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2)
2023(9840)
2022(8085)
2021(7512)
2020(5973)
2019(13874)
2018(13460)
2017(26328)
2016(13791)
2015(15588)
2014(15514)
2013(15648)
2012(15072)
2011(14012)
2010(14065)
2009(13317)
2008(12928)
2007(11475)
2006(10687)
2005(10091)
作者
(38823)
(32553)
(32409)
(31236)
(21151)
(15349)
(14650)
(12547)
(12516)
(11646)
(11570)
(10652)
(10594)
(10547)
(10541)
(10142)
(9702)
(9445)
(9323)
(8757)
(8454)
(7816)
(7744)
(7550)
(7508)
(7471)
(6964)
(6792)
(6468)
(6381)
学科
(84105)
经济(84044)
管理(38603)
(34361)
方法(28977)
数学(26677)
数学方法(26472)
(25589)
企业(25589)
中国(22324)
地方(18876)
(18355)
(16726)
贸易(16716)
(16332)
(15458)
业经(14327)
地方经济(13197)
(13106)
(12651)
农业(12069)
(11676)
银行(11671)
(11648)
金融(11648)
(11392)
(11371)
环境(11344)
(9803)
(9526)
机构
大学(208613)
学院(207991)
(111936)
经济(110180)
研究(80572)
管理(77585)
理学(65525)
中国(65002)
理学院(64812)
管理学(64059)
管理学院(63659)
(49637)
(43503)
科学(41080)
(39914)
财经(38834)
经济学(37570)
研究所(35591)
(35502)
中心(35082)
经济学院(33617)
(30291)
财经大学(28715)
北京(28706)
(28200)
(27205)
(25887)
师范(25754)
科学院(24030)
(23567)
基金
项目(126499)
科学(102034)
研究(96490)
基金(96010)
(82094)
国家(81484)
科学基金(70030)
社会(66985)
社会科(63813)
社会科学(63804)
基金项目(48178)
(44453)
教育(43055)
资助(41139)
自然(40852)
自然科(39914)
自然科学(39905)
自然科学基金(39270)
(38138)
编号(36459)
成果(30850)
(30706)
国家社会(29550)
(29305)
重点(28401)
中国(27868)
教育部(27218)
课题(26113)
人文(26087)
(25436)
期刊
(129963)
经济(129963)
研究(75443)
中国(41228)
(36244)
管理(31489)
(27568)
金融(27568)
科学(25537)
(25337)
学报(23567)
经济研究(23473)
财经(21015)
大学(19222)
(18339)
学学(18196)
技术(17660)
农业(17250)
(17160)
问题(16987)
业经(16927)
教育(16900)
国际(15929)
世界(14999)
技术经济(12665)
统计(11659)
经济问题(10466)
(10077)
经济管理(9702)
现代(9435)
共检索到337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强  
本文对货币供给、实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数量关系在 1993年前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表现 ,进行了相关实证性描述 ,指出 1993年后货币供给存量代替增量支持实质资本形成、准货币M2 1代替狭义货币M1的增长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 ;因而在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选择上 ,应以持续推进资本形成与转换的票据及证券化为要领推进资本市场建立 ,并逐步转向以市场性利率为关键中介变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军新  
引言 在西方货币理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其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个重要的环节。中介目标的名义锚功能:为减缓货币政策作用机理的滞后性和波动性,也为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行为,有必要为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以考量实施效果,便于公众观察和判断货币当局的言行是否一致。因而,充当名义锚的指标必须容易控制和观察,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云虹  
文章在IMF的金融规划的框架内,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货币供应量应与实际利率共同构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有选择地采用不同中介目标,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我国借鉴、运用金融规划的金融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用  
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改革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是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要使这一提法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准则,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讨;而在控制M1还是控制M2这类细节问题上,则尚需形成有更充分论据的共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影响到我国参与货币政策决策的有关当局,动摇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信心。那么,值此货币政策正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的特别时期,有必要就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再展开仔细而且务实的讨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景长新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高  杨林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来判定。根据我国国情,货币供应量指标仍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基础货币投放仍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应理顺银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拓宽货币传导渠道,改变社会公众的预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达  戴根有  刘光第  马建堂  林继肯  张忠山  葛凌青  曾康霖  谢杭生  赵效民  余伦昌  赵海宽  李茂生  周骏  李晓西  江其务  杨希天  房郁琴  陶为群  
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全国著名货币金融专家、学者30余人,于8月16~22日在甘肃就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邓述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范志勇  
当前"名稳实紧"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宏观经济现状,货币政策总体思路亟待调整。过高的债务率所导致的债务—紧缩效应以及目前市场上所采取的"杠杆率硬着陆"的方式不仅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而且还导致货币政策陷入传导困境。金融市场上财务软约束、刚性兑付现象大量存在,抬高了无风险利率,而且导致市场丧失风险定价功能。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取向应该从"名稳实紧"调整为"适度宽松"。在"杠杆率软着陆"的思路下,通过创新货币政策目标,配合市场化改革,尝试探索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结合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早日实现经济复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