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5)
2023(6206)
2022(5171)
2021(5362)
2020(4281)
2019(10216)
2018(10011)
2017(17754)
2016(9788)
2015(11112)
2014(11051)
2013(10961)
2012(10298)
2011(9244)
2010(9129)
2009(8640)
2008(8802)
2007(7158)
2006(6502)
2005(6179)
作者
(24064)
(20401)
(20065)
(19705)
(13032)
(9540)
(9273)
(7802)
(7734)
(7167)
(7031)
(6805)
(6782)
(6758)
(6438)
(6177)
(5979)
(5903)
(5557)
(5503)
(5290)
(4787)
(4746)
(4672)
(4667)
(4564)
(4448)
(4228)
(4046)
(4041)
学科
(39875)
经济(39826)
管理(26883)
(23739)
(22447)
(18627)
企业(18627)
中国(17550)
方法(16298)
数学(14950)
数学方法(14877)
财政(12826)
(12746)
(10366)
(10093)
(9711)
贸易(9706)
(9594)
(9507)
财务(9504)
(9475)
财务管理(9461)
企业财务(9066)
(8434)
银行(8433)
体制(8319)
(8084)
(8080)
(7634)
金融(7634)
机构
大学(130379)
学院(125743)
(64940)
经济(64086)
研究(54266)
中国(44490)
管理(43810)
(38754)
理学(36567)
理学院(36094)
管理学(35775)
管理学院(35510)
(29240)
科学(27582)
(27364)
财经(26110)
研究所(24158)
(24091)
中心(23059)
经济学(22114)
北京(20027)
经济学院(19779)
财经大学(19331)
(19090)
(17809)
(17196)
师范(17113)
(16490)
科学院(15766)
社会(15150)
基金
项目(76678)
科学(61021)
研究(59991)
基金(58182)
(50518)
国家(50141)
科学基金(42090)
社会(40652)
社会科(38638)
社会科学(38631)
基金项目(29291)
教育(27868)
(24700)
资助(24299)
自然(23659)
自然科(23113)
自然科学(23108)
自然科学基金(22734)
编号(22635)
(22437)
成果(20557)
中国(20045)
(19801)
国家社会(18848)
重点(17955)
教育部(17646)
(16989)
(16537)
课题(16499)
大学(15820)
期刊
(73283)
经济(73283)
研究(52511)
(34470)
中国(34250)
管理(17518)
教育(17409)
学报(16527)
科学(16465)
(15292)
金融(15292)
财经(14502)
(14441)
经济研究(14192)
大学(13648)
(12651)
学学(12226)
(11408)
国际(10432)
世界(10349)
农业(9821)
问题(9633)
技术(9429)
会计(8357)
(8277)
财政(8277)
业经(7660)
(6706)
财会(6145)
技术经济(5815)
共检索到221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观念实现了国家理财观、财政活动范围观念、财政支出观念、税收观念、政府预算观念、政府间财政关系观念和财政观念竞争性的七大转变,财税各领域几乎都进行了改革,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政府预算)、财政体制等形式依然存在,但实质内容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财税改革与财政观念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这些转变入手,分析观念变化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些观念变化与中国财税改革的关系,以期理解中国财税改革的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40年的财政改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理论指导。在改革中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又不照搬照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1984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阳康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最根本之点还在于一系列具有根本性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30年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是以30年前的那次哲学讨论作为发端的,这就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讨论可以说是恢复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和基本命题,但是引发了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从历史反思的角度看,它实际上是要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开创改革开放的全新时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中国的财政概念经历了财政概念的形成时期:以“食货”为财政概念时期和以“财政”为财政概念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财政概念都是由该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所决定的,都是对该时期的财政制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每个阶段的财政概念不仅是所使用的名词的变更,更是该时期财政制度变革的反映。所以,研究财政概念的演化,对我们探讨财政制度的变革规律,进而为研究我国当前财政制度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记者  
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政学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多位财政学界重量级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如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推动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加强对改革开放40年来财政改革和财政思想的总结梳理,加强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财政理论对财政改革、财政政策的指导作用,加快构建具有国别性和时代性特点的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探索时期、市场经济确立时期、市场基础性地位巩固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时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财政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是社会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中国财政改革也相应地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五个重要时期。本文回顾了中国财政改革40年的历程,梳理改革的基本轨迹,概括了财政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求改革背后的基本规律,并对下一阶段中国财政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成威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基于风险理性的财政改革要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财政改革要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唯有通过实践来实现,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渐进式改革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释放改革措施,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量变和质变原理的改革路径,增值税改革就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案例。"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适时变与不变应基于事物变化的情况特别是风险的变化来考虑。这一点在我国收费制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说明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这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非常明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调动两个积极性的重要哲学基础。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引,根据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做出优化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汪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探索时期、市场经济确立时期、市场基础性地位巩固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球治理时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财政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是社会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中国财政改革也相应地经历了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包干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五个重要时期。本文回顾了中国财政改革40年的历程,梳理改革的基本轨迹,概括了财政改革的基本经验,探求改革背后的基本规律,并对下一阶段中国财政改革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春平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推动下,宁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破冰前行、发展壮大。从1978年到2017年,全区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生产总值由13亿元增加到3454亿元,增长265倍,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全国9.5%的经济增长速度;全区由3.16亿元的财政总收入增加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5.78亿元增
关键词: 自治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菊秋  王祯敏  尹志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1768亿元,人均经济总量从331元增加到92057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45亿元增加到580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在各省市区中,浙江经济总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蔡琛  苟燕楠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提请大会审议的《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作为一年一度的国家理财报告,就像一扇明亮的窗口,透过它可以从诸多角度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状况。细读之,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责任政府"的理财观念,其核心宗旨则在于实现"依法用好百姓钱"的公共部门理财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振鹏  
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改革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阶段,适应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关于计划经济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区别,本人在其它文章中作过专门的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讲,我认为从计划经济财政到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绝不是换个名词或仅仅调整一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正谱  虞涛  
入世 3年以来 ,中国的农业财政投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回顾了 3年前中国入世承诺中涉及农业财政投入的部分 ,然后对 3年来中国农业财政投入政策的变化情况从“黄箱政策”的调整和“绿箱政策”的利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最后就下一阶段农业财政投入政策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