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8)
2023(13951)
2022(11609)
2021(11167)
2020(9219)
2019(21054)
2018(20437)
2017(39571)
2016(20719)
2015(23222)
2014(22536)
2013(22086)
2012(20111)
2011(18073)
2010(17571)
2009(16172)
2008(15392)
2007(12684)
2006(10857)
2005(9598)
作者
(53252)
(44652)
(44198)
(42386)
(28432)
(21064)
(20180)
(17344)
(17088)
(15641)
(15081)
(14869)
(13907)
(13871)
(13757)
(13666)
(13238)
(12895)
(12724)
(12708)
(10820)
(10570)
(10523)
(10185)
(10056)
(10008)
(9541)
(9251)
(8666)
(8622)
学科
(85489)
经济(85395)
管理(59359)
(56227)
(45403)
企业(45403)
方法(41092)
数学(37443)
数学方法(37012)
中国(25489)
(23151)
(22946)
(20207)
贸易(20198)
(19827)
业经(17584)
(15721)
农业(14976)
(13774)
银行(13770)
(13716)
地方(13696)
财务(13675)
财务管理(13649)
(13402)
金融(13400)
(13238)
(13232)
环境(12996)
企业财务(12965)
机构
大学(285158)
学院(283012)
(132334)
经济(130280)
管理(115115)
理学(100288)
理学院(99347)
管理学(98004)
管理学院(97450)
研究(95333)
中国(75088)
(60072)
(57823)
科学(50875)
财经(48640)
(44873)
中心(44525)
(44191)
经济学(42944)
研究所(40091)
经济学院(38931)
(38113)
财经大学(36799)
(36791)
北京(36435)
(36140)
师范(35889)
业大(35153)
(34569)
商学(31459)
基金
项目(194985)
科学(158318)
基金(148215)
研究(147020)
(127256)
国家(126270)
科学基金(111073)
社会(99046)
社会科(94363)
社会科学(94347)
基金项目(77173)
(70800)
自然(69185)
教育(68098)
自然科(67734)
自然科学(67718)
自然科学基金(66574)
(61195)
资助(60610)
编号(57640)
(46413)
成果(46273)
重点(43194)
国家社会(43067)
(41722)
教育部(41372)
(41357)
人文(40002)
课题(38795)
创新(38713)
期刊
(133671)
经济(133671)
研究(88731)
中国(49507)
(44807)
管理(42167)
科学(35700)
学报(34513)
(32875)
(30516)
金融(30516)
大学(28785)
教育(28297)
学学(26773)
技术(24323)
经济研究(23997)
财经(23961)
农业(22999)
(20771)
业经(20268)
(18046)
问题(17639)
国际(16437)
世界(15748)
技术经济(13600)
统计(13459)
理论(12931)
(12903)
(12307)
现代(12169)
共检索到412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杨子荣  
作为金融超级大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然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比的提升,中国不应仅是美国货币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它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对美国产生一定的冲击。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关键中介目标也产生了外溢效应以及溢出程度,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基于此,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对美国作为中介指标的利率和汇率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和溢出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其传导机理给予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的利率和汇率均存在溢出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更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弱。另外,美国对华贸...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子荣  
作为世界货币大国,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全球股票市场产生冲击。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也会对美国股票市场产生溢出影响?本研究运用事件分析法,试图挖掘超短期内美国股票市场针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做出的反应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美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和波动性均存在显著的溢出影响,溢出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且数量型货币政策较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更为强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荣  白德龙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美经贸关系和金融关系的"辅车相依"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和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中国还只是美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的简单接受者吗?基于此质疑,文章采用边际分析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引发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不会显著改善美国对华贸易,却会抑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行为。此外,面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外溢,美国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书朦  
本文选取中、美两国2008—2015年月度数据,从非线性时变参数视角借助TVP-VAR模型和马尔科夫蒙特卡洛方法对中国经济运行受到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冲击的响应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对外贸易产生动态外溢性冲击,且其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注重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协调性,实现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良性博弈。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浪南  田磊  
本文在SVAR框架下构建一种混合识别法以考察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利率工具)实施的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和价格施加负向影响;公开市场卖出或提高准备金率引致的冲击对产出有更强的影响;利率工具冲击使价格经历一个更持久的下跌过程;(2)准备金率冲击和公开市场冲击对产出预测方差有更大解释份额,而利率冲击对价格的长期限预测方差有更强解释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爱武  邱兆祥  
论文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以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期限利差和实际有效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结果发现,从上述任一货币政策指标来看,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总是会给中国股票市场带来负面的影响,美国的收缩性货币政策总是会给中国股票市场造成正面影响。这一结果及其与主流经济金融理论预测的不一致性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涵义,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唐国华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显著。本文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联动为研究对象,使用SVAR方法从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庞春阳  
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新凯恩斯货币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测度和分析我国1992~2009年期间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和经济系统始终处于非决定性均衡路径中,由于货币政策并不完全遵循"泰勒规则"模式并能够引致"自我实现预期"的呈现,从而致使经济系统出现非决定性因素,而此非决定性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的供需反应信号。在我国"太阳黑子冲击"虽然能够对内生变量产生显著的冲击影响,但是对基础冲击传导的作用却极为有限和微弱,经济系统中的非决定性因素不仅能够改变基础冲击的传导方式,而且能够引发基础冲击效果的剧烈波动。对内生变量波动的贡献率而言,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2022年以来,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这一政策变动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阐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评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研究显示: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通常是在重大事件窗口期产生传递效应,而在常态化时期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反馈较弱,但通货膨胀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加息冲击的反馈较为灵敏,因此,应警惕由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通货紧缩效应和资本外逃风险;第三,在政策应对层面,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明显的转段特征,早期倾向于采取被动的“顺风而动”型调整以避免较大的经济波动,而随着经济体量逐渐上升,政策调整逐渐转向“以我为主”的主动型调节;第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后疫情时期的回升阶段,加息冲击对宏观变量和政策变量的影响较弱,这为“以我为主”型的宏观调控争取了宝贵空间,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理性看待并正确认识现阶段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并不断扩大自身经济体量,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造顺畅联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强化经济发展韧性,最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安宁  金德环  
运用季度依赖(Quarter-Dependent)可变系数VAR模型,首次对我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季度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存在显著的季度效应,不同季度的货币政策冲击,会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存在季度效应,可能是名义工资刚性和价格粘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滢  孙宇豪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研究具有代表意义。首先比较了中、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现金融危机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规模和结构上的特征与差异。然后运用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模型对美联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表等"数量型"工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要强于联邦基金利率的"价格型"工具,且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收缩,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婕  曹为宇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机制。为区分美国传统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异质性,分别使用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测度变量。考虑到参数的时变特征,使用TVP-VAR模型进行估计分析,进而得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总产出的冲击程度。结果发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在20个月内对中国总产出的影响是正向的,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过程,而且主要是通过利率渠道产生影响;从非传统货币政策角度看,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的单位正向变动,导致中国经济总产出瞬时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产出受到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通过预期渠道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赵阳  杨楚薇  
文章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1年的数据,采用SVAR模型考察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及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传导渠道的重要性依次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贸易差额、国际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使得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高于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外溢效应及其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利率政策对中国利率水平有溢出效应,中国利率政策对美国利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美国货币政策与中国房地产泡沫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美国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通胀程度和外贸出口均存在短期不利影响;美国参议院施压人民币升值,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保持警惕,防范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风险;二是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国际危机;三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