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1)
- 2023(11546)
- 2022(9383)
- 2021(8965)
- 2020(6801)
- 2019(15515)
- 2018(15003)
- 2017(27307)
- 2016(14854)
- 2015(16925)
- 2014(16665)
- 2013(16457)
- 2012(15796)
- 2011(14230)
- 2010(14331)
- 2009(12981)
- 2008(13115)
- 2007(11310)
- 2006(10220)
- 2005(9634)
- 学科
- 济(67425)
- 经济(67356)
- 管理(39482)
- 业(36009)
- 中国(27315)
- 企(26488)
- 企业(26488)
- 财(25350)
- 方法(20899)
- 地方(20794)
- 农(20553)
- 数学(18430)
- 数学方法(18320)
- 业经(15361)
- 制(14407)
- 贸(14268)
- 贸易(14249)
- 易(13857)
- 农业(13597)
- 财政(13049)
- 银(12953)
- 银行(12945)
- 行(12536)
- 发(12491)
- 融(12201)
- 金融(12200)
- 地方经济(10905)
- 环境(10901)
- 务(10653)
- 政(10645)
- 机构
- 学院(204455)
- 大学(202097)
- 济(92864)
- 经济(91156)
- 研究(80537)
- 管理(69893)
- 中国(64127)
- 理学(58032)
- 理学院(57293)
- 管理学(56605)
- 管理学院(56213)
- 财(49187)
- 京(44961)
- 科学(44820)
- 所(40650)
- 研究所(36147)
- 中心(35335)
- 财经(34761)
- 江(31902)
- 经(31680)
- 农(30854)
- 经济学(30110)
- 北京(30073)
- 范(29305)
- 院(29137)
- 师范(29045)
- 经济学院(27072)
- 州(25570)
- 财经大学(25345)
- 业大(24359)
- 基金
- 项目(127535)
- 研究(100882)
- 科学(100120)
- 基金(90306)
- 家(77674)
- 国家(76965)
- 社会(65003)
- 科学基金(64757)
- 社会科(61655)
- 社会科学(61646)
- 省(48768)
- 教育(46508)
- 基金项目(46004)
- 编号(41036)
- 划(41000)
- 资助(36769)
- 自然(36258)
- 自然科(35372)
- 自然科学(35365)
- 成果(35078)
- 自然科学基金(34714)
- 发(33984)
- 课题(30580)
- 重点(29683)
- 部(29223)
- 发展(28455)
- 展(27976)
- 国家社会(27928)
- 创(26936)
- 中国(26899)
共检索到34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文旗
实行财政立宪既是对当前财政问题挑战的主动应对,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全面构建公共财政的理性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财政立宪还正顺应了世界潮流之趋势。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立宪历史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财政立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发展路径,即从思想引导层面、制度建设层面、机制操作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国家建设 财政改革 路径设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必福
财政立宪不仅是世界宪政国家的源头,也是一国实行宪政的基础,在我国更是推动法治国家和宪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指出财政立宪是通向法治和宪政的重要途径,并对西方财政立宪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立宪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财政立宪的事项安排和方式选择。
关键词:
财政立宪 宪政建设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旗
财政立宪不仅仅只是在《宪法》中确立财政的基本规则,而且更是通过综合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的宪政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的追求。因此,财政立宪既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又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推进财政立宪不能讲求尽善尽美,一蹴而就,应根据财政立宪所需具备的配置条件,综合考虑,重点突破。财政立宪的路径可设计为:1.注重思想层面对价值理念以及目标追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刘文斌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需对以往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和科学借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以及相互间的互动状况为重点,全面回顾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统筹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即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关键词:
政府 财政自利 财政立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姜维壮
对财政的性质、主要特征及职能作用等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将有利于正确理解掌握并学习运用"财政精神"。财政是一个政治与经济的结合体,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实践检验。因此,学习和运用"财政精神",不能局限于对局部的、个别的和一时性的思考研究,而需要从政治、经济、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守刚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西方财政立宪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在美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阐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理论对我国财政实践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财政立宪主义 现代税收 征税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来 朱保华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需求管理 供给管理 美国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以往在技术层面上修修补补式的改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主张采取财政立宪的制度创新思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完善法治和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根本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抑制政府间的过分自利倾向,实现政府间的合理分权与制衡。
关键词:
县乡财政 困难 成因 财政立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来,青海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增强发展意识,转变理财思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闯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财政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一、坚持第一要务,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青海省各级财政部门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雷雷
本研究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品牌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梳理,总结出中国品牌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路径,即由古代的品牌萌芽到近代的"品牌缺位",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品牌的飞速发展,即由代表产品产地的品牌标识到代表产品质量的品牌承诺,再到代表情感价值和关系价值的品牌个性和品牌关系。结合国际研究前沿,本研究认为中国品牌化研究需对反消费环境下的品牌回避问题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做出探讨,以指导中国品牌化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品牌化 品牌个性 品牌关系 反品牌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志伟 洪钢
清末的预备立宪活动,曾被学界判断为一场骗局和闹剧。但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从立宪的核心问题——财政状况着眼,可见这场运动有着深刻的财政动因。预备立宪是晚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商民的共同追求。这场运动失败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场闹剧破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强 韩立岩
就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改革二者的关系来看,货币政策改革要与金融市场发展协调进行,要认识问题并适时注意金融市场发展动向,恰到好处地推进货币政策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龚明明 兰旭凌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投向定位和实践路径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方略能否顺利实现。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发挥公共财政支出的积极保障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目前地方财政支出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支农工程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基层政府财力建设等方面,定位支出投向、优化路径选择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围绕着财政体制的再造,清中央政府旨在高度集权,地方政府意在固化地方财权,而立宪派大力彰扬国民财政权。在复杂的三方博弈中,立宪派所预期的现代财政体制并未出现,但是立宪派首次将民主、法治和自治等理念引入财政领域,大力彰扬国民的财政参与权、自主权和监督权,催生了财政民主主义的中国萌芽。
关键词:
财政民主主义 宪政 财政预算 地方自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