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4)
- 2023(16958)
- 2022(14635)
- 2021(13912)
- 2020(11662)
- 2019(26949)
- 2018(26479)
- 2017(50498)
- 2016(27811)
- 2015(31610)
- 2014(31684)
- 2013(31380)
- 2012(29010)
- 2011(26080)
- 2010(26154)
- 2009(24372)
- 2008(24231)
- 2007(21274)
- 2006(18811)
- 2005(17112)
- 学科
- 济(109922)
- 经济(109753)
- 管理(85892)
- 业(78080)
- 企(65195)
- 企业(65195)
- 方法(49605)
- 数学(43215)
- 数学方法(42750)
- 财(40329)
- 中国(33353)
- 农(30261)
- 制(27122)
- 业经(24057)
- 学(23356)
- 务(22364)
- 财务(22281)
- 财务管理(22218)
- 贸(21526)
- 贸易(21516)
- 企业财务(21116)
- 地方(21007)
- 易(20947)
- 银(19759)
- 银行(19711)
- 农业(19247)
- 体(19108)
- 行(18712)
- 融(18324)
- 金融(18316)
- 机构
- 大学(397082)
- 学院(392778)
- 济(162109)
- 经济(158685)
- 管理(152025)
- 研究(135390)
- 理学(130477)
- 理学院(129037)
- 管理学(126973)
- 管理学院(126262)
- 中国(105037)
- 京(85418)
- 财(84518)
- 科学(80893)
- 所(68395)
- 财经(63796)
- 农(61887)
- 研究所(61403)
- 中心(60798)
- 江(58420)
- 经(57921)
- 业大(55836)
- 北京(54828)
- 范(50962)
- 师范(50496)
- 经济学(49995)
- 院(48950)
- 农业(48272)
- 财经大学(47240)
- 州(46339)
- 基金
- 项目(260538)
- 科学(204822)
- 研究(193240)
- 基金(189922)
- 家(164853)
- 国家(163504)
- 科学基金(139990)
- 社会(122642)
- 社会科(116185)
- 社会科学(116157)
- 基金项目(99600)
- 省(99109)
- 自然(89186)
- 教育(88868)
- 自然科(87069)
- 自然科学(87048)
- 自然科学基金(85494)
- 划(83908)
- 资助(79280)
- 编号(78254)
- 成果(66002)
- 部(58980)
- 重点(58147)
- 课题(54605)
- 发(54443)
- 创(53588)
- 教育部(51041)
- 国家社会(51001)
- 制(50310)
- 创新(50109)
- 期刊
- 济(180023)
- 经济(180023)
- 研究(124159)
- 中国(81583)
- 财(69005)
- 学报(61653)
- 管理(56667)
- 农(56605)
- 科学(55723)
- 大学(47261)
- 教育(45258)
- 学学(44261)
- 农业(38552)
- 融(37961)
- 金融(37961)
- 技术(32630)
- 财经(32401)
- 经济研究(29175)
- 经(27652)
- 业经(27191)
- 问题(23634)
- 贸(20163)
- 业(19773)
- 图书(19381)
- 理论(19223)
- 版(18354)
- 技术经济(18254)
- 会计(17545)
- 世界(17506)
- 科技(17395)
共检索到59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凯 储敏伟
回答了如下问题:长期赤字之下,中国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能否实现自动平衡?中国预算体制是否能对赤字进行有效的约束?未来预算如何改革?此外,本文还强调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预算的长期均衡性原则,建立财政收支科学合理的关系.确保财政收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实现平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抚生
一、县级财政收支存在问题 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尽管县级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县级财政收支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除了区域间收支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这个问题外,还有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县财政运转困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息 孙继国
文章运用1997—201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增加会使房价进一步上涨;房地产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区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房价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水平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较大,低的地区影响较小。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赵慧芳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年年出现赤字,并且赤字额呈上涨的态势。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学者对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仍是均衡财政,有的则认为是赤字财政。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时序变量的单整、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ECM)的技术,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的基础上,估计出了这种均衡关系的具体形式,进而建立并估计了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根泰
采用边限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的长时间序列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952~1980年间我国财政收支存在"双向因果"的长期均衡关系;1981~1994年间财政收支关系难以判定;而1995~2009年间存在"以收定支"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财政调控应着力控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进行适度减税。
关键词:
财政收支 双向因果关系 以收定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研究财政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比如广义财政与一般财政(不含债务收支)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应收尽收,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赤字的规模,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支出与预算外收支的关系,等等。这里笔者拟就财政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财政收支平衡程度作一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秀国
中国式"荷兰病"来源于中国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空前繁荣。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整体财政能力增强和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外债结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文章最后建议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荷兰病 体制惰性效应 财政收支 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董根泰
本文采用ARDL模型边限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1952~2010年财政收支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税制前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呈现"收支互相影响"双向因果关系;分税制后国家财政呈现"以收定支"单向因果关系,地方财政却呈现"以支定收"单向因果关系;中央财政无论是分税制前还是分税制后都始终呈现"收支相互独立"无因果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炳德
通过对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时序变量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的财政收支关系中到底是以支定收还是以收定支,确定这种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采取财政政策的借鉴意义。研究将回答,我国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之间是单向格兰杰因还是双向格兰杰因,抑或互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向,为真正建立符合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财政观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俊雪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收入责任安排的影响并不显著,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基础教育具有负影响但不显著;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和支出责任安排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负影响和正影响均显著增强,支出责任安排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影响则显著弱化。相应的反事实分析表明,财政承包制改革不利于省份公共服务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的均等化,1994年分税制改革则促进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但不利于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涛
本文以我国1990~2011年间财政收支数据为样本,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其结果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财政收支对货币政策及经济发展指标的影响,并对我国财政收支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支 格兰杰因果关系 实证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子荣
在我国,因制度变迁亦即经济转型出现的财政收支结构不对称矛盾,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政治改革滞后则使这一现象更加突出。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是经济转型期财政理论的新内容;加快财政体制以及综合配套改革,利用国债等手段,缩短与平稳度过“特殊财政时期”,是财政实践应当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子荣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收支不对称是制度变迁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解决财政收支不对称的矛盾,平稳渡过特殊财政时期,必须加大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及其相关配套改革的力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菊波 高云正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财政困难,主要表现为财政收支总量的入不敷出。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中,除1985年因生产超高速增长等特殊因素而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5.2%,从而结余21.6亿元外,其余九年全为赤字年。按财政收支决算数额,累计净赤字达648.1亿元。如果按西方国家的赤字口径计算,还需加上另一部分“软赤字”,即计入我国财政收入的内外债。十年中,内外债收入达1109亿元之巨。这两部分赤字相加,我国十年来的财政赤字总额高达1757.1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10.4%。如此巨额的财政赤字,以及对财政压力巨大的还债高峰期的即将到来和一系列的深层性隐患,表明国家财政已经陷入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华春 刘清杰
通过选用1950年-2015年之间财政收支时间序列数据,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财政决算收入与决算支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得出财政收支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收入引起支出,这与中国以收定支的预算编制原则相适应。为推进中国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本研究以差分序列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为基础,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拟合方程,选择对财政收入进行分析预测,寻求最优模型并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效果,为财政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编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未来财政收
关键词:
财政收支 因果关系 ARIMA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