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2)
- 2023(12141)
- 2022(10137)
- 2021(9510)
- 2020(7893)
- 2019(18049)
- 2018(17136)
- 2017(33137)
- 2016(17856)
- 2015(20307)
- 2014(19797)
- 2013(19976)
- 2012(18992)
- 2011(17212)
- 2010(17254)
- 2009(16225)
- 2008(16435)
- 2007(14359)
- 2006(12754)
- 2005(11601)
- 学科
- 济(81370)
- 经济(81281)
- 管理(56493)
- 业(52475)
- 企(42737)
- 企业(42737)
- 方法(39240)
- 数学(35206)
- 数学方法(34908)
- 财(33150)
- 中国(25344)
- 农(21128)
- 贸(18225)
- 贸易(18218)
- 易(17811)
- 制(17329)
- 务(16654)
- 财务(16638)
- 财务管理(16588)
- 企业财务(15919)
- 业经(15547)
- 学(15019)
- 银(14223)
- 银行(14200)
- 财政(14089)
- 地方(13912)
- 融(13614)
- 金融(13614)
- 行(13552)
- 农业(13512)
- 机构
- 大学(263892)
- 学院(260248)
- 济(123107)
- 经济(121063)
- 管理(99161)
- 研究(93973)
- 理学(85669)
- 理学院(84811)
- 管理学(83603)
- 管理学院(83129)
- 中国(74533)
- 财(64793)
- 京(55231)
- 科学(52346)
- 财经(48221)
- 所(47001)
- 经(44139)
- 研究所(42160)
- 中心(41657)
- 经济学(40843)
- 农(40505)
- 江(38135)
- 经济学院(36932)
- 财经大学(35908)
- 北京(35534)
- 业大(33963)
- 院(33831)
- 农业(31826)
- 范(31645)
- 师范(31318)
- 基金
- 项目(168306)
- 科学(134712)
- 基金(127436)
- 研究(123065)
- 家(111061)
- 国家(110217)
- 科学基金(94797)
- 社会(82736)
- 社会科(78798)
- 社会科学(78785)
- 基金项目(64764)
- 省(60808)
- 自然(59465)
- 自然科(58182)
- 自然科学(58161)
- 自然科学基金(57226)
- 教育(56839)
- 资助(54728)
- 划(52625)
- 编号(46624)
- 部(40389)
- 成果(39378)
- 重点(38130)
- 国家社会(36141)
- 发(35813)
- 教育部(35415)
- 创(34633)
- 中国(33410)
- 人文(33396)
- 课题(33101)
- 期刊
- 济(131595)
- 经济(131595)
- 研究(86708)
- 财(52632)
- 中国(51952)
- 学报(38705)
- 管理(37387)
- 科学(36466)
- 农(35456)
- 大学(30386)
- 融(28880)
- 金融(28880)
- 学学(28730)
- 财经(25725)
- 经济研究(24155)
- 农业(24121)
- 教育(24102)
- 经(22187)
- 技术(19616)
- 贸(18105)
- 业经(17776)
- 问题(17476)
- 国际(15573)
- 世界(14774)
- 业(13468)
- 统计(13326)
- 技术经济(13239)
- 会计(11769)
- 策(11673)
- 理论(11417)
共检索到402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红生 张军
本文考察了中国财政政策的非线性稳定效应并对其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检验。基于现有文献和中国的现实,本文创造性地识别了可能会导致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或非凯恩斯效应的历史时期。接着本文构造了1978~2004年度和1998~2004年度两个面板数据集,前者很好地完成了对生成财政政策非线性或非凯恩斯效应的预期机制的检验并发现了非凯恩斯效应的证据;后者部分证实了劳动市场观点的假说,但并不能排除预期观点在生成非凯恩斯效应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应付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红生 郭林
使用中国1978~2004年度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虚拟变量法考察了中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效应并对其形成的预期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在正常时期和非正常时期分别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和凯恩斯效应,预期机制被证实。
关键词:
预期观点 虚拟变量法 非线性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储德银 刘宏志
传统理论认为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理论)引发了理论界对价格水平决定的重新思考。本文首先对FTPL理论及其有关争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全面评价,然后通过建立双变量VAR模型以及在VAR模型中引入预算盈余的两种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FTPL理论在1994~2010年间对于解释中国价格水平的变动更加具有合意性,这一结论对于今后稳定我国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勇
本文在一个开放经济新凯恩斯DSGE框架下,对中国1992—2012年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总体上符合PMPF范式,即被动型货币政策和被动型财政政策的组合。这种组合有效地确保了政府债务的可控性,但由于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反应力度不足,容易滋生通胀和泡沫经济。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表明,从PMPF范式逐渐转向AMPF范式应该成为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组合范式转变的基本路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新凯恩斯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明喜 高倚云
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不仅具有凯恩斯效应,还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在短缺经济结束之前的1979—1982年、1987—1990年和1994—1995年,财政政策具有非凯恩斯效应;1996—2006年,经济开始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财政初始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主体预期因素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爱华 刘欢
本文构建了带有时变转换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在经济衰退区制内,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要操作工具、减少税收为辅的宽松型财政政策,结合降低投资性支出占比、提高科技支出占比、降低营业税和增值税占比的财政政策操作组合,更利于产业结构优化。(2)在经济高涨区制内,以增加税收为主要操作工具、减少财政支出为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结合提高科技支出占比和教育支出占比、提高增值税占比和所得税占比的财政政策操作组合,更利于产业结构优化。(3)在经济平稳区制内,以减少财政支出为主要操作工具、增加税收为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结合提高教育支出占比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提高增值税占比和消费税占比的财政政策操作组合,更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财政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勇 毕然
