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9)
2023(14032)
2022(11985)
2021(11438)
2020(9768)
2019(23036)
2018(22527)
2017(42967)
2016(23041)
2015(26709)
2014(26620)
2013(26652)
2012(24729)
2011(22355)
2010(22070)
2009(20798)
2008(20516)
2007(17697)
2006(14928)
2005(13586)
作者
(65025)
(54628)
(54305)
(52059)
(34902)
(26184)
(25045)
(21279)
(20830)
(19292)
(18568)
(18482)
(17315)
(17228)
(17134)
(17024)
(16141)
(16041)
(15829)
(15659)
(13546)
(13302)
(13161)
(12583)
(12443)
(12415)
(12108)
(11708)
(10906)
(10724)
学科
(104135)
经济(104037)
管理(63772)
(61933)
方法(53348)
(50422)
企业(50422)
数学(48226)
数学方法(47752)
中国(28500)
(26237)
(24842)
(23423)
贸易(23411)
(22855)
业经(19265)
(18717)
(18003)
(17995)
金融(17990)
(17141)
银行(17111)
(16379)
地方(16308)
(16245)
财务(16193)
财务管理(16157)
农业(15867)
企业财务(15335)
(14426)
机构
大学(337035)
学院(332119)
(151550)
经济(148959)
管理(130809)
研究(114401)
理学(112809)
理学院(111648)
管理学(109914)
管理学院(109294)
中国(92111)
(70181)
(68459)
科学(64871)
(56631)
财经(55348)
中心(53555)
研究所(51310)
(50814)
(50678)
经济学(48666)
(46670)
业大(45639)
北京(44681)
经济学院(44040)
财经大学(41622)
(40696)
(40606)
师范(40303)
农业(40006)
基金
项目(220472)
科学(175508)
基金(165557)
研究(159530)
(143622)
国家(142567)
科学基金(123241)
社会(104508)
社会科(99399)
社会科学(99372)
基金项目(86444)
(81291)
自然(79425)
自然科(77663)
自然科学(77640)
自然科学基金(76312)
教育(74038)
(70265)
资助(69860)
编号(62362)
(51434)
成果(50616)
重点(49472)
(46252)
(45402)
教育部(44902)
国家社会(44831)
科研(42875)
大学(42723)
人文(42700)
期刊
(155733)
经济(155733)
研究(100042)
中国(62068)
(53488)
学报(48544)
管理(47024)
科学(46155)
(43863)
(37738)
金融(37738)
大学(37696)
学学(35482)
农业(29745)
技术(29092)
教育(28475)
财经(28322)
经济研究(27066)
(24338)
业经(22210)
(21977)
问题(21092)
国际(20652)
统计(18402)
世界(17970)
(17291)
技术经济(17084)
理论(16674)
(15992)
商业(14944)
共检索到49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迎春  
传统货币主义观点认为,货币市场的超额需求会增加国际储备。而我们构造了国际储备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1994年~2004年间我国货币市场的超额货币供给却与国际储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对此从我们从经济增长模式、外汇管理体制方面给予了解释。在分析了这种货币市场失衡和国际储备的联系会对经济的内、外均衡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后,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云峰  董邦国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 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瑛琨  赵振全  刘艳武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两个阶段(1978—1993和1994—2004)的中国静态和动态货币需求函数。实证结果表明,M1、M2与收入、利率、价格预期、货币化程度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化程度的引入有助于建立更为精确合理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一阶段M1和M2的短期动态方程比较稳定,而第二阶段稳定性较差。中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不得已的选择,M1比M2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吉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波动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中货币余额的波动更多地源于消费者货币需求的波动,投资的波动与货币余额的波动关联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余额的变化来判断投资的状况。投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与消费波动存在背离现象,投资造成大量的成本,这是我国经济非均衡的主要表现。文章的结论支持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陈峥嵘  陈新明  
文章通过对2006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央票工具调控目标转变这一政策事件的观察,展开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化分析,并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形成机制从单一行政管制向双轨制过渡,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已初步实现了从准备金总量程序向利率程序演化。在利率双轨制约束的操作程序下,人民银行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有效降低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白丽健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以期能为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勇  
2010年,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宽松,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加大。展望2011年的中国货币市场,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低位,银行开始调整资产结构,预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将低于2%;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呈中性偏紧态势,预计隔夜回购利率均值在2.1%~2.3%;央票利率基于其价格引导作用在短期内不会超过定存利率,而扩大公开市场规模则有利于应对流动性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其安  杜方舟  
从国际贸易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变动主要因素的理论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汇改前后外汇储备变动与汇率变动的影响路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解读理论机制中各个变量在汇改前后的政策含义及其变化,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志栋  
基准利率具有市场性、基础性、测控性、波动性和预测性等五个基本属性,参考FFR和LIBOR的数量属性,利用EGARCH、Granger等模型对2001年至2010年中国货币市场候选基准利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市场性检验、测控性检验、波动性检验、基础性检验及预测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七天期银行间回购利率是当前中国货币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基准利率,同时SHIBOR利率也具有很强的基准利率潜质,但因时间序列较短,难以定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工  
在建立能源品市场、非能源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国内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作用。结果显示:对我国能源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是广义货币供给量,其次是能源产量、政府财政支出、汇率以及国外能源供给因素。因此,央行在对货币总量进行调控时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关注包括能源价格在内的总体物价水平,对能源价格上涨的货币条件进行控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陶士贵  陆苗苗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变化单位根检验(ZA)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结构变化协整检验(GH)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与物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普通意义上的协整关系;而外汇储备与物价之间存在发生结构变化的长期协整关系,结构变化发生前后两者关系由负相关关系逆转为正相关关系,但外汇储备对物价的影响较小;而汇率的引入会使外汇储备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华  崔婧  
本文运用三变量VAR-MGARCH模型分析了不同期限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候选者──国债回购利率、Shibor以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发现,所有期限Shibor的波动性均小于回购利率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溢出关系不同。其中,在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中存在从回购利率到Shibor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均值和波动溢出,回购利率在均值和波动溢出上均具有主导作用。在中期货币市场利率中,存在从Shibor到回购利率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均值溢出效应,而回购利率仅在波动溢出中起主导作用。在长期货币市场利率中,存在从回购利率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均值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曹伟  林燕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及最小二乘法等计量方法,对198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信贷传导机制仍然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形式;提高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华妤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通过构建外汇储备供需失衡框架下货币需求长、短期动态调整模型,研究了1980-2008年我国货币供需失衡与失衡调整①。结果表明货币供需失衡缺口的变化同宏观经济的波动方向大体一致,外汇储备的积累行为导致的外汇储备供需失衡,加剧了货币供需失衡的程度,并干扰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在货币供需失衡向均衡调整的过程中调整速度明显过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