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8)
- 2023(14072)
- 2022(11687)
- 2021(10887)
- 2020(9050)
- 2019(20655)
- 2018(19963)
- 2017(37745)
- 2016(20721)
- 2015(23340)
- 2014(23081)
- 2013(23173)
- 2012(21573)
- 2011(19729)
- 2010(19572)
- 2009(18401)
- 2008(18555)
- 2007(16473)
- 2006(14171)
- 2005(12804)
- 学科
- 济(88350)
- 经济(88259)
- 管理(56807)
- 业(54986)
- 企(43342)
- 企业(43342)
- 方法(42204)
- 数学(37841)
- 数学方法(37514)
- 中国(25127)
- 农(24672)
- 财(21456)
- 贸(21358)
- 贸易(21350)
- 易(20885)
- 学(19388)
- 业经(18320)
- 农业(16247)
- 制(16245)
- 银(14615)
- 地方(14573)
- 银行(14552)
- 融(14065)
- 金融(14061)
- 行(13909)
- 环境(13044)
- 务(12939)
- 财务(12920)
- 财务管理(12889)
- 和(12482)
- 机构
- 大学(312021)
- 学院(308844)
- 济(132661)
- 经济(130310)
- 管理(113855)
- 研究(111965)
- 理学(98791)
- 理学院(97605)
- 管理学(95926)
- 管理学院(95380)
- 中国(85375)
- 科学(70235)
- 京(65713)
- 农(61047)
- 所(58678)
- 财(58408)
- 研究所(54099)
- 业大(50245)
- 中心(50048)
- 农业(48860)
- 财经(47700)
- 江(44175)
- 经(43598)
- 经济学(42719)
- 北京(41478)
- 范(39523)
- 院(39363)
- 师范(38996)
- 经济学院(38877)
- 财经大学(35604)
- 基金
- 项目(209445)
- 科学(163888)
- 基金(154761)
- 研究(145150)
- 家(138728)
- 国家(137645)
- 科学基金(115161)
- 社会(94339)
- 社会科(89504)
- 社会科学(89475)
- 基金项目(81532)
- 省(79105)
- 自然(75522)
- 自然科(73848)
- 自然科学(73815)
- 自然科学基金(72579)
- 划(68943)
- 教育(66335)
- 资助(63628)
- 编号(55648)
- 重点(48239)
- 部(47344)
- 发(45187)
- 成果(45025)
- 创(43538)
- 科研(41126)
- 创新(40901)
- 国家社会(40344)
- 计划(40193)
- 教育部(39950)
- 期刊
- 济(138651)
- 经济(138651)
- 研究(88404)
- 学报(58044)
- 中国(55213)
- 农(55112)
- 科学(50854)
- 财(43824)
- 大学(42278)
- 学学(40364)
- 管理(39297)
- 农业(37325)
- 融(30483)
- 金融(30483)
- 教育(26008)
- 经济研究(24407)
- 财经(23988)
- 技术(22978)
- 业经(21860)
- 业(20927)
- 经(20644)
- 问题(19084)
- 贸(18785)
- 版(16749)
- 国际(16686)
- 世界(15721)
- 技术经济(15203)
- 业大(14615)
- 商业(14452)
- 统计(14372)
共检索到447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徐琨
本文对BGT(2002)模型进行修正,基于2004—2010年中国月度数据估计了动态货币冲销系数,探讨了货币冲销水平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冲销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央行总体上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货币冲销,但冲销水平短期内存在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央票利率为代表的冲销成本和国内净资产规模的限制,是造成货币冲销水平波动和冲销政策在长期内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冲销系数 冲销成本 规模限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陶士贵 王振杰
冲销干预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表现出长短期不一致的特征,在短期内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在长期内,冲销干预不仅会制约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削弱其独立性,累积金融风险,导致恶性后果。对此,应优化央行票据的期限结构,完善以国债市场为核心的公开市场操作,发展外汇掉期交易,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平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基于中国的经济现实从中央银行货币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冲销操作 国际收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运行的轨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了巨额的货币存量;二是结构变化的“X”型曲线,执行媒介职能与资产职能的货币比重从六四分成倒置为四六分成,使货币供求均衡的主导力量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方面,货币总量对物价的影响力减弱,货币均衡的表现也由物价转为包含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在内的综合价格。在新的货币运行格局下,需要关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问题,政策调控也需要更加重视货币需求,采用综合变量指标考察货币运行,调控的重点也需要转为总量与结构并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贞
中国货币供应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此次研究。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宏观经济、货币金融学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具体分析框架,就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具体影响路径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为中国保持物价稳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向量自回归 中国 货币 物价 影响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讨论了货币条件指数的理论基础,同时论述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且剖析了其特征。然后笔者构建了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模型,其中包含了体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实际利率、汇率传导渠道的实际有效汇率以及信贷传导渠道的贷款增长率。在计算出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贷款增长率的动态权重后,得出中国的动态货币条件指数,其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先提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交替态势,表明中国的货币状况自2000年以来处于由紧到松再紧的动态走势。本文最后还根据动态权重的大小及其走势分析了中国货币状况呈现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条件指数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冬
外资的持续流入始终是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 ,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但外资的流入也不是万能的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外资的流入势必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大量增加 ,这样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必然受到掣肘。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 :应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等等 ,以实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外资 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熊艳春 齐传君
货币替代是指外国货币在本国境内替代本国货币来行使货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职能的现象。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而言,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程度不算严重,且处于隐性状态,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货币替代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问题不能不引起警觉。通过对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货币替代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卜永祥 周晴
作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货币状况指数"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中央银行采用,一些央行以之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更多央行把它作为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参考指标。常规的货币状况指数涵盖利率和汇率两个因素,是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拓展货币状况指数的概念,综合考察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因素,在估计中国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浦斯曲线之后,构造反映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分析中国近年实际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增长,名义货币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货币供应量,有效汇率和利率调整对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变动的贡献率。
关键词:
货币状况指数 货币供应量 有效汇率 利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双
为研究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货币数量论构建的货币冲销理论模型,利用2003年第2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冲销政策确实能够有效抑制由于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利用2002年6月到2011年5月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考察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央行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
关键词:
外汇储备 货币冲销 通货膨胀 VAR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武剑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迫使央行不断采取冲销政策,以期实现控制通胀和稳定汇率的双重目标。本文经实证研究认为,在短期内,冲销政策对于抵消外汇占款、控制货币投放是有效的;但长期使用冲销政策,不仅会制约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还将引起国内利率上升,经济结构扭曲,“热钱”套利动机增加,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结合我国货币运行现状,对各种货币冲销方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比较分析,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冲销 货币政策 外汇储备 央行票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亚舟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双顺差且持续增大,自2009年5月外汇突破2万亿美元以来,外汇储备更是强势增长,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有所减弱,但截至2012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仍达到3.3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给中央银行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经济后果,如汇率升值压力、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通胀等。作为一项调节汇率水平与货币供给,实现双重稳定的特殊工具,外汇冲销干预已成为很多国家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