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表征不同:在区制1,基础设施建设、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制2,基础设施投资、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消费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变大。税收对私人投资也存在非线性影响。预期效应、信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效应等能够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提供解释,相对而言,预期效应的解释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私人投资 非线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浪南 柳阳
本文采用M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需求的影响是否存在非线性特征,并采用区制依赖型脉冲响应方法(Regime-Dependent IRF)分析了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的方向和持续时间。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存在非线性的私人投资效应;在投资需求不足时期,扩大财政支出显著促进私人投资增长,持续时间约20个月;在投资需求旺盛时期,增加财政支出显著抑制了私人投资增长,持续时间约10个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立勇 高伟
本文在总结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内生划分非线性效应区制的方法,即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政府支出和税收的非线性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政府消费在1978~1980和1984~1997年对私人消费产生显著非凯恩斯影响。在相同时期,税收对私人消费也存在非凯恩斯影响,但并不显著。政府投资对私人消费不存在非线性效应,但存在非对称影响。同时,本文对国外文献总结的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检验,发现初始财政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最后本文从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出发分析了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爱华 刘欢
本文构建了带有时变转换概率的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态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在经济衰退区制内,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要操作工具、减少税收为辅的宽松型财政政策,结合降低投资性支出占比、提高科技支出占比、降低营业税和增值税占比的财政政策操作组合,更利于产业结构优化。(2)在经济高涨区制内,以增加税收为主要操作工具、减少财政支出为辅的紧缩型财政政策,结合提高科技支出占比和教育支出占比、提高增值税占比和所得税占比的财政政策操作组合,更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关键词:
非线性效应 财政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丽琪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可以将财政政策划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其中,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又称财政自动稳定器,是国民收入体系中的内生变量,是一种存在于预算结构之中发生自动反应的机制,是一种经济学家称之为"公式可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耿中元 李薇 翟雪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稳定指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业的稳定状况;然后基于STR模型构建了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泰勒规则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与不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相比,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满足泰勒条件,在拟合优度方面表现更好,有助于中央银行在实现价格、产出目标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
关键词:
泰勒规则 非线性 金融稳定 STR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志远
中国当前的物价水平,具有农产品价格趋涨、房价和服务业价格高位运行、能源和资源价格高涨、只有制造品价格趋稳的特点。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与过去的物价上涨相比,除了伴有投资过度和经济增长过快的共同特点以外,还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美元贬值和原油价格暴涨的影响。成本拉动和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无法通过简单的货币政策来平抑,只能选择强化的财政政策来加以调节。财政调节,也不能只顾增加开支,而是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芳
文章运用常数弹性法从财政预算余额中分离出周期性余额和结构性余额,估算出我国1994年以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大小。结论认为我国的财政体制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功能,减弱了经济周期波动,各个税种的周期成分中,增值税的周期成分最大,其次是企业所得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庞瑞芝 邓忠奇
本文构建了嵌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四种作用机制:边际激励机制、可支配收入机制、再分配机制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税收体系、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四个视角,考察了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研究发现:减税有助于稳定经济波动,尤其是减比例税,但减税的经济稳定效应弱于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效应最强,但容易造成过度投资;由于中国税收体系不完善,个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产生福利扭曲效应;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的经济稳定效应优于单一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