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9)
- 2023(18376)
- 2022(15137)
- 2021(14119)
- 2020(11573)
- 2019(26800)
- 2018(26051)
- 2017(50835)
- 2016(27265)
- 2015(30732)
- 2014(30428)
- 2013(30256)
- 2012(28211)
- 2011(25703)
- 2010(25752)
- 2009(24221)
- 2008(23202)
- 2007(20503)
- 2006(18273)
- 2005(16610)
- 学科
- 济(116369)
- 经济(116242)
- 管理(79846)
- 业(76718)
- 企(63119)
- 企业(63119)
- 方法(52408)
- 数学(46019)
- 数学方法(45564)
- 中国(37005)
- 农(31164)
- 财(31107)
- 融(29973)
- 金融(29971)
- 银(28630)
- 银行(28597)
- 行(27559)
- 业经(27378)
- 贸(24658)
- 贸易(24640)
- 制(24280)
- 易(24022)
- 地方(22645)
- 学(22132)
- 农业(20450)
- 务(19358)
- 财务(19285)
- 财务管理(19250)
- 理论(18882)
- 企业财务(18360)
- 机构
- 大学(395849)
- 学院(392014)
- 济(169755)
- 经济(166365)
- 管理(154456)
- 研究(133621)
- 理学(133022)
- 理学院(131640)
- 管理学(129663)
- 管理学院(128960)
- 中国(108580)
- 京(83559)
- 财(80012)
- 科学(76968)
- 所(65604)
- 财经(64238)
- 中心(61978)
- 研究所(59422)
- 经(58566)
- 农(56979)
- 江(56352)
- 北京(53694)
- 经济学(53629)
- 业大(52440)
- 范(51607)
- 师范(51246)
- 经济学院(48523)
- 财经大学(47955)
- 院(47871)
- 州(46349)
- 基金
- 项目(259462)
- 科学(205749)
- 研究(194390)
- 基金(191139)
- 家(164500)
- 国家(163134)
- 科学基金(140987)
- 社会(125747)
- 社会科(119519)
- 社会科学(119493)
- 基金项目(99528)
- 省(97238)
- 教育(88579)
- 自然(88350)
- 自然科(86323)
- 自然科学(86305)
- 自然科学基金(84798)
- 划(82366)
- 资助(79752)
- 编号(78804)
- 成果(65343)
- 部(59054)
- 重点(57466)
- 发(55125)
- 课题(53834)
- 创(53578)
- 国家社会(52824)
- 教育部(51653)
- 人文(50237)
- 创新(49995)
- 期刊
- 济(181213)
- 经济(181213)
- 研究(125259)
- 中国(73182)
- 财(59409)
- 学报(57046)
- 管理(55964)
- 科学(53224)
- 融(51974)
- 金融(51974)
- 农(51326)
- 大学(44286)
- 教育(42151)
- 学学(41315)
- 农业(34948)
- 财经(32946)
- 技术(31740)
- 经济研究(30606)
- 经(28207)
- 业经(27438)
- 问题(23583)
- 贸(21922)
- 理论(21802)
- 图书(21205)
- 实践(19716)
- 践(19716)
- 国际(19361)
- 技术经济(19096)
- 世界(18167)
- 业(18150)
共检索到592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皓星 郭红玉
价格之谜现象是指中央银行实施价格型货币政策引导利率变化时,物价水平与利率同向变化的异常现象,这意味着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受到抑制。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度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在进行价格型转型之后也存在着价格之谜现象,并且从东西部比较上看,价格之谜现象在西部地区更为严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利率导致生活必需品价格显著上升是价格之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数字金融的发展则对价格水平上升有缓解作用,特别是对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缓解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探讨了在价格型转型背景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缓解货币政策价格之谜现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价格之谜 数字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洋 姜珂 赵宣凯
基于传统S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时,经验证据表明紧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而导致总体通胀水平持续上升(下降)。这种现象与经济理论不符,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价格之谜,让人质疑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调控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宏观实证模型的设定看,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不能有效识别货币政策的结构冲击;二是缺少重要的宏观经济信息。基于此,为判断中国货币政策价格之谜的成因,本文从信息含量与识别机制的视角,系统地比较四种不同实证宏观经济模型中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具体而言,第一,从高维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公共因子扩充信息集;第二,基于银行间市场利率高频数据构建外部工具变量识别货币政策的意外冲击。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信息不足是造成价格之谜的主因。扩充信息集可以有效地修正价格之谜,而外部工具变量识别并不能缓解这一问题。总之,本文研究不仅为解决货币政策价格之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证宏观经济学分析提供更多的工具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价格之谜 识别机制 信息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兵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利率渠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晓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传导渠道),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资产价格渠道出现前后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下,传导过程为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这里,商业银行处于关键地位。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作用于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起来之后,出现了中央银行→资本市场上(资产价格)→企业(居民)这样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新的传导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雁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效应 利率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柳阳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阈自回归(DPTAR)模型检验1990-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效应在时间上和个体上是否存在非线性变化,并通过对比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在1990-2012年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面板数据,对货币政策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在1998年前后出现明显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城市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也并不一致。(2)收入增长率是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在收入增长率达到11.5%后,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约束的影响下降,货币政策会因此而产生更明显的消费需求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消费需求 DPTAR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不同产业GDP、外汇储备、CPI、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元SVAR模型系列,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①综合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大,时滞最短;信贷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和时滞适中;利率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小,时滞最长。②在信贷传导渠道乃至综合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③不同产业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时滞的长短差别较为一致。第三产业最短,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志祥
文章主要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94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它们对GDP的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关键词:
货币政策;协整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