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2)
- 2023(18527)
- 2022(15832)
- 2021(15085)
- 2020(12473)
- 2019(28547)
- 2018(27925)
- 2017(53495)
- 2016(29278)
- 2015(32752)
- 2014(32528)
- 2013(32361)
- 2012(30071)
- 2011(27004)
- 2010(27032)
- 2009(24791)
- 2008(24532)
- 2007(21430)
- 2006(19012)
- 2005(16623)
- 学科
- 济(117212)
- 经济(117081)
- 业(85700)
- 管理(83095)
- 企(62476)
- 企业(62476)
- 农(50313)
- 方法(50192)
- 数学(44476)
- 数学方法(44004)
- 财(38097)
- 中国(34861)
- 农业(33210)
- 业经(27914)
- 制(24898)
- 地方(24708)
- 学(24565)
- 贸(23809)
- 贸易(23798)
- 易(23224)
- 务(20180)
- 财务(20113)
- 财务管理(20056)
- 银(19181)
- 银行(19116)
- 企业财务(19027)
- 策(18544)
- 行(18243)
- 环境(18076)
- 技术(17907)
- 机构
- 学院(413263)
- 大学(412541)
- 济(172520)
- 经济(169130)
- 管理(161078)
- 研究(145270)
- 理学(139979)
- 理学院(138454)
- 管理学(136173)
- 管理学院(135453)
- 中国(111046)
- 科学(90308)
- 京(87386)
- 农(85832)
- 财(81796)
- 所(74114)
- 业大(68028)
- 研究所(67604)
- 农业(66611)
- 中心(65870)
- 财经(62578)
- 江(60463)
- 经(57256)
- 北京(55100)
- 范(53049)
- 师范(52503)
- 经济学(51829)
- 院(51701)
- 州(47809)
- 经济学院(46896)
- 基金
- 项目(283692)
- 科学(222083)
- 基金(206620)
- 研究(205070)
- 家(182136)
- 国家(180592)
- 科学基金(153384)
- 社会(130611)
- 社会科(123567)
- 社会科学(123534)
- 省(109415)
- 基金项目(109275)
- 自然(99707)
- 自然科(97380)
- 自然科学(97352)
- 自然科学基金(95611)
- 教育(92499)
- 划(92448)
- 资助(84895)
- 编号(82797)
- 成果(66894)
- 重点(63618)
- 部(63318)
- 发(61248)
- 创(58747)
- 课题(56744)
- 创新(54886)
- 科研(54233)
- 国家社会(54223)
- 教育部(53696)
- 期刊
- 济(190210)
- 经济(190210)
- 研究(123627)
- 农(83734)
- 中国(81198)
- 学报(71091)
- 科学(63399)
- 财(63045)
- 农业(56794)
- 管理(55168)
- 大学(53498)
- 学学(50933)
- 教育(40468)
- 融(40365)
- 金融(40365)
- 业经(34301)
- 技术(32172)
- 经济研究(30434)
- 财经(30337)
- 业(28243)
- 经(25955)
- 问题(25777)
- 版(21601)
- 科技(20326)
- 世界(19939)
- 贸(19862)
- 技术经济(19537)
- 业大(19013)
- 理论(18467)
- 资源(18246)
共检索到613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亚芬 周诗星 高铁梅
目前中国财政支农力度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总量增加、支出形式多样化和支援目标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形式、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建立了包含不同财政支农政策影响因素的农业产出模型和农民收入模型,并利用广义矩(GMM)方法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跃洲
文章在对CGE模型基本原理进行简要说明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八部门财政C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6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在提高农民收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2)农民收入提高间接拉动了消费的增长,对调整投资与消费比例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3)支持“三农”的财政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基本格局,最终的出路还是应该在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
CGE模型 支持三农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同时也为当前和今后中长期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指明了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立国安邦的根本,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至今已经过去八年,为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相关政策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成效如何,还存在哪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王敏
本文结合山东省信贷、财政政策支农的实践,归纳分析了当前财政、信贷政策在服务三农方面协调配合的基本方式及运行现状,并对当前两政策的协同效果进行了评估,由此廓清了当前财政与信贷支农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配合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信贷政策 财政政策 协同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侯石安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在于稳定和发展农业、农村本身,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所具有的这种广泛外部性特征决定了政府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发展,又要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对社会稳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考虑农业的积累水平,又要考虑农业的产出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苏明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三农 回顾 展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学东 张岩松
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外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其中在政府推动力量中,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上,不仅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绝对量最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最高。更重要的是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本文在概要分析财政"三农"支持政策变化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证角度进一步提出未来的政策取向,主要包括: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德银 雷海章
各国农业保护受到WTO规则的硬约束。中外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结果是弊大于利。世界农业政策趋于农业支持。农业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值得质疑。受国际贸易和国力的限制 ,农业保护难以如愿。只有农业支持才能使我国市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力明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为此需要正确把握农民工市民化特定内涵,找出其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现行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理清城市政府制订准入条件背后的经济动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财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少民
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强力示范与辐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到向更高层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以三门峡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作用及其面临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朱克俊 张深友
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并把它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探索出符合本省资源优势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对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财政支持政策应当大有可为。本课题以安徽省为例,在总结分析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支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三次产业融合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