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6)
2023(12038)
2022(10229)
2021(10067)
2020(8543)
2019(20078)
2018(19678)
2017(38156)
2016(21208)
2015(24050)
2014(24110)
2013(24219)
2012(22947)
2011(20520)
2010(20865)
2009(19673)
2008(20343)
2007(18401)
2006(16139)
2005(14841)
作者
(59116)
(49341)
(49276)
(47488)
(31883)
(23412)
(22657)
(19290)
(18632)
(17966)
(16841)
(16453)
(16119)
(15898)
(15621)
(15396)
(14989)
(14699)
(14423)
(14198)
(12472)
(12293)
(12018)
(11282)
(11187)
(11107)
(11036)
(11012)
(10035)
(10013)
学科
(85076)
经济(84990)
管理(68971)
(61635)
(50874)
企业(50874)
方法(39204)
(35963)
数学(34490)
数学方法(34155)
中国(26807)
(24447)
(20694)
(18987)
(18981)
贸易(18979)
财务(18935)
财务管理(18875)
(18559)
企业财务(17901)
业经(16768)
(16528)
(16154)
银行(16131)
地方(16016)
(15600)
农业(15318)
(15264)
财政(14619)
(13823)
机构
大学(300002)
学院(297563)
(132031)
经济(129337)
管理(115409)
研究(105140)
理学(96587)
理学院(95512)
管理学(94217)
管理学院(93609)
中国(85089)
(69853)
(64425)
科学(60288)
(53961)
财经(51014)
中心(48396)
研究所(48239)
(47516)
(46307)
(46230)
北京(41696)
经济学(41416)
业大(39639)
(37876)
师范(37546)
财经大学(37392)
经济学院(37346)
农业(37301)
(37092)
基金
项目(184126)
科学(144379)
研究(137840)
基金(134175)
(115643)
国家(114688)
科学基金(97424)
社会(87565)
社会科(83023)
社会科学(83000)
基金项目(69287)
(68835)
教育(63615)
自然(60701)
自然科(59260)
自然科学(59242)
(58890)
自然科学基金(58233)
资助(57285)
编号(56239)
成果(48118)
(43094)
重点(41455)
(39555)
课题(39161)
(37357)
教育部(37148)
国家社会(36604)
(36449)
人文(35455)
期刊
(149402)
经济(149402)
研究(96346)
中国(63257)
(59505)
管理(44099)
(42314)
学报(42184)
科学(39908)
(32847)
金融(32847)
大学(32295)
教育(30685)
学学(29968)
农业(28242)
财经(26261)
技术(25257)
经济研究(24941)
(22624)
业经(21438)
问题(19669)
(18633)
(17690)
国际(16510)
世界(15781)
技术经济(15489)
会计(14871)
统计(14371)
财会(14198)
图书(14177)
共检索到471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冰洋  
本文结合陈共先生历年关于财政政策的一系列思考,历史地分析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的更迭,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为: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以供给管理为主,政府通过强制储蓄手段积累资金,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投资;财政包干时期,财政通过放权让利改革实行供给管理,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消费成本实行需求管理;两次积极财政政策时期,财政通过政府投资扩张和对信贷资金的拉动,实现需求管理为主的政策;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财政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以供给管理为主的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苑广睿  
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同传统的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主要着眼于微观经济活力,是一种长期性财政政策。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着眼于消除经济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强调通过“逆经济风向”的财政微调,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收缩缺口,以实现充分就业。由于看到了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需求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来  朱保华  
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始终是美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日益呈现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特点。需求管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进行扩张、紧缩或中性的短期运作,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实际产出水平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供给管理注重利用减税政策和税制改革刺激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时更加注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带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从而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有效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当前,中国亟需创新财政政策的管理方式,需要通过坚持周期财政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鹏  杜啸尘  
各国实践表明,财政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政府都非常注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通过对我国中央政府历年出台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文化经费支出规模较大,但总体支出效率偏低,财政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文化产业财政政策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是存在严重的政策缺失。最后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枫  吴萍  
运用IS-LM模型,积极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因此,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了古典的观点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简单阐明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加以实证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芬  
随着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逐步由宏观向微观渗透,微观财政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影响企业运营的间接手段。由于不同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传统文化、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得各国的微观财政政策实践展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证明,有效发挥微观财政政策作用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尊重企业的决策自主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丽明  
一、财政政策时滞的内容及存在的必然性政策时滞,也称政策时差,是指从政策制订到最终对经济运行及其他社会活动发生影响、实现调节目的的时间。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也存在着时滞问题。财政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朱梦珂  
本文梳理了中国近20余年来财政政策调整及其与私人部门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应对两次金融危机时,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投资等总量刺激政策改善市场需求拉动企业投资。2011年经济进入增速放缓期后,财政政策逐渐侧重供给管理,但在一定时期仍采用供需两端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调控。除受市场整体需求收缩影响外,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之间差距扩大,以及企业二元产权结构内生出的融资成本分化现象逐步成为制约总量性财政政策效应发挥的关键。2016年后因结构性问题凸显,财政政策偏向以供给管理为主,如实施税收改革、减税降费等政策。在“十四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仍在于稳定总量与结构调整并行,采取加强政府债务融资管理、进一步调整减税方向、平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结构等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银海  
当前,我国社会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纷纷提出今后积极财政政策应强调对供给结构的直接调节。本文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并且供给结构只能通过市场无数次的“试错”过程来进行调节,因此政府用积极财政政策无法直接调节供给结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小利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基本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教育的规模不断增长,财政每年用于教育投入的财力也不断加大,2001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19%,2002年这一比例达到3.41%,为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积极的财政教育投入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近几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上升。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总量至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从1978—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从50亿增长到2085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现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也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制度性保障。在财政工作中突出政策性、方向性,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作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兵  成金华  张意翔  
运用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就1989-2006年间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外生于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财政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有明显的中期化现象。这种中期化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财政政策能源调控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保证国家掌握能源资源的所有权基础上,要逐渐开放能源产业的中、下游市场,使不同的经济成分参与到能源市场中来,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能源财政政策调控效应的增强。因此,国家必须增强能源财政政策目标的针对性,形成一套完整的能源财政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