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5)
- 2023(15171)
- 2022(13129)
- 2021(12475)
- 2020(10338)
- 2019(24000)
- 2018(23735)
- 2017(45742)
- 2016(24962)
- 2015(27907)
- 2014(28016)
- 2013(27817)
- 2012(25570)
- 2011(23341)
- 2010(23006)
- 2009(21316)
- 2008(20947)
- 2007(18100)
- 2006(15789)
- 2005(14339)
- 学科
- 济(98862)
- 经济(98723)
- 管理(73543)
- 业(67791)
- 企(56961)
- 企业(56961)
- 方法(45723)
- 数学(39939)
- 数学方法(39543)
- 中国(28128)
- 财(27480)
- 农(25100)
- 制(22931)
- 业经(21624)
- 学(21077)
- 贸(20177)
- 贸易(20166)
- 易(19728)
- 银(17224)
- 银行(17182)
- 务(17011)
- 财务(16941)
- 财务管理(16907)
- 地方(16722)
- 行(16429)
- 融(16378)
- 金融(16375)
- 农业(16198)
- 企业财务(16090)
- 理论(15974)
- 机构
- 大学(358324)
- 学院(352661)
- 济(147832)
- 经济(144852)
- 管理(137923)
- 研究(123738)
- 理学(119360)
- 理学院(118011)
- 管理学(116144)
- 管理学院(115501)
- 中国(94507)
- 京(76669)
- 科学(74010)
- 财(69619)
- 所(62080)
- 研究所(56567)
- 财经(55668)
- 农(54977)
- 中心(54909)
- 经(50870)
- 业大(50802)
- 江(49559)
- 北京(49008)
- 经济学(46057)
- 范(45621)
- 师范(45204)
- 院(44502)
- 农业(43156)
- 财经大学(41805)
- 经济学院(41467)
- 基金
- 项目(240438)
- 科学(189818)
- 基金(177304)
- 研究(175781)
- 家(154862)
- 国家(153658)
- 科学基金(131533)
- 社会(112595)
- 社会科(106835)
- 社会科学(106810)
- 基金项目(93477)
- 省(90064)
- 自然(84862)
- 自然科(82880)
- 自然科学(82860)
- 自然科学基金(81398)
- 教育(80218)
- 划(77122)
- 资助(73583)
- 编号(69712)
- 成果(57980)
- 部(54826)
- 重点(53687)
- 发(50155)
- 创(49661)
- 课题(48153)
- 教育部(47364)
- 国家社会(47212)
- 创新(46497)
- 制(46430)
- 期刊
- 济(158281)
- 经济(158281)
- 研究(109234)
- 中国(68283)
- 学报(56264)
- 财(53104)
- 科学(52189)
- 管理(51183)
- 农(50082)
- 大学(42891)
- 学学(40359)
- 教育(37286)
- 融(35026)
- 金融(35026)
- 农业(34620)
- 技术(28286)
- 财经(28105)
- 经济研究(26288)
- 经(24048)
- 业经(23164)
- 问题(20709)
- 业(18230)
- 贸(17962)
- 理论(17379)
- 图书(16699)
- 科技(16463)
- 技术经济(16330)
- 世界(16220)
- 版(16102)
- 国际(15790)
共检索到521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纪泓宇
在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货币的供求机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的货币问题产生了三个衍生性的怪象:一是货币供给量非常庞大;二是通货膨胀率非常低;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利率较高。上述三个怪象的源头是中国特殊的货币供求机制。本文旨在探究中国货币供求机制的特殊性,解释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三大货币"怪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梦瑶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常常发现一些"异常现象",被经济学家们总结为"流动性之谜""价格之谜""汇率之谜"和"远期贴现偏向之谜"。本文采用Kim and Roubini(2000)的非递归当期约束的结构型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利用2000年1月至2017年11月的月度数据,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时间间隔点,本文进一步区分了总样本和2008年9月至2017年11月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子样本,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政策有效性的变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冲击 有效性 SVAR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张谊诰
本文基于新颖的和交叉性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低效的。(2)货币政策在整体上却有效。这从侧面可以证明:相比较于其他几个货币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的阻塞效用更强,即其对货币政策总体绩效的贡献度相对最小。(3)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时滞效应。本文认为,解决目前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低效性的主要方法还是要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进。
关键词:
利率 有效性检验 时滞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刁节文 章虎
本文利用1998年-2010年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有效性研究。在运用Joh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因果检验确定存在长期稳定和因果关系后,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贷款总量和利率对货币供给量M1的影响是显著的;货币供给量M1对产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而对物价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同时,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模型研究中得出政策传导机制流畅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快慢。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导师尚福林教授研究生孙国峰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传导过程和内在机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也为中国现实情况的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导论。首先区分了两个层次的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分析和说明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如何诱发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一整套机制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影响经济的手段和渠道。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调控政策,货币当局必须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途径。近年来为治理通货紧缩,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甚至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①对此,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欣 孔艳丽 景国昌 张捷 贾伟 勾京成 梁叔翔 宋新红 庄岁林 李玲 董翠玲 孙长
中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及传导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其原因就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特别是一些环节受阻。因此,减少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尤其是减少货币政策执行中误导环节,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畅通工程,不仅是基层央行面临的任务,更是中国央行总、分行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介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多有阐发,其中不乏重要的理论发现,这些发现正在成为构建中的制度金融学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些理论发现进行力所能及的初步梳理。既有的本土文献大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无一例外地由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相对于西方经典情形的"另类"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入手,尝试性地探寻深藏其中的特殊制度涵义以及理论价值。本文所涉及本土文献的主要视角与命题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货币内生机制与"家庭内竞争"因素、改革以来国家负债结构的变化与国家低负债的金融原因、中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简
为解释"跨境人民币净流出时离岸人民币存款反而下降"这一反常现象,本文在现有的"基础货币-存款派生"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存款灭失"这一维度,建立了更全面的离岸人民币货币创造分析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本文发现目前离岸人民币货币创造中存在基础货币顺周期变化、存款派生不足、存款灭失过度等特殊性,随后基于这些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
关键词:
离岸人民币 货币创造 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娜
新形势下金融稳定目标须与物价稳定、产出增长等传统货币政策目标一样被关注。文章通过使用TVP-VAR-SV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各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传导效应和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短期内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且会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扩大我国的产出缺口;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比另外两轮更加深远;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各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最大,危机中的影响传导最快,危机后主要在短期内影响较大;在传导途径中,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降会在短期内造成人民币贬值,我国利率水平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而中长期会有相反的影响。相较于危机前和危机中,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渠道和国际贸易渠道的长期传导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秦汉锋
货币政策是一国为了实现其政治和宏观经济目标而确立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控制社会货币信用量的一种金融措施。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借鉴西方货币政策的成熟作法,对于充分享受“后发性利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郡 阳洁
文章总结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生成背景,以及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然性。文章着重分析了近期货币政策时滞延长、效力受损的具体原因,分析了传导机制不顺畅的制约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有效性 分析评价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鑫雨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有效地影响诸如产出之类的真实经济变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对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意义重大,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VAR模型,依次从货币、信贷两个渠道视角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消费者物价指数而言,货币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信贷渠道;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前期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优于货币渠道,后期则相反。总之,在研究区间内,货币渠道对信贷渠道影响很大。信贷渠道起主导作用,其有效性与稳定性较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总体显弱,货币渠道有很大潜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有效性 VAR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小丽 杨晓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