498)
- 2013(26036)
- 2012(24069)
- 2011(21946)
- 2010(21734)
- 2009(19915)
- 2008(19289)
- 2007(16630)
- 2006(14709)
- 2005(13133)
- 学科
- 济(94032)
- 经济(93928)
- 管理(65419)
- 业(61408)
- 企(49789)
- 企业(49789)
- 方法(42413)
- 数学(37335)
- 数学方法(36912)
- 中国(28241)
- 农(26772)
- 财(22973)
- 贸(20829)
- 贸易(20819)
- 业经(20543)
- 易(20368)
- 学(18496)
- 地方(17817)
- 制(17559)
- 农业(17495)
- 银(15299)
- 银行(15267)
- 策(14871)
- 理论(14782)
- 环境(14697)
- 行(14659)
- 和(14623)
- 融(14253)
- 金融(14251)
- 技术(13756)
- 机构
- 大学(330832)
- 学院(329794)
- 济(139610)
- 经济(136793)
- 管理(131180)
- 研究(115079)
- 理学(113271)
- 理学院(112061)
- 管理学(110381)
- 管理学院(109794)
- 中国(88069)
- 京(70609)
- 科学(67942)
- 财(62935)
- 所(56860)
- 研究所(51811)
- 中心(51348)
- 财经(50420)
- 农(48561)
- 江(46202)
- 经(46067)
- 北京(45584)
- 业大(45512)
- 范(44077)
- 师范(43777)
- 经济学(42449)
- 院(41740)
- 经济学院(38298)
- 农业(37785)
- 州(37729)
- 基金
- 项目(223537)
- 科学(176581)
- 研究(168548)
- 基金(162902)
- 家(140671)
- 国家(139503)
- 科学基金(119668)
- 社会(106477)
- 社会科(100896)
- 社会科学(100873)
- 基金项目(85408)
- 省(84214)
- 教育(77126)
- 自然(75809)
- 自然科(74014)
- 自然科学(73998)
- 自然科学基金(72672)
- 划(71885)
- 编号(69242)
- 资助(67744)
- 成果(57405)
- 部(50745)
- 重点(49696)
- 发(48172)
- 课题(47862)
- 创(46191)
- 教育部(43915)
- 国家社会(43802)
- 创新(43031)
- 人文(42528)
- 期刊
- 济(151583)
- 经济(151583)
- 研究(103378)
- 中国(61123)
- 管理(47735)
- 学报(47416)
- 科学(45551)
- 农(45067)
- 财(44993)
- 教育(38434)
- 大学(36561)
- 学学(34182)
- 融(33125)
- 金融(33125)
- 农业(31753)
- 技术(27830)
- 经济研究(25267)
- 财经(24310)
- 业经(23927)
- 经(20794)
- 问题(19762)
- 贸(17925)
- 图书(16994)
- 理论(16398)
- 业(16128)
- 国际(15797)
- 技术经济(15701)
- 世界(15444)
- 科技(14991)
- 现代(14916)
共检索到48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德旭 余晶晶
信用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使中国当前的企业融资面临巨大的困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加深了流动性在信用供给端的淤积,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困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成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节作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关键前提。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现状,对比国内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异同,来寻找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原因与难点,最后对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给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贞
中国货币供应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此次研究。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宏观经济、货币金融学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具体分析框架,就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具体影响路径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为中国保持物价稳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向量自回归 中国 货币 物价 影响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导师尚福林教授研究生孙国峰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过程和内在机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也为中国现实情况的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论。首先区分了两个层次的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豫媚 戴赜 彭俞超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也不断提高。基于2008年1月-2017年6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总体而言,基准利率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主要因素。分时间段看,贷款利率浮动限制放开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提升;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仍然占主导。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后,本文发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变化是中国利率传导效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金来源和市场利率波动均是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对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体系以及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 利率定价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欣 孔艳丽 景国昌 张捷 贾伟 勾京成 梁叔翔 宋新红 庄岁林 李玲 董翠玲 孙长
中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及传导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其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特别是一些环节受阻。因此,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尤其是减少货币政策执行中误导环节,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畅通工程,不仅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任务,更是中国央行总、分行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介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园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飞鸣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导途径的通畅。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和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的条件下,银行贷款传导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信用传导途径不畅导致中国近年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改善信用传导渠道阻滞的经济环境,进而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强 高照
利用1997—2011年的经济金融数据,采用HP滤波法分离出各变量的波动成分后,通过建立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及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传导路径中三目标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均小于0.4,相关性不够显著,货币政策传导存在阻滞;货币供应量M2的波动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相比而言,M2的波动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更加明显,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艳梅 郭红玉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央行通过主动的货币政策沟通管理预期,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在综述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沟通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货币政策沟通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央行 沟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召
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之所以存在障碍 ,主要是因为传导链条中间利率出了问题。 ( 1 )采用年度数据的固定资产投资、利率和 GDP的计量结果显示 ,在1 978- 1 988年和 1 989- 2 0 0 0年这两个时间区间 ,对实际投资作用方式有明显不同 :在前一个时期 ,实际投资主要由收入来决定 ,而对利率的弹性不显著 ;而在后一个时期 ,实际利率对投资具有反向刺激作用 ,尽管弹性非常微弱 ,但是与典型市场经济规律相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利率水平对投资的作用是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同时 ,利用误差纠正模型 ( Error Correction Model)在两个时期中间都可以发现投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利率 市场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硕 周俊桃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面临由数量调控到价格调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和零售市场(贷款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动态响应关系,为理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以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调控零售市场利率的方式为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渠道尚未完全建立。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利率传导机制 存款基准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