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0)
2023(8859)
2022(7634)
2021(7360)
2020(6293)
2019(15314)
2018(15038)
2017(28783)
2016(15676)
2015(17832)
2014(17865)
2013(18262)
2012(17460)
2011(16098)
2010(15931)
2009(15174)
2008(15231)
2007(13235)
2006(11303)
2005(10589)
作者
(45063)
(37777)
(37775)
(36431)
(24007)
(18166)
(17339)
(14800)
(14337)
(13341)
(13067)
(12740)
(12268)
(12122)
(12034)
(11955)
(11332)
(11247)
(10958)
(10954)
(9672)
(9316)
(9245)
(8730)
(8679)
(8604)
(8377)
(8128)
(7568)
(7550)
学科
(73558)
经济(73506)
管理(38293)
(37725)
方法(35818)
数学(32796)
数学方法(32602)
(29056)
企业(29056)
中国(21924)
(18562)
(17470)
(17120)
贸易(17113)
(16755)
(13966)
(13919)
业经(12539)
地方(11951)
(11752)
银行(11726)
(11674)
金融(11672)
农业(11612)
(11295)
(10088)
财务(10073)
财务管理(10046)
(9779)
(9644)
机构
大学(232364)
学院(227205)
(108670)
经济(106863)
研究(86421)
管理(84100)
理学(72007)
理学院(71148)
管理学(70115)
管理学院(69681)
中国(68621)
(49701)
科学(49553)
(47865)
(44489)
研究所(40505)
(38989)
中心(38809)
财经(38405)
经济学(36209)
(35196)
经济学院(32826)
北京(32327)
业大(31977)
(31972)
农业(30829)
(30175)
(29217)
师范(28940)
财经大学(28746)
基金
项目(146996)
科学(115826)
基金(109895)
研究(106204)
(96223)
国家(95537)
科学基金(80380)
社会(69736)
社会科(66309)
社会科学(66290)
基金项目(57187)
(53075)
自然(50285)
自然科(49116)
自然科学(49099)
教育(48536)
自然科学基金(48300)
资助(46786)
(46540)
编号(41019)
(35192)
成果(34242)
重点(33868)
(32055)
国家社会(30385)
中国(30312)
教育部(30268)
(29786)
科研(28644)
课题(28405)
期刊
(113949)
经济(113949)
研究(72598)
中国(43707)
(36835)
学报(36260)
(34581)
科学(33535)
管理(28931)
大学(27205)
(25997)
金融(25997)
学学(25503)
农业(23312)
经济研究(20586)
财经(20123)
教育(19441)
技术(18205)
(17457)
(16366)
问题(15951)
业经(15547)
国际(14983)
世界(14054)
(13799)
技术经济(12210)
统计(11807)
理论(11176)
(10426)
(9945)
共检索到346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伍戈  
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明显不同的是,目前全球经济似乎已较快地摆脱了持续低迷的威胁。与此同时,流动性的大量注入和经济的较快反弹反而增加了各界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心。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深入分析M2较快增长的具体成因及其M2调控目标的可实现性等问题是摆在宏观决策者面前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结合经典的货币银行学理论,试图通过对历史经验数据的洞察,从内部结构层面对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特别是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进行剖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本文建立中国货币乘数的理论模型,确定影响货币乘数的长、短期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运用1986Q1~2007Q4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货币,货币供给与有关宏观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系数。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是央行可以控制的变量;货币乘数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但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政策变量来调控货币乘数。在样本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成  郗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单一信贷指标管制到多样化操作工具组合运用的进程,实现了货币供给从行政计划资金供给管制到灵活宏观金融调控式有机传导系统的转轨,完成了引导国内经济向协调开放经济"两个市场"均衡的转变。伴随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变革,外汇管理体制将深化改革,货币政策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在中央银行独立性归位的同时,要优化货币供给的技术性。此外,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提高人民银行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鹏  
本文在回顾各个学派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货币供给对于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经验数据,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性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对于价格水平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对资产价格影响甚微。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调节价格水平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价格的调控难度也在逐渐增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彬  
中国的实际货币供给量与目标供给量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而且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主要的经济变量间的相关性也较弱,因此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较强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既有体制性的因素,也有经济环境的因素。最主要的体制因素就是财政部门对于货币供给的源头性冲击;而中国货币化进程加快和电子货币的发展等环境性因素也使货币供给的精确性进一步降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胜刚  刘宗华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国内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不断增大 ,这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结合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 ,并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黎明  陈俊秀  李正辉  
文章在对货币流动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流动性强弱将广义货币M2划分为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个部分,再根据货币的演化机制定义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采用HP滤波法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特征演化;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加权得到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演化。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四个周期,其长期演化特征是货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弱;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上升幅度与波动幅度具有差异性;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对实体经济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货币供给的外生(或内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函义的一个问题。如果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被动地取决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确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则能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军  卓凯  
本文依据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变化,指出央行并不是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持续上升的决定性力量。结合准货币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职能及其资产性质,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货币供给持续快速扩张是间接融资模式下资本形成规模巨大、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由于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及资本产出效率的下降,中国货币供给蕴含了一定的潜在风险,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进而优化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军  卓凯  
本文依据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变化,指出央行并不是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持续上升的决定性力量。结合准货币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职能及其资产性质,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货币供给持续快速扩张是间接融资模式下资本形成规模巨大、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由于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及资本产出效率的下降,中国货币供给蕴含了一定的潜在风险,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进而优化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斯旸  查理  
本文对中国总需求结构和内生性货币供给机制做出了剖析,具体研究理论中所描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内投资对国内信贷有着显著推动作用,净出口累加值对外汇占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进而提升了货币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该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和货币金融层面采取措施以缓解高货币化水平,提高货币使用效率,加快推动总需求结构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探索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完善银行及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斯旸  查理  
本文对中国总需求结构和内生性货币供给机制做出了剖析,具体研究理论中所描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内投资对国内信贷有着显著推动作用,净出口累加值对外汇占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最终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进而提升了货币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该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和货币金融层面采取措施以缓解高货币化水平,提高货币使用效率,加快推动总需求结构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探索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完善银行及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健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