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2)
2023(17619)
2022(14879)
2021(13829)
2020(11487)
2019(26602)
2018(25912)
2017(48962)
2016(26198)
2015(29078)
2014(28784)
2013(28409)
2012(26682)
2011(24422)
2010(24030)
2009(22064)
2008(21568)
2007(18501)
2006(16298)
2005(15206)
作者
(73996)
(62071)
(61328)
(58473)
(39343)
(29592)
(28105)
(24165)
(23702)
(21936)
(21318)
(20885)
(19805)
(19752)
(19491)
(19154)
(18345)
(17917)
(17856)
(17822)
(15524)
(15069)
(14995)
(14381)
(14000)
(13857)
(13589)
(13373)
(12465)
(12269)
学科
(116837)
经济(116699)
管理(68841)
(64585)
(50732)
企业(50732)
方法(48548)
数学(43297)
数学方法(42817)
中国(35980)
(30438)
地方(27602)
(26536)
(25412)
贸易(25394)
(24734)
业经(24283)
(21921)
(21890)
农业(20134)
(19164)
金融(19162)
(18998)
银行(18957)
(18405)
环境(17283)
(16050)
(15810)
技术(15729)
地方经济(15296)
机构
大学(367116)
学院(363442)
(160036)
经济(157121)
管理(136708)
研究(134930)
理学(117064)
理学院(115667)
管理学(113598)
管理学院(112935)
中国(105850)
科学(79887)
(79406)
(72628)
(68097)
中心(61966)
研究所(61711)
(60902)
财经(56999)
(53750)
(52175)
业大(51788)
北京(50762)
经济学(50676)
(49073)
(48719)
师范(48194)
农业(47641)
经济学院(45546)
(42969)
基金
项目(245698)
科学(195006)
基金(181393)
研究(178000)
(159779)
国家(158514)
科学基金(135233)
社会(116507)
社会科(110640)
社会科学(110620)
基金项目(94258)
(92450)
自然(85994)
自然科(84032)
自然科学(84007)
自然科学基金(82534)
教育(80888)
(79960)
资助(75250)
编号(69711)
(56919)
成果(56732)
重点(56312)
(55512)
(50947)
国家社会(50051)
课题(48658)
创新(47870)
教育部(47681)
科研(47374)
期刊
(175411)
经济(175411)
研究(113242)
中国(78505)
学报(57524)
(55431)
科学(54515)
(54284)
管理(52130)
大学(44279)
学学(41281)
(40102)
金融(40102)
农业(38198)
教育(37927)
技术(31125)
经济研究(29927)
财经(28786)
业经(27264)
(24927)
问题(23158)
(22235)
(21270)
国际(20444)
世界(19584)
统计(18543)
图书(18256)
技术经济(17258)
理论(17087)
资源(16572)
共检索到566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金昌  徐蔼婷  
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可能因不同的经济背景而呈现不同的关系模式。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4年的相关数据,考察并刻画了我国不同层次货币供给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同时,文章还描述和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产出对不同层次货币冲击的响应过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狭义货币与产出的均衡关系惟一且稳定,而流通中现金与产出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两段式的均衡,区域产出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呈现出显著区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赵圣伟  
理论研究表明,货币体系中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可以相互转化,货币的合意结构能够使经济在即期和中长期保持最优产出。为此,本文利用中国1952~201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结构与经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体系中的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之间往往难以达到合意比例,且总体上表现为货币流动性不足的态势,这对经济产出产生了负面效应。然而,经济转型以来,货币流动性比率下降趋势得到缓解,货币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且对经济产出产生了正向作用。这意味着央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更多的考虑货币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引导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华妤  
基于葛兰杰因果方法对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检验结果显示:在独立性方面,利率不是货币数量的葛兰杰原因,说明考察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对外独立性,否定了钉住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货币政策不独立的先验判断;在有效性方面,仅显示货币数量M0对物价有肯定的正向影响,货币数量M1和利率对产出及物价的影响力均不显著。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因素,而不应归咎于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外部制约。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策略应该是加速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而不是放弃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汇率管理方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昕  刘玉峰  
货币供给、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会因新的经济背景而呈现不同的关系,文章利用我国1952~2010年的数据,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与M0、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M1不存在协整关系。然后构建一个三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冲击对真实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货币短期内(3年)非中性,长期中性;而货币对价格水平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显著影响。继而引入利率,建立四变量VAR模型,发现,利率对于研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丽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青马  雷洪光  胡正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价格三者之间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当中,仅M1与价格及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M0和M2均不存在。以此为基础文章构建了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和产出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狭义货币供给(M1)具有显著中性的特征,而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和价格同向变动,但是产出变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更为敏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坤  程建华  
本文分别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累积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各类定义下的中国货币中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M_0、M_1和M_2均存在明显的非中性特征,M_2增速变化会造成实际产出永久性累积损失;实际产出对货币增量变化量的冲击反应具有振荡特征。其隐含的政策启示是:短期内货币量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应权衡货币量的产出稳定目标与产出增长目标;稳定的货币量变化速度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文彬  
文章基于TVP-GARCH模型构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对各省份经济的稳定性作用并不明显,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省份稳定效应高于不可预期的货币政策,而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制定层面引发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省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省份差异,和经济周期同步性以及货币、信用和汇率三个传导渠道的省份特征密切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黄波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引起了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同向变动,而名义利率则引起了反向变动;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贡献度小于名义利率;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反应是迅速的。并且建议,中央银行应当继续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逐步改革汇率制度,发挥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裴平  熊鹏  朱永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增长率模型,利用年度与季度的交叉数据,对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同时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提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凡惠  
采用中国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月度数据,利用VEC模型对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三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短期中,高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当出现高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展鹏  刘海云  
文章基于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度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市场化水平、政府治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抑制作用。从东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对其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从中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对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西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均对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筱颖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然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看其是否可控,也要看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采用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分别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增强,货币供给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有一两年时滞,近期内仍适合作为中介目标,但政策操作需要有前瞻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泽  罗瑜  
本文利用样本内和样本外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货币是内生于经济,不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和通货膨胀是同时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找共同推动了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事件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确认了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是投资。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关键是保证投资的合理增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