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3)
- 2023(10449)
- 2022(8683)
- 2021(8437)
- 2020(6790)
- 2019(15700)
- 2018(14989)
- 2017(28670)
- 2016(15679)
- 2015(17704)
- 2014(17425)
- 2013(17522)
- 2012(16712)
- 2011(15175)
- 2010(15224)
- 2009(14064)
- 2008(14443)
- 2007(12510)
- 2006(11136)
- 2005(10117)
- 学科
- 济(67952)
- 经济(67880)
- 管理(46334)
- 业(42561)
- 企(32918)
- 企业(32918)
- 方法(29322)
- 财(29228)
- 数学(26814)
- 数学方法(26546)
- 中国(22548)
- 农(19693)
- 贸(16802)
- 贸易(16795)
- 易(16455)
- 制(14889)
- 地方(14436)
- 务(13599)
- 财务(13584)
- 财政(13579)
- 财务管理(13540)
- 企业财务(12917)
- 业经(12806)
- 农业(12565)
- 学(12445)
- 银(12119)
- 银行(12090)
- 行(11580)
- 策(11308)
- 融(11293)
- 机构
- 大学(227708)
- 学院(225801)
- 济(106349)
- 经济(104642)
- 研究(85778)
- 管理(82580)
- 理学(70783)
- 理学院(69947)
- 管理学(68870)
- 管理学院(68457)
- 中国(67965)
- 财(56219)
- 科学(48997)
- 京(48124)
- 所(43961)
- 财经(41371)
- 研究所(39649)
- 经(37814)
- 中心(37734)
- 农(36321)
- 经济学(35436)
- 江(33022)
- 经济学院(32154)
- 北京(31049)
- 财经大学(30653)
- 院(30395)
- 范(29440)
- 业大(29240)
- 师范(29218)
- 农业(28440)
- 基金
- 项目(146794)
- 科学(116812)
- 基金(110733)
- 研究(107567)
- 家(97091)
- 国家(96382)
- 科学基金(81671)
- 社会(71844)
- 社会科(68381)
- 社会科学(68369)
- 基金项目(56748)
- 省(52344)
- 自然(50756)
- 自然科(49649)
- 自然科学(49632)
- 教育(48968)
- 自然科学基金(48805)
- 资助(46854)
- 划(45846)
- 编号(40963)
- 部(35132)
- 成果(34920)
- 重点(33506)
- 发(32020)
- 国家社会(31661)
- 教育部(30427)
- 中国(30351)
- 创(29915)
- 课题(29118)
- 人文(28530)
共检索到352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玄相伯 吴诗锋
本文采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比考察了中国1979-2010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的不同经济效应和物价效应。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和区域物价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东部区域的经济和物价具有显著影响;而财政政策则主要影响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与各区域物价水平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对不明显。这一发现对构建合理的宏观政策组合具有启发性意义。在政策上,应注重对宏观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使用,并利用产业政策作出有效的配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思群
本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5~2009年以来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大低于理论的预期;短期价格水平变化和货币数量的变化甚至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率水平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非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无足轻重。这些发现说明中国以消费或零售价格指数为中介指标,以货币数量控制为主要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利率弹性 中国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思群 申旻彦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
关键词:
货币需求 资产价格 货币数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向弟海 范志勇
本文以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为出发点,研究货币政策变量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货币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中国经济中包含着不稳定机制,从而增加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中国并不存在简单的上下游价格传递关系。这些发现不仅刻画了中国货币经济的特征,也为货币政策选择提供事实基础。
关键词:
货币经济 典型特征 国际比较 货币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齐鸣 阎芳
本文试图在国内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ndersen and Jordan(1968)所提出的St.Louis方程对中国货币-财政政策相对重要性进行研究,力求解释中国经济转型前后货币-财政政策的某些特殊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永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脉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俊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以货币和财政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受到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空前关注。本文选取1996年1月-2010年8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多变量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支持以通货膨胀率、股市收益率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速度作为描述三区制经济状态的指标变量。分区制的累积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在不同状态区制下,货币供应量、信贷、利率、财政支出和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系统具有非对称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非对称 开放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志勇 徐赟
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短期内对真实经济有实质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于货币供给、真实利率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名义利率粘性条件下,真实利率是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通过真实利率渠道来解释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独特相关性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货币供给 真实利率 经济波动 国际比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世雄 王朝弟 吴育华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协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任碧云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基本原理的深刻剖析,把制约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因素划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型,并着重分析了当前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技术路径和具体举措。作者认为,在运用这两项经济政策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结构、货币政策控总量的基本特点,同时强调,在中央财政大数额投资计划带动地方政府出台数十亿刺激经济方案的情形下,不宜采用太宽松的货币政策,否则,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与产能过剩并存局面的再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永刚 张运峰
文章利用协整分析讨论了财政支出与广义货币的相互关系,发现在1978~2002年间,中国的财政支出和广义货币具有二阶差分平稳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的变动速度是广义货币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但不能说广义货币变动速度是财政支出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财政支出的短期变化对广义货币的短期变化影响较大,并且是同方向的。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惯性,且具有向长期值的自我恢复功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不具有自我恢复功能,这意味着政府应对财政支出施加一定约束,以避免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或不景气时发生过度扩张或紧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文甫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向量自回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玄 王剑
文章根据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问题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分别对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在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对货币政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反应则相对迟钝,金融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地区差异 冲击响应函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依据利率管制制度下IS IM模型的配额均衡推导出中国总需求函数Y =D(M/P ,R) ,蕴涵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含义。为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本文运用货币政策效应测度的特定指标体系和算法程序 ,事后考察1 98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与国民收入的历时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 ,有关类型化解释结果表明其间中国货币政策未能实施有效的反周期名义货币供应管理操作 ,而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货币供应目标比较也揭示了 1 998- 2 0 0 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
关键词:
IS-IM模型 总需求函数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钱丽华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和一般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在较长时期内并存,通货膨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目前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价格水平变动做出反应,通货膨胀机理的深刻变化,使得金融宏观调控关注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整体物价水平稳定成为必要。本文基于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反映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广义价格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义价格指数在衡量经济周期变化、度量整体物价水平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此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