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718)
- 2022(9726)
- 2021(9243)
- 2020(7524)
- 2019(17342)
- 2018(16596)
- 2017(32714)
- 2016(17000)
- 2015(19215)
- 2014(18725)
- 2013(18897)
- 2012(17727)
- 2011(16287)
- 2010(16453)
- 2009(15799)
- 2008(15110)
- 2007(13663)
- 2006(12579)
- 2005(11626)
- 学科
- 济(74286)
- 经济(74113)
- 管理(48237)
- 业(46974)
- 企(39086)
- 企业(39086)
- 中国(30756)
- 方法(30554)
- 融(28075)
- 金融(28074)
- 银(26421)
- 银行(26419)
- 数学(25919)
- 行(25681)
- 数学方法(25617)
- 财(21505)
- 农(21088)
- 制(19173)
- 贸(18100)
- 贸易(18082)
- 易(17792)
- 业经(17205)
- 地方(14594)
- 农业(13322)
- 策(12952)
- 理论(12666)
- 务(12614)
- 财务(12572)
- 财务管理(12548)
- 企业财务(12002)
- 机构
- 大学(241132)
- 学院(239116)
- 济(115713)
- 经济(113585)
- 管理(90578)
- 研究(87720)
- 中国(77727)
- 理学(76229)
- 理学院(75436)
- 管理学(74389)
- 管理学院(73932)
- 财(57195)
- 京(51086)
- 科学(44889)
- 财经(44218)
- 所(42843)
- 中心(41711)
- 经(40298)
- 研究所(37996)
- 经济学(37994)
- 江(35636)
- 经济学院(34164)
- 北京(33649)
- 财经大学(32986)
- 农(32325)
- 院(30927)
- 范(30264)
- 师范(30082)
- 融(29262)
- 金融(28800)
- 基金
- 项目(147274)
- 科学(118410)
- 研究(114330)
- 基金(110484)
- 家(93923)
- 国家(93127)
- 科学基金(80426)
- 社会(78164)
- 社会科(73429)
- 社会科学(73411)
- 基金项目(55666)
- 省(52900)
- 教育(52000)
- 自然(47226)
- 资助(47211)
- 自然科(46180)
- 自然科学(46171)
- 自然科学基金(45428)
- 划(45392)
- 编号(45138)
- 成果(39390)
- 部(35483)
- 重点(33201)
- 国家社会(33191)
- 发(32367)
- 课题(32019)
- 教育部(31602)
- 性(30809)
- 创(30702)
- 中国(30651)
- 期刊
- 济(128323)
- 经济(128323)
- 研究(85261)
- 中国(53131)
- 融(45598)
- 金融(45598)
- 财(43499)
- 管理(35639)
- 农(30463)
- 科学(29740)
- 学报(28932)
- 教育(26058)
- 大学(23908)
- 财经(23313)
- 经济研究(22633)
- 学学(22070)
- 经(20100)
- 农业(19607)
- 技术(19428)
- 业经(17866)
- 贸(17698)
- 国际(16720)
- 问题(16597)
- 世界(14746)
- 统计(12273)
- 理论(12140)
- 技术经济(12016)
- 策(10764)
- 业(10618)
- 现代(10574)
共检索到393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洋 葛正灿
本文分析了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出台背景与特征,并进一步说明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相关争论与看法,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建立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社会融资总量、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总量相关数据,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优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融资总量改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关键词:
金融规划 计量分析方法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菁
文章选取了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总量、M2和新增贷款规模的月度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选取GDP和CPI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比较中介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应,目前,可以将新增贷款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加以观察。
关键词:
社会融资总量 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介目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景长新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高 杨林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承章
一、货币政策的几个基本概念根据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即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是指央行的决策者根据政策需要,可以直接确定或改变的经济变...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涛
1993年以后 ,我国以货币供给量 M2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这是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一大进步。但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失去了有效性 ,笔者认为 ,我国应以通货膨胀率为中间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管理 ,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国平 刘丁平
我国金融体系目前正在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个过程中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与结构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能作为货币政策的合理中介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计量分析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检测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和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从来
理论上的多目标定位与实践中的单一目标使货币政策目标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反映出货币政策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存在着公告目标和实际目标之间的偏离。无论哪一种情形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在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实践中货币政策目标由多目标向单一目标收敛的现象,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定位问题。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涵盖充分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 就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汤大杰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媛 徐晓明 尚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