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55)
- 2023(20544)
- 2022(17476)
- 2021(16580)
- 2020(13962)
- 2019(32351)
- 2018(31549)
- 2017(59835)
- 2016(32786)
- 2015(37223)
- 2014(37120)
- 2013(36752)
- 2012(33883)
- 2011(30385)
- 2010(30314)
- 2009(27942)
- 2008(27784)
- 2007(24403)
- 2006(21037)
- 2005(18643)
- 学科
- 济(131283)
- 经济(131141)
- 管理(95008)
- 业(89369)
- 企(73698)
- 企业(73698)
- 方法(62314)
- 数学(54569)
- 数学方法(53876)
- 财(42255)
- 中国(37557)
- 农(36462)
- 业经(28922)
- 学(28270)
- 地方(26120)
- 贸(25554)
- 贸易(25540)
- 制(25524)
- 易(24822)
- 农业(24095)
- 务(24059)
- 财务(23976)
- 财务管理(23907)
- 企业财务(22682)
- 理论(21590)
- 银(20527)
- 银行(20459)
- 和(20194)
- 环境(19619)
- 行(19406)
- 机构
- 大学(466835)
- 学院(464043)
- 济(187459)
- 经济(183517)
- 管理(180023)
- 研究(156971)
- 理学(156091)
- 理学院(154326)
- 管理学(151481)
- 管理学院(150649)
- 中国(118473)
- 京(99277)
- 科学(98266)
- 财(91326)
- 所(79400)
- 农(77518)
- 研究所(72279)
- 中心(71606)
- 财经(70630)
- 业大(70323)
- 江(67641)
- 经(64176)
- 北京(62813)
- 范(60935)
- 农业(60918)
- 师范(60336)
- 经济学(57245)
- 院(56797)
- 州(54057)
- 财经大学(52429)
- 基金
- 项目(316311)
- 科学(247772)
- 基金(229377)
- 研究(229307)
- 家(200775)
- 国家(199134)
- 科学基金(170230)
- 社会(143771)
- 社会科(136271)
- 社会科学(136233)
- 省(122733)
- 基金项目(120775)
- 自然(111124)
- 自然科(108550)
- 自然科学(108519)
- 自然科学基金(106572)
- 教育(106144)
- 划(103748)
- 资助(95549)
- 编号(93324)
- 成果(76412)
- 重点(71123)
- 部(69938)
- 发(66887)
- 创(65179)
- 课题(64495)
- 科研(60928)
- 创新(60859)
- 教育部(59839)
- 国家社会(59428)
- 期刊
- 济(199628)
- 经济(199628)
- 研究(136003)
- 中国(88827)
- 学报(76861)
- 财(73341)
- 农(69776)
- 科学(68606)
- 管理(63791)
- 大学(57985)
- 学学(54354)
- 教育(51170)
- 农业(48010)
- 技术(40326)
- 融(38558)
- 金融(38558)
- 财经(34469)
- 经济研究(33314)
- 业经(31942)
- 经(29528)
- 问题(26292)
- 业(25570)
- 图书(24816)
- 版(22781)
- 统计(22496)
- 技术经济(22437)
- 贸(22153)
- 理论(21411)
- 科技(21214)
- 策(20068)
共检索到680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鹏 阎川
财政透明是良好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社会因素、财政绩效因素、资源能力因素影响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机制和程度如何,是财政信息公开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提升环境评估模型,实证检验发现:地区财政透明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居民受高等教育比例、地区FDI等指标存在高度正相关,与地区城镇化、老龄化等指标关联不高,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文章从财政信息公开的"度"、地方主体税种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中国财政信息公开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财政信息公开 驱动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真 郝麦红
本文基于2011~2015年26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政治因素、财政经济因素及社会因素对不同地区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并利用夏普利值分解,分析不同地区各个因素的贡献率,从而区分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腐败事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和网络普及率对财政透明度意义重大;中部地区,政府规模、失业率、非税收入的比重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政府规模、财政赤字、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与其联系最为紧密。本文认为应该加大对官员的行为监督,提高官员的执政素质;制定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寻租;坚持发展经济,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通过上述措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透明度 区域差异 主导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永莉 梁城城
根据2007-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变量对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环境变量中,经济增长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财政支出分权、财政自给率和非税收入比重均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会环境变量中,城乡收入差距和失业率对财政透明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网络普及率对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王鹏
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财政分权及金融分权对财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对人均财政赤字占比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财政赤字率及人均财政赤字均有先增后降的倒U型关系,根据财政透明度走势,其总体上降低了财政赤字风险;三类财政分权指标对财政风险影响方向不同,总体上财政分权增加了财政风险;金融分权扩大金融风险,将财政风险金融化,从而降低财政风险,且抑制作用在金融危机后更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申亮 王玉燕
在财政透明度推动过程中,公众和政府官员形成了动态的利益博弈关系。在分别构建无奖惩条件下、实施惩罚机制下和奖惩并存机制的财政透明度博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表明:(1)当提高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官员和公众的一种自发行为时,财政透明度不会达到社会满意的程度;(2)强有力的惩罚是保证官员认真履行提高财政透明度责任的首要条件;(3)公众监督是促进官员提升财政透明度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现阶段,需要在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财政透明度考核指标、培育社会组织、推动参与式预算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公众监督 博弈分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申亮 王玉燕
