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7)
- 2023(11944)
- 2022(10063)
- 2021(9775)
- 2020(7959)
- 2019(18433)
- 2018(18018)
- 2017(33647)
- 2016(18502)
- 2015(20789)
- 2014(20732)
- 2013(20223)
- 2012(18985)
- 2011(17144)
- 2010(17304)
- 2009(16510)
- 2008(16687)
- 2007(14537)
- 2006(13178)
- 2005(12360)
- 学科
- 济(71076)
- 经济(70974)
- 管理(59640)
- 业(52630)
- 企(44362)
- 企业(44362)
- 财(33503)
- 方法(27278)
- 中国(26224)
- 数学(24162)
- 数学方法(23879)
- 制(23172)
- 农(20607)
- 务(16628)
- 财务(16597)
- 财务管理(16547)
- 贸(16267)
- 贸易(16259)
- 业经(16037)
- 易(15994)
- 企业财务(15762)
- 银(15715)
- 银行(15707)
- 体(15586)
- 行(15026)
- 财政(14825)
- 融(13927)
- 金融(13925)
- 策(13468)
- 体制(13241)
- 机构
- 大学(254187)
- 学院(252138)
- 济(117065)
- 经济(114927)
- 管理(94414)
- 研究(94094)
- 理学(79463)
- 理学院(78579)
- 管理学(77605)
- 管理学院(77091)
- 中国(76531)
- 财(65230)
- 京(54324)
- 科学(49729)
- 财经(46675)
- 所(46596)
- 经(42508)
- 中心(42269)
- 研究所(41050)
- 江(38883)
- 经济学(37466)
- 北京(35590)
- 农(34893)
- 财经大学(34383)
- 院(34007)
- 经济学院(33431)
- 范(32581)
- 师范(32363)
- 州(29631)
- 业大(29226)
- 基金
- 项目(156666)
- 科学(125265)
- 研究(120914)
- 基金(116335)
- 家(99826)
- 国家(99014)
- 科学基金(85045)
- 社会(79926)
- 社会科(75892)
- 社会科学(75879)
- 基金项目(59354)
- 省(56748)
- 教育(56074)
- 自然(50975)
- 自然科(49769)
- 自然科学(49758)
- 自然科学基金(48916)
- 划(48886)
- 资助(48292)
- 编号(48026)
- 成果(42098)
- 部(37730)
- 重点(35778)
- 制(35556)
- 课题(34581)
- 国家社会(34427)
- 发(33668)
- 教育部(33347)
- 性(33023)
- 创(32403)
- 期刊
- 济(135587)
- 经济(135587)
- 研究(90602)
- 中国(60567)
- 财(55359)
- 管理(38089)
- 科学(32623)
- 学报(32178)
- 农(32177)
- 融(31464)
- 金融(31464)
- 教育(31053)
- 大学(26356)
- 财经(24902)
- 学学(24303)
- 经济研究(23029)
- 经(21442)
- 农业(21338)
- 技术(20802)
- 业经(18598)
- 贸(17751)
- 问题(17308)
- 国际(16100)
- 世界(15084)
- 会计(13204)
- 理论(11936)
- 业(11875)
- 技术经济(11745)
- 财会(11618)
- 现代(11237)
共检索到41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赵全厚
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政府间财政体制变革的脉络清晰可见:从"分灶吃饭"到"分税制",到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体系,到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充分证明了财政体制改革的正确性。特别是1994年以后,中国政府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前后分别相机抉择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显示出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我国农村财政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课题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晨飞
一、财政分权化改革制度演进的分析(一)特殊的初始动力与特殊的特轨环境:理解演进轨迹的切入点。回顾我国的财政分权化改革的历程时有两个情况格外地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其一,关于改革的初始动力。按照西方的财政分权理论来说,财政分权的动力常被归纳为在于提高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使地方性公共物品在最优规模上以最小化的成本提供。但是考察我国财政分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财政改革充满了谜语。中国的改革者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与普遍意义并存的改革之路。未来中国改革之难不仅表现在一些具体的财政改革问题上,更集中体现在如何构建一个可促进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目标实现的财政制度上,体现在财政的法治化与民主化上,体现在如何获得财政改革的持续动力上。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四次大的改革,诠释了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和优化路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集权效应,支出则具有明显"向下挤压"的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县、乡两级财力薄弱,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为此,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财力。但大量的转移支付在五级政府间流动,出现层层"渗漏"。为了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中国政府对财政管理级次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即建立"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燕
分析中国30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总结出财政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的关系决定了政府间财政关系选择的主要模式。以此为基础,认为中国目前横向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处理模式还不适应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关系的现实需要,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这一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就是建立与完善横向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关键词:
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间财政关系 分税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赵全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尚希 邢丽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形成了"让利——放权——分权——非对称性分权"这样一个改革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特征和很强的中国特色。展望今后的财政改革,在经济市场化基本完成的条件下,其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将更为凸现,构建"民生财政"将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让利 分权 非对称性分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边曦
所谓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民主决策机制。由于财政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特殊性,因此,财政民主既是经济民主的体现,亦是政治民主的体现。以公共物品为基础来分析,财政民主似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而税收则是人们消费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财政资源应当由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戴维·利普顿 郭子睿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增长主要采用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带来了宏观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持续的环境成本。现在中国需要转向消费导向型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中国政府采取的财政政策既是中国往日成就的基础,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改革的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关键词:
财政 分税制 土地财政 财政分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代模 杨舜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高培勇
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从主要着眼于为整体改革"铺路搭桥"、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改革,到走上制度创新之路、旨在建立新型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1994年的财税改革;从主要覆盖体制内的政府收支和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到体制内外政府收支并举、财政收支两翼联动;从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以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财税改革与发展目标的确立;从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经历了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四个阶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1768亿元,人均经济总量从331元增加到92057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45亿元增加到580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在各省市区中,浙江经济总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茆健
文章从财政压力的视角来分析20世世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和路径。"财政压力说"是研究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从解决财政危机、维持国家义理性这一点上看,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工人和农民集团之间博弈均衡,通过改革,各方均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因而这场改革的结果是帕累托改进非常成功的改革。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甩包袱"和"向新兴财富征税"并举,通过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政策,培育"新兴财富;"同时,通过农村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