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2)
2023(10780)
2022(8599)
2021(8395)
2020(6769)
2019(15591)
2018(14876)
2017(28704)
2016(15691)
2015(17459)
2014(17331)
2013(17267)
2012(16252)
2011(14458)
2010(14530)
2009(13319)
2008(13591)
2007(11719)
2006(10402)
2005(9565)
作者
(43003)
(35859)
(35654)
(34572)
(23087)
(17087)
(16237)
(13823)
(13611)
(13057)
(12393)
(11864)
(11703)
(11675)
(11542)
(10991)
(10693)
(10300)
(10297)
(10208)
(9133)
(8801)
(8651)
(8171)
(8148)
(8071)
(8024)
(7633)
(7248)
(7178)
学科
(64750)
经济(64690)
管理(48451)
(45521)
(36892)
企业(36892)
(30685)
方法(27501)
数学(24986)
数学方法(24736)
中国(22893)
(17892)
(16661)
(15325)
财务(15308)
财务管理(15260)
(15063)
贸易(15057)
(14824)
企业财务(14654)
财政(13440)
业经(13204)
(12758)
银行(12747)
(12346)
地方(12236)
(12165)
(11811)
(11410)
(11067)
机构
大学(219554)
学院(218841)
(102742)
经济(101026)
研究(81731)
管理(81493)
理学(69821)
理学院(69036)
管理学(68119)
管理学院(67675)
中国(64676)
(55229)
(46230)
科学(45792)
(41158)
财经(40266)
研究所(36960)
(36852)
中心(35894)
经济学(33841)
(33395)
(32143)
经济学院(30471)
财经大学(29868)
北京(29847)
(29535)
业大(27692)
(27446)
师范(27195)
农业(25994)
基金
项目(141469)
科学(113254)
基金(106429)
研究(104691)
(92853)
国家(92132)
科学基金(78873)
社会(69951)
社会科(66606)
社会科学(66591)
基金项目(54161)
(51142)
自然(48954)
教育(47908)
自然科(47886)
自然科学(47874)
自然科学基金(47100)
资助(45054)
(44309)
编号(39720)
成果(33842)
(33829)
重点(32248)
(30805)
国家社会(30550)
(29445)
教育部(29424)
(29172)
中国(28797)
课题(28470)
期刊
(111515)
经济(111515)
研究(73994)
(46165)
中国(45093)
学报(31930)
管理(30965)
科学(30582)
(30046)
(24930)
金融(24930)
大学(24858)
学学(23567)
财经(21274)
经济研究(20723)
教育(20666)
农业(20512)
(18405)
技术(16294)
业经(15505)
(15106)
问题(14761)
国际(13037)
世界(12667)
(11571)
技术经济(10630)
会计(10163)
统计(10112)
(9618)
财会(9429)
共检索到34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何代欣  
在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下,中国财政转型快速而富有成效。与此同时,其面临的结构性难题依然值得高度关注,很多情况亟待妥善处理。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即改革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策略的选择,实现财政持续增收与收入体系不断优化,提升财政支出效率与社会福利水平,全面改革政府预算体系以实现预算规范透明、防范财政风险,构建财政管理体制来推动绩效改进并落实事权、事责与财力匹配,提出了一些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代欣  
(一)中国财政转型既要利长远也要重细节中国财政转型的长期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架构。致力于长期目标,应多做打基础、立长远的规划。首先,构建与经济体量和现代化进程匹配的财政体制机制,既促进稳定增长,也保证风险防范。其次,建立财政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稳定关联,有步骤地推进民生福利改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代欣  
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政府收入体系和财政收入政策面临大幅度调整的压力。如何有效衔接供给侧改革的减税诉求与经济转型的稳增长、调结构目标,成为检验未来财政收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财政收入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推动大国经济持续增长与兼顾宏观调控,维持财政收入稳定与政策延续性,同步实现创新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施企业与个人微观层面的有效减税政策。基于主流经济理论和对最新数据的分析与判断,本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加以设计:致力于大国政府收入体系的形成与优化,完善稳定财政收入和助力供给侧改革的方式方法,构建有利于创新转型的现代政府收入模式,准确把握减税的外部条件、进度与力度,协调财政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利普斯基  
要想在未来实现强有力、可持续和均衡的经济增长,就需要迫切解决这些财政挑战,而采取行动的时间就是现在总的来说,在过去一年里,经济和金融事件大多是积极向好的。最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增速大大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继2010年实现5%的增长之后,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5%。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刘振中  郭军  
在经济下行、财政支出偏紧的约束条件下,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政策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支农资金结构与管理的历史路径和当前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支农资金结构改革应围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大主体,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涉农事权与责任支出,自上而下推进涉农部门支农资金由内至外分步整合,优化资金投入结构,简化支农资金审批程序,建立支农投资标准与物价变化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差异性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积极加强社会资本合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大支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平  
扩大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促进就业和适度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财政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结构性就业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就业状况表现为:一是企业结构性就业有较大调整;二是产业结构性就业比重变化明显;三是城镇失业人数在不断增长和失业率趋于上升。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和失业压力面临更大困难。扩大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就业补助金制度;加大财政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扶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强对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永勇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湛志伟  
完善资金支持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处理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要帮助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挖掘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消化库存产品。同时,要支持企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加新技术应用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从根本上帮助传统产业企业走出困境。例如,传统出版业受新媒体巨大冲击,推进数字出版就成为互联网时代新趋势。单纯依靠文化企业,难以承担转型升级重任,需要政府出资引导。新媒体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洁  韩函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人口红利下降、要素成本上升、资本效率不高、金融资源倾斜、制度供给滞后、科技成果闲置等问题,通过经济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供求关系的变化过程和预期效果,最后以降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湛志伟  
供给就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也就是指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推进商品和劳务生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适销对路产品,拓宽国内外市场,实现个人增收、企业增效、国民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体是企业,政府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包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家梁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立足于财政政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困局,以期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财政政策,从而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提出了化解财政政策倾向与市场自由调节之间的内在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商品供给端与需求端双重发力;创新降费政策以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助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代模  周熬  
从财政的本质职能作用而言:财政政策的本质和核心功能乃集中表现在它的结构调控上。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复证明:结构性财政政策乃财政政策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本性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源源  
本文综合考虑李嘉图和非李嘉图两类居民个体行为,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结构性财政工具经济效应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不同财政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应区别对待、审慎选取。模拟冲击结果表明减税效应相对优于支出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为主的刺激政策渐显乏力之际,政府应转变以往财政政策调控思路,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本文认为,应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出重点向社保、医疗、养老及公共服务倾斜,促进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税收政策应主要以对消费结构性减税为主,以有效促进需求结构向消费...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小兵  刘博敏  
本文在分析实现民生财政目标的逻辑与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在实现民生财政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实现民生财政目标为导向提出了如何进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观点与结论是,我国现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不利于甚至有碍于民生财政目标的实现。税收不仅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要"取之于富,用之于民",才能有助于民生财政目标的实现。因此,以民生财政为导向的结构性减税,其基本方向应是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的目标主要通过"营改增"后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税率予以实现;增加直接税比重的目标则主要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以及开征遗赠税的方法得到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