在财政透明度推动过程中,公众和政府官员形成了动态的利益博弈关系。在分别构建无奖惩条件下、实施惩罚机制下和奖惩并存机制的财政透明度博弈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表明:(1)当提高财政透明度是政府官员和公众的一种自发行为时,财政透明度不会达到社会满意的程度;(2)强有力的惩罚是保证官员认真履行提高财政透明度责任的首要条件;(3)公众监督是促进官员提升财政透明度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现阶段,需要在完善法律体系、严格财政透明度考核指标、培育社会组织、推动参与式预算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公众监督 博弈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鹏 刘炳辰 王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已深切影响到经济良性发展和金融体系安全。近年来,财政透明度成为认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又一新视角。笔者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财政透明度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理论研究表明,基于中国"晋升锦标赛"模式下的官员激励特色和向最优金融结构趋近的银行业发展现实,在财政透明度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存在运用债务资金进行过度投资的冲动,因此通过财政透明度的提升能够缩小政府性债务规模。实证研究表明,财政透明度与政府性债务规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显著的,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规范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政府性债务规模 过度投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娇秀
财政透明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有效财政监督的前提条件。文章通过对2009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的调查和评估后发现: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逐年提高,但整体水平依然很低;各省份年度排名波动明显,特别是综合排名前列省份的年度排名波动更大;省际间财政透明度差距较大,且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我们认为,与财政透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进展及其不足是解释过去五年省级财政透明度变化趋势的重要因素。为此,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来提升省级财政透明度。具体而言,在《保密法》中应列举规定涉密财政信息,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法律层次,废除或修改与政府信息公开基本原...
关键词:
省级政府 财政透明度 法规制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颖 赵颖博 邓淑莲 李奇璘
财政透明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立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条件。在地方政府缺乏足够的动力改善地方财政透明度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公众诉求来推动地方财政的透明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财政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公众对财政透明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文章采用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解析了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公众对"三公"消费问题的关注会推动地方总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社保基金透明度的提升;而公众对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则会推动地方总的财政透明度、国有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但公众关注度对一般公共预算透明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公众诉求对地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公众关注度 “三公”消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朱建军
地方官员来源、任期等政治激励因素会对地方财政透明度产生影响。通过2008-201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央调任官员在公开地方财政信息方面更积极,本地升迁、外省升迁和外省平调官员在地方财政透明度提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地方官员任期、年龄与财政透明度显著负相关;硕士学历官员更倾向于提升本地财政透明度。因此,建议在地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量化信息公开考核指标,将其提升为"硬指标"。同时,加强对政府债务,特别是官员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培养理性公民参与政府预算监督全过程,在地方官员激励制度中突出公开与透明导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城城 张淑娟
我国地方财政非税收入近年来不断扩张,相应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有国家发展方式、现行行政体制等宏观的深层次原因,但从其社会因素看,这种财政结构在运行中不断自增强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门、官员腐败及有利于维系这种腐败的财政管理互动关联。本文实证分析了非税收入规模、官员腐败与财政透明度的互动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非税收入规模扩张会显著促进官员腐败行为,而官员腐败行为会使官员倾向于降低财政透明度,进而导致非税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张。进一步,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别非税收入与官员腐败、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发现行政性事业收费收入规模和专项收入规模存在上述类似的循环影响关系,而与罚没收入规模不构成完整的逻辑循环。本文认为,在现行政府体制下,应控制非税收入规模的膨胀,并主要从治理腐败和加强与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遏制其负面效应。
关键词:
非税收入 官员腐败 财政透明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其边际效应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比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幸福感 城镇居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幸福感 城镇居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城城 王永莉
本文利用2007~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及其交互项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有负向影响,对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有正向影响,但仅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分权对三类财政支出比重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比财政透明度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财政透明度、财政支出分权两者的交互项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教科文卫支出比重的相对贡献度较小,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海 孙群力
作为反映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程度的重要指标,财政透明度也会对隐性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准确计算我国2006-2013年省际财政透明度和隐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首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隐性经济规模的影响效应,并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从实证角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的扩张;同时发现税收负担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而政府管制、实际GDP增长率和城镇化率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负相关。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隐性经济规模 税收负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