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7)
2023(16083)
2022(13494)
2021(12684)
2020(10725)
2019(24884)
2018(24091)
2017(45295)
2016(24308)
2015(28095)
2014(27936)
2013(27992)
2012(26105)
2011(23532)
2010(23434)
2009(21965)
2008(21902)
2007(18792)
2006(16243)
2005(14734)
作者
(69311)
(58328)
(57902)
(55512)
(37120)
(27983)
(26524)
(22625)
(22045)
(20598)
(19848)
(19501)
(18507)
(18331)
(18232)
(18194)
(17131)
(17106)
(16620)
(16597)
(14377)
(14233)
(14044)
(13347)
(13266)
(13104)
(12735)
(12372)
(11656)
(11480)
学科
(122609)
经济(122496)
管理(73155)
(67102)
(54849)
企业(54849)
方法(54216)
数学(48857)
数学方法(48382)
(37697)
中国(31865)
(27693)
地方(25021)
业经(22285)
(22063)
(21872)
贸易(21864)
(21249)
(21187)
(20387)
财务(20343)
财务管理(20279)
企业财务(19324)
农业(18111)
(17469)
金融(17466)
(17188)
银行(17163)
环境(16512)
(16328)
机构
大学(357088)
学院(354171)
(163618)
经济(160753)
管理(137534)
研究(122851)
理学(118908)
理学院(117649)
管理学(115833)
管理学院(115173)
中国(95460)
(79389)
(73934)
科学(70502)
(61038)
财经(60712)
中心(56381)
(55272)
研究所(54990)
(53663)
经济学(52567)
(50952)
业大(48304)
经济学院(47388)
北京(46769)
财经大学(45046)
(43793)
(43723)
师范(43404)
农业(41944)
基金
项目(234104)
科学(186420)
基金(174895)
研究(169825)
(151621)
国家(150452)
科学基金(130271)
社会(112460)
社会科(106880)
社会科学(106857)
基金项目(91692)
(87909)
自然(82917)
自然科(81065)
自然科学(81039)
自然科学基金(79647)
教育(78155)
(74432)
资助(72850)
编号(65923)
(54022)
成果(53345)
重点(52763)
(50067)
国家社会(48294)
(48100)
教育部(47152)
科研(45399)
人文(45263)
课题(45233)
期刊
(176378)
经济(176378)
研究(109365)
中国(67055)
(65801)
学报(51785)
管理(49964)
科学(49042)
(46899)
大学(40157)
学学(38020)
(33594)
金融(33594)
农业(31894)
财经(31525)
技术(31024)
经济研究(30837)
教育(29254)
(27122)
业经(24639)
问题(23207)
(21468)
统计(20254)
技术经济(19405)
世界(18642)
国际(18590)
(17856)
(17700)
理论(16357)
决策(16177)
共检索到534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明  
超量货币供应下宏观经济稳定的实证分析●黄明[博士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61]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总量控制的一项强有力的计划调控手段。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市场间接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刘晓路  
本文利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的情势转变特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比较符合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强调的"逆势而动"的特点,且有助于实体经济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税收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不符合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实体经济波动,但有助于价格稳定。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群力  龚承刚  
本文研究的证据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地方产出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包含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是稳健的。地方政府规模的提高显著地降低了产出的波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起到了稳定地方经济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童伟  
凯恩斯总需求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发展实行逆向调节,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实施扩大财政收入的收缩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张政策。以此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财政政策严重背离总需求理论,财政收支随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地方财政极其脆弱,成为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隐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志帆  
文章根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出和税收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增加政府支出虽然能够迅速提振经济,但其只有短期效应。如果没有及时退出,其正向促进作用可能转化为反作用力。减税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政策效果相对较弱。为保障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应当合理配置财政政策工具,将相机调控和区间调控相结合,短期与中长期调控相结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卢盛峰  
基于199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宏观政策在发挥经济稳定功能中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现行财政宏观政策并未有效发挥经济稳定作用,即财政收入政策只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胀的功能,而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也只体现在经济产出增长方面;(3)进一步分周期波动阶段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要充分有效发挥财政宏观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需要深化财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宏观调控,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微观制度安排的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磊  
普尔规则作为分析宏观经济稳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内在联系的新范式,在货币经济学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对普尔规则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依据我国1996年至2006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应用该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当前时期依然有效的结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彬  
本文基于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解释部分就业、消费和资本存量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则能够解释大部分通货膨胀、就业波动,以及部分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总体上,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将财政政策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霞辉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鲁军  
资本流入对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以智利为例,分析了它在1991~1998年期间对资本流入的管理及其对实际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最后,该文讨论了中国资本流入的现状,指出要解决我国对外经济不平衡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一揽子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峻赫  付婧  徐华歌  
金融开放有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但也会加大金融市场风险暴露。本文以银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探究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开放在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此,在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防范化解能力,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开放提高金融市场效率、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1994年,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标志,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又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外汇体制改革也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够被直接感觉到的是,外汇储备的动态变化对国内货币供应从而物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进一步的影响是,人民币同外汇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多和更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的宏观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