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0)
- 2023(13979)
- 2022(12076)
- 2021(11654)
- 2020(9547)
- 2019(22134)
- 2018(21581)
- 2017(41176)
- 2016(22221)
- 2015(25175)
- 2014(25172)
- 2013(25150)
- 2012(23312)
- 2011(20886)
- 2010(20469)
- 2009(18600)
- 2008(18200)
- 2007(15444)
- 2006(13323)
- 2005(11838)
- 学科
- 济(93843)
- 经济(93751)
- 管理(65497)
- 业(60033)
- 企(48918)
- 企业(48918)
- 方法(42669)
- 数学(37815)
- 数学方法(37485)
- 财(33373)
- 中国(28533)
- 农(24108)
- 地方(21388)
- 贸(21272)
- 贸易(21264)
- 易(20791)
- 业经(18665)
- 学(18664)
- 制(17051)
- 务(16389)
- 财务(16329)
- 财务管理(16276)
- 农业(16061)
- 企业财务(15456)
- 技术(14778)
- 出(14425)
- 环境(14409)
- 和(14383)
- 银(13968)
- 财政(13960)
- 机构
- 大学(314886)
- 学院(310976)
- 济(132426)
- 经济(129940)
- 管理(124277)
- 研究(108709)
- 理学(108213)
- 理学院(107034)
- 管理学(105448)
- 管理学院(104901)
- 中国(82269)
- 京(67698)
- 科学(66159)
- 财(64529)
- 所(54162)
- 研究所(49314)
- 财经(49027)
- 中心(47899)
- 农(45667)
- 经(44834)
- 业大(43650)
- 北京(43369)
- 江(42857)
- 经济学(41197)
- 范(40614)
- 师范(40310)
- 院(39810)
- 经济学院(37342)
- 财经大学(36580)
- 农业(35568)
- 基金
- 项目(216397)
- 科学(170990)
- 研究(160149)
- 基金(158962)
- 家(138213)
- 国家(137134)
- 科学基金(117679)
- 社会(102509)
- 社会科(97282)
- 社会科学(97256)
- 基金项目(84300)
- 省(81195)
- 自然(74905)
- 自然科(73150)
- 自然科学(73133)
- 教育(71902)
- 自然科学基金(71821)
- 划(69090)
- 资助(65616)
- 编号(63911)
- 成果(51974)
- 部(49000)
- 重点(48232)
- 发(46440)
- 创(44949)
- 课题(43599)
- 国家社会(43128)
- 教育部(42211)
- 创新(42043)
- 科研(41206)
- 期刊
- 济(139237)
- 经济(139237)
- 研究(96593)
- 中国(59529)
- 财(50952)
- 学报(47227)
- 科学(44886)
- 管理(44238)
- 农(40557)
- 大学(36015)
- 学学(33718)
- 教育(31938)
- 农业(29060)
- 技术(25271)
- 融(24779)
- 金融(24779)
- 财经(23964)
- 经济研究(23844)
- 业经(20450)
- 经(20431)
- 问题(18546)
- 贸(17280)
- 图书(16308)
- 科技(16145)
- 业(15521)
- 技术经济(15304)
- 理论(15146)
- 世界(14420)
- 国际(14260)
- 资源(14091)
共检索到458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向阳
1995-2011年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特征是:从总量、支出力度、人均支出三方面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上升表明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差距主要由区域间差距造成,2010年开始区域内差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转移支付;加强区域间科技横向合作,降低科技创新风险。
关键词:
科技支出 转移支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军
文章基于1998-2015年地方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以下特征:从总量来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从支出力度来看,东北地区支持力度最大,达到18%,其他地区支出力度较小,在10%左右;从人均支出来看,东北地区远远超过平均值,东部和中部地区均落后于平均值;从社保支出增量来看,东部地区处于优势地位,东北地区最少;区域间泰尔指数不断下降,区域差距不断缩小,90%以上由区域间差距造成。因此,必须优化中央—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适当提高中央政府社会保障事权;根据老龄化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地区差距 Theil指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喜
地方财政支出是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近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敛散性以及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方财政支出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地方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的提升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而地方行政管理费用的扩张则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区域经济 区域差距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新宁 张小平 吴琼
作为增强科技能力的决定因素,R&D经费的合理配置无疑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中国R&D经费支出分布却存在严重不平等现象。选取2002—2009年中国各省市有关R&D支出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基尼系数定量衡量中国R&D支出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平等程度。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作进一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R&D经费支出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已十分严重,总体差距的平均基尼系数高达0.5648,其中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为67.40%。为改善中国R&D分布不平等现状,提出缩小地区间差距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R&D支出差距 基尼系数 区域分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乔俊峰
采用GE指数分解法,对1994-2006年的我国财政支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的总体差异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东部地区内的差异是导致地区内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地区差异 GE指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廉超
探讨中国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充分发挥财政支出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2000—2014年中国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差异总体上均呈现不断缩小之势,但城镇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总差异整体上仍较大;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地区间差距仍较大,但地区内差距较小;城镇地区的区内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的区内差异较小。财政教育支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廉超
探讨中国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充分发挥财政支出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2000—2014年中国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差异总体上均呈现不断缩小之势,但城镇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总差异整体上仍较大;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地区间差距仍较大,但地区内差距较小;城镇地区的区内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的区内差异较小。财政教育支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财政交通运输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倒"U"型现象。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财政支出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承昊
本文认为,改革后财政转移没能有效地缩小地域差距,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央财政力量弱化,财政转移规模变小,从而使财政转移对地域间均等化的效果不大,而抑制地域间财政转移的中央政府职能的弱化,是改革后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导致的结果。如果分权使地方财政处于重要的地位,那么地方财政自身平衡问题会比中央的地域间财政转移支付更为重要。财政的地域间不均衡可以通过中央在支出方面的垂直性平衡手段解决
关键词:
区域差距,财政平衡,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江明
本文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公共财政支出入手,分析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建立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异质性面板协整模型,并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考察短期动态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除了少数省份外,绝大多数省份增加教育财政支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支农支出,以及少数省份增加卫生财政支出,有助于缩小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但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晖 余爽 张胜楠
运用我国2007—2014年省域的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各省财政支农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区域差异显著。具体分解来看,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表现为东高西低,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中高西低,大部分省域的支农支出已接近最优规模,但在西部某些省份,仍存在规模不足的现象。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农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重点应放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扩大投入规模。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绩效 区域差异 DEA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君洁
本文利用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我国人类发展状况,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判断现行的财政支出分权的后果是否与人类发展这一目标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不过,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行的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分权无一例外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增长,但在教育和健康方面,财政支出分权的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关键词:
财政支出分权 人类发展指数 经验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杜金沛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正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导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是否能有效引导农民收入增长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呢?我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广义矩(system-GMM)估计方法的研究表明,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在追求本地GDP高速增长的政绩最大化条件下,利用自身财政自主权所选择的不同支出结构——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即使财政投入总量增加了,城乡收入差距也未必会缩小,只有倾向于农业投入以及科教文卫支出增加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支出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工 何鹏飞
利用中国27个省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估计民生财政支出及其内部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的分权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民生财政内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致: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分权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教育的分权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民生财政 支出分权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育才 姜晓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分段实证检验发现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扩大的作用,对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率评估也表明效率低下,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认为不应该盲目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增加的同时根据区域特点优化结构,并同时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实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合理增长同时结构更加优化并体现地区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