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4)
2023(14588)
2022(12547)
2021(12002)
2020(9832)
2019(22918)
2018(22523)
2017(44163)
2016(23751)
2015(26765)
2014(26602)
2013(26511)
2012(24604)
2011(22420)
2010(22265)
2009(20374)
2008(19835)
2007(17136)
2006(15088)
2005(13440)
作者
(67034)
(55829)
(55131)
(52882)
(35627)
(26468)
(25150)
(21843)
(21160)
(19970)
(18844)
(18830)
(17779)
(17443)
(17295)
(17190)
(16642)
(16194)
(16024)
(15802)
(13911)
(13691)
(13327)
(12639)
(12442)
(12428)
(12281)
(12042)
(11154)
(10965)
学科
(101489)
经济(101385)
管理(67256)
(64406)
(52275)
企业(52275)
方法(45714)
数学(40281)
数学方法(39867)
中国(28496)
(27339)
(23740)
业经(22204)
(21367)
贸易(21358)
(20852)
地方(19785)
(19210)
(18026)
农业(17795)
(15442)
环境(15435)
银行(15410)
技术(15403)
(15055)
理论(14876)
(14833)
(14805)
(14703)
金融(14702)
机构
大学(340378)
学院(338527)
(147919)
经济(145101)
管理(136872)
理学(118653)
研究(117726)
理学院(117421)
管理学(115717)
管理学院(115118)
中国(89377)
(72295)
科学(69116)
(65341)
(58061)
研究所(52963)
财经(52808)
中心(52407)
(50057)
(48268)
(47180)
业大(46910)
北京(46393)
经济学(45613)
(44016)
师范(43709)
(42500)
经济学院(41292)
财经大学(39418)
农业(39030)
基金
项目(230690)
科学(183116)
研究(171788)
基金(169784)
(146718)
国家(145559)
科学基金(125586)
社会(110386)
社会科(104864)
社会科学(104842)
基金项目(89339)
(86775)
自然(79923)
自然科(78070)
自然科学(78055)
教育(77805)
自然科学基金(76678)
(73596)
资助(70837)
编号(69128)
成果(56335)
(52516)
重点(51066)
(49853)
(47893)
课题(47436)
国家社会(45941)
教育部(45530)
创新(44651)
人文(44303)
期刊
(158129)
经济(158129)
研究(105573)
中国(60647)
管理(49996)
学报(48358)
科学(46906)
(46582)
(45567)
大学(37240)
学学(34957)
教育(34864)
(32851)
金融(32851)
农业(32180)
技术(28146)
经济研究(26815)
财经(25736)
业经(25000)
(22159)
问题(20859)
(18530)
技术经济(16929)
(16790)
图书(16600)
理论(16582)
国际(16215)
世界(16101)
科技(15735)
现代(15490)
共检索到496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日清  
本文基于国房景气指数及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一是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处于"平稳期"时,对房地产市场几乎没有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上行期"和"下行期"时作用明显;二是预期货币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预期调控作用,非预期货币政策变动则会弱化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作用,因此,具有一定规则、平稳可预期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维护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另外,现阶段适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为货币供应量,而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可能有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亚培  
本文基于货币供求均衡的公式推导出一个探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在这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呈现波动,通过VAR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这种波动型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冲击,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产生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能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密切相关,这也为今后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静远  王文甫  
为刻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本文引入指数平滑跃迁函数对STVAR模型进行拓展,就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当处于低增长区制时,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处于高增长区制时,只有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效应是明显的。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面,在低增长区制,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高增长区制下,利率对物价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非对称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曹永琴  
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以价格粘性为核心构建菜单成本模型,从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渠道分析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成因是非对称的价格传导渠道。企业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遵循菜单成本和扭曲成本孰低原则决定调整价格还是产量。降价的菜单成本低于涨价成本以及扭曲成本随通货膨胀趋势呈非线性变化共同导致了非对称的价格粘性,由此产生的非对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因此,货币政策效果随通货膨胀率而变,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程度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区间存在差异,随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胡春燕  
本文构建以贸易开放度、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内生变量,以中长期贷款为共同外生变量的条件同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CHVAR),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结果表明,本外币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与通货膨胀之间互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面对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正向冲击,以贸易开放度为条件变量时,贸易开放度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低于贸易开放度低的地区;以第二产业比重作为条件变量时,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以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时,人均收入指数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对称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云芳  刘金叶  
本文采用受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投资和实际消费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负向货币政策的影响要大于正向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短期看,受消费者预期和政府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方向性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小君  苏梽芳  
为考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及其成因,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内,将家庭对工资下调的刚性反应,以及企业对价格下调的刚性反应特征构建于结构模型之中。文章随后运用摄动方法对构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二阶近似求解,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相同大小但不同方向的货币政策在数量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应;相同方向但不同大小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线性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