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9)
2023(9221)
2022(7593)
2021(7305)
2020(5859)
2019(13530)
2018(12724)
2017(24690)
2016(13150)
2015(14856)
2014(14474)
2013(14504)
2012(13795)
2011(12356)
2010(12416)
2009(11467)
2008(11728)
2007(10047)
2006(8955)
2005(8150)
作者
(35127)
(29515)
(29305)
(28373)
(18940)
(13877)
(13284)
(11342)
(11179)
(10550)
(10120)
(9665)
(9581)
(9517)
(9201)
(8984)
(8750)
(8591)
(8376)
(8193)
(7473)
(7119)
(6989)
(6705)
(6693)
(6624)
(6413)
(6243)
(5904)
(5851)
学科
(56905)
经济(56848)
管理(42816)
(38598)
(30673)
企业(30673)
(28290)
方法(25147)
数学(23169)
数学方法(22961)
中国(20605)
(16019)
(14334)
贸易(14328)
(14118)
(13621)
财政(13382)
(12984)
财务(12970)
财务管理(12927)
企业财务(12360)
(10973)
(10793)
(10780)
银行(10777)
业经(10735)
(10303)
农业(9954)
地方(9899)
(9729)
机构
大学(187159)
学院(186347)
(92507)
经济(91089)
管理(71278)
研究(67717)
理学(61177)
理学院(60583)
管理学(59832)
管理学院(59471)
中国(54758)
(50364)
(38750)
财经(36528)
科学(35739)
(33506)
(33126)
经济学(31041)
中心(30112)
研究所(29540)
经济学院(28149)
财经大学(27005)
(26539)
北京(25180)
(25113)
(24305)
(22544)
师范(22421)
业大(21298)
商学(20320)
基金
项目(119711)
科学(96556)
基金(91387)
研究(90434)
(78598)
国家(78011)
科学基金(67488)
社会(62148)
社会科(59314)
社会科学(59306)
基金项目(46181)
(41994)
教育(41301)
自然(40514)
自然科(39650)
自然科学(39642)
资助(39145)
自然科学基金(38992)
(36218)
编号(34403)
(29360)
成果(29143)
国家社会(27708)
重点(26723)
教育部(26019)
中国(25922)
(25732)
人文(24602)
(24552)
(24206)
期刊
(98669)
经济(98669)
研究(65074)
(41689)
中国(37395)
管理(26596)
学报(23639)
科学(23535)
(22670)
(21297)
金融(21297)
财经(19187)
大学(19145)
经济研究(18981)
学学(17938)
(16605)
教育(16044)
农业(15816)
(14473)
技术(13991)
业经(13416)
问题(13073)
国际(12557)
世界(11824)
统计(10105)
技术经济(9477)
会计(9108)
(8965)
(8953)
(8142)
共检索到291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海莲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存在,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基于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模型以及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估计,可以发现中国财政政策对外部均衡的相对调控效力要优于货币政策,因此中国应运用出口退税等财政政策来促进外部均衡的实现,并考虑选择发行超长期债券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同时还应及时完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秀良  漆柱  
财政政策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对财政政策的区域非均衡效应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了一个包括政府投资、宏观税收、私人投资和东中西部人均产出等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投资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效应,而宏观税收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不明显。其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改变单一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的投向的调整力度,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莲  
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非均衡。基于流动性约束建立的跨期动态均衡模型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政策作为中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常项目跨期均衡具有一定的调控效果,尤其是当汇率政策退出时,财政政策的跨期效应会有所增强,且此时出口退税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经常项目跨期波动的作用,所以中国应首先优化出口退税政策。此外,利率对经常项目跨期波动的影响比较稳健,表明中国可以通过调整针对流入资本的税收政策来改变资本借贷的实际利率水平,从而有助于实现经常项目跨期均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绘  
2014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19个大城市当年制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该政策出台后的"后择校"时期,包括北京、上海等择校最激烈的大城市通过取消共建生、禁止条子生,极大地遏制了权利寻租现象,这是对新政收效的一个印证。但是,政策运行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急需解决,对于人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来军  赵鹏飞  徐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开发区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壮大实体经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的必由之路。财政政策是支持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文章对国内外开发区发展及其财政政策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财政支持开发区的资金效应进行了估算,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明喜  高倚云  
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不仅具有凯恩斯效应,还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在短缺经济结束之前的1979—1982年、1987—1990年和1994—1995年,财政政策具有非凯恩斯效应;1996—2006年,经济开始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财政初始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主体预期因素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恋  
文章利用我国1990—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行为产生的财政效应进行分析,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一般在衰退期采取反周期性支出政策,在繁荣期则采用顺周期的支出政策,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则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强度对财政政策影响很大,预算约束是影响财政政策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约束的交互作用程度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衰退期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规范政府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晁江锋  赵向琴  武晓利  陈国进  
构建包含灾难性预期和政府支出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罕见灾难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能够明显削弱罕见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升宏观经济对罕见灾难的抵御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较高的财政补贴幅度(占比6%以上)能够有效抵御罕见灾难对两部门经济体的冲击,但并不能够有效缩短该经济体复苏的时间;而财政补贴在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的作用须区别对待,较低比例的财政补贴(占比3%以下)由于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而加剧了该经济体的不稳定性,而较高比例的财政补贴能够抵消财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该经济体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华  方先明  
本文从财政政策是否有效、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时滞、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何等三个层面,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层变量之间存在层层推进的因果关系,但部分变量的关联与理论的吻合性较差。总体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从其宏观效应来分析是有效的,但存在挤出效应,而且时滞较为明显。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永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储德银  刘宏志  
传统理论认为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理论)引发了理论界对价格水平决定的重新思考。本文首先对FTPL理论及其有关争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全面评价,然后通过建立双变量VAR模型以及在VAR模型中引入预算盈余的两种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FTPL理论在1994~2010年间对于解释中国价格水平的变动更加具有合意性,这一结论对于今后稳定我国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芳  
文章运用常数弹性法从财政预算余额中分离出周期性余额和结构性余额,估算出我国1994年以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大小。结论认为我国的财政体制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功能,减弱了经济周期波动,各个税种的周期成分中,增值税的周期成分最大,其次是企业所得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华  
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大连经济均衡发展林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囊括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经济资源在区际间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侧面———地区经济如何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如何纠正大连地区各县、区间经济差异,维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