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1)
- 2023(14055)
- 2022(11890)
- 2021(11458)
- 2020(9422)
- 2019(21840)
- 2018(21539)
- 2017(41220)
- 2016(22618)
- 2015(25688)
- 2014(25850)
- 2013(25426)
- 2012(23190)
- 2011(20608)
- 2010(20376)
- 2009(18597)
- 2008(18316)
- 2007(15621)
- 2006(13573)
- 2005(12199)
- 学科
- 济(90979)
- 经济(90878)
- 管理(65884)
- 业(61706)
- 企(50701)
- 企业(50701)
- 方法(40597)
- 数学(35293)
- 数学方法(34950)
- 财(32453)
- 中国(29114)
- 农(25548)
- 业经(20548)
- 学(18862)
- 制(18424)
- 地方(18403)
- 贸(17555)
- 贸易(17545)
- 易(17114)
- 务(16800)
- 财务(16729)
- 财务管理(16678)
- 农业(16602)
- 企业财务(15886)
- 理论(14689)
- 银(14234)
- 银行(14199)
- 和(14039)
- 环境(13632)
- 体(13543)
- 机构
- 大学(316634)
- 学院(312798)
- 济(130175)
- 经济(127636)
- 管理(123340)
- 研究(108830)
- 理学(106888)
- 理学院(105728)
- 管理学(104058)
- 管理学院(103508)
- 中国(82341)
- 京(68331)
- 科学(66111)
- 财(64552)
- 所(54469)
- 研究所(49560)
- 财经(48855)
- 中心(47638)
- 农(47598)
- 经(44598)
- 业大(44415)
- 北京(43804)
- 江(43794)
- 范(41536)
- 师范(41210)
- 经济学(40063)
- 院(39399)
- 农业(37076)
- 财经大学(36307)
- 经济学院(36191)
- 基金
- 项目(213850)
- 科学(168369)
- 研究(158807)
- 基金(156369)
- 家(135839)
- 国家(134727)
- 科学基金(115497)
- 社会(100925)
- 社会科(95628)
- 社会科学(95603)
- 基金项目(82808)
- 省(80451)
- 自然(73475)
- 教育(72249)
- 自然科(71792)
- 自然科学(71777)
- 自然科学基金(70485)
- 划(68367)
- 编号(64314)
- 资助(64304)
- 成果(53019)
- 部(48212)
- 重点(47696)
- 发(45373)
- 课题(44150)
- 创(43941)
- 国家社会(42109)
- 教育部(41661)
- 创新(41070)
- 科研(40628)
- 期刊
- 济(140966)
- 经济(140966)
- 研究(98278)
- 中国(60810)
- 财(51568)
- 学报(48707)
- 科学(45232)
- 管理(44956)
- 农(43844)
- 大学(37305)
- 教育(35459)
- 学学(34786)
- 农业(31009)
- 技术(26033)
- 融(25941)
- 金融(25941)
- 财经(24235)
- 经济研究(23847)
- 业经(21343)
- 经(20707)
- 问题(18740)
- 图书(17114)
- 业(16506)
- 贸(15416)
- 理论(14968)
- 技术经济(14830)
- 世界(14544)
- 科技(14458)
- 版(14262)
- 现代(14135)
共检索到463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崔潮
在财政理论界的话语体系中,我国的财政类型经历了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迁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属于什么财政类型,与"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又是什么联系?立足国家治理演化的三维视阈,通过对中外财政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可见我国正进入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设的是治理型财政。治理型财政具有主体多元性、公共参与性、公益性与回应性、绩效性、法治性特征。我国建设治理型财政,需要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循序增加财政参与度,提高公共部门信息公开化程度,推进财政治理法治化,积极汲取发达国家治理型财政建设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治理型财政 财政类型 财政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新中国70年的财政制度现代化历程,是财政在服务国家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的70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支持。面向未来,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恩涛 任海平 李牧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要求财政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2023年预算报告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各方面统筹,在保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培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山东省博兴县财政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各项财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先后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法治财政建设示范点建设单位”“山东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毅前行,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基层财政落地生根。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财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志刚 李小梦 胡宁宁
作为财政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助力,数字财政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数字财政建设的深入、应用与融合,需要厘清其发展的内在逻辑,阐明其理论基础。本文旨在辨析数字财政的核心概念并反思其实践应用,区分了广义与狭义数字财政的内涵、特征及数字财政的发展逻辑。立足实践介绍了狭义数字财政应用场景,展示其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政策精准性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理论研究滞后、系统框架缺失、基础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未来需要以加快数字财政建设为突破,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促进实现财政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将“治理”与“现代化”两个重要概念紧密结合,并依“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认识,合乎逻辑地延伸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命题。本文从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取向切入,考察了其所要求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应与之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意义,进而展开论述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质的以财政全域国家治理框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相关基本问题和重点要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伟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卫
如果与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模式对比,中国走出了完全不同历史路径。作为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道路中的国家财政形成、预算制度形成、税收体系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数据化管理等关节点,在中国历史早期都已经大体形成。而中国财政从原始社会末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国计"特征,在国家的形成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古代国家治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但是受古代专制体系的局限,始终无法真正进入现代化,出现一种"类现代化现象"。高度集权的"类现代财政"体制,在财政分配方面表现出的"现代性"一面,使中国古代多次出现"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而其具有的集权性、阶级性、等级性的一面,又在很大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卢盛峰 苗润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就财政体制改革而言,优化央地财政关系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央地财政关系出发,试图回答如何通过进一步优化央地财政关系、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来助推中国现代化进程。首先,新时代下,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更是建设适应我国现代化财政制度的需要。其次,通过回溯央地财政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历史经验并提炼新时期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最后,结合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详细阐释完善央地财政关系的具体路径和现实举措,对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财政体制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政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愈益重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财政改革,既要摒弃传统自然经济体制形成的"家计财政"模式("我管我的"),又要告别国家财政的"全能型"模式("国家管大家的")。改革的方向,是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它要求通过协商、民主、合作、监督,凸显政府权力的边界性和有限性,使政府对权力的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军 李帆
1.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统筹谋划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方向和政策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绝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范畴、经济范畴,而是跨越多个领域与多个学科的综合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牵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其改革方案设计、制定、执行、评估往往依赖多个国家部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晓风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江苏省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包括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建设、开放合作引领区建设、富裕文明宜居区建设。促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一)加强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统筹,完善财政统筹效应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统筹,促进苏南区域一体化。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规划》等国家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文汉
现代国家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向度、作用边界清晰、注重契约精神等鲜明特征,财政是有效实施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针对制度建设、财政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契约精神、法治意识、适度保障理念和国际视野等现代财政治理理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健全财政保障及约束机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浩生 李宁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财政制度重要部分的财政分权制度也被赋予现代化改革新内涵。制度法治化、权责划分科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民主化和资源配置公平性是财政分权制度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内涵及意蕴。纵观我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实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相距甚远。未来改革应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财政平衡功能、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合理划分财政权责以及推进财政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