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5)
2023(9486)
2022(7827)
2021(7536)
2020(6184)
2019(13977)
2018(13373)
2017(25713)
2016(13941)
2015(15745)
2014(15454)
2013(15748)
2012(14830)
2011(13382)
2010(13295)
2009(12384)
2008(12583)
2007(10967)
2006(9736)
2005(8784)
作者
(38047)
(32700)
(31989)
(30788)
(20103)
(15577)
(14444)
(12618)
(12195)
(11244)
(11233)
(10786)
(10372)
(10234)
(10029)
(9761)
(9400)
(9234)
(9176)
(8977)
(8187)
(7940)
(7726)
(7463)
(7299)
(7271)
(7028)
(6952)
(6602)
(6497)
学科
(69001)
经济(68939)
(45762)
(44390)
管理(35143)
农业(30264)
(25764)
方法(25255)
数学(23532)
数学方法(23426)
(22184)
企业(22184)
中国(21747)
地方(17565)
业经(16218)
(15161)
财政(13293)
(13149)
贸易(13143)
(12897)
(11676)
(11510)
(10926)
(10814)
财务(10812)
财务管理(10772)
(10531)
(10530)
银行(10522)
(10350)
机构
学院(199979)
大学(197647)
(98450)
经济(97060)
研究(74971)
管理(74803)
理学(64997)
理学院(64305)
管理学(63613)
管理学院(63256)
中国(60408)
(50394)
(47855)
科学(42527)
(41208)
农业(38336)
(38064)
财经(34741)
研究所(34282)
中心(34018)
业大(32721)
(31878)
经济学(31637)
(28791)
经济学院(28699)
北京(26056)
(25536)
(25234)
财经大学(25169)
师范(25063)
基金
项目(133433)
科学(106581)
研究(101334)
基金(99674)
(86567)
国家(85804)
科学基金(72981)
社会(69211)
社会科(65440)
社会科学(65425)
基金项目(52611)
(50090)
教育(43587)
自然(42840)
自然科(41828)
自然科学(41820)
(41566)
自然科学基金(41089)
编号(40327)
资助(39951)
成果(32333)
(32115)
(31359)
国家社会(30513)
重点(30177)
(30122)
中国(28131)
(27499)
教育部(27228)
课题(26931)
期刊
(111931)
经济(111931)
研究(63992)
(54642)
中国(42176)
(38109)
农业(37471)
学报(29513)
科学(28842)
大学(23645)
学学(22702)
(22136)
金融(22136)
业经(22003)
管理(21579)
(17747)
经济研究(17671)
财经(17552)
问题(16411)
(15174)
世界(14660)
教育(14374)
技术(13940)
农业经济(13758)
农村(13648)
(13648)
(12219)
经济问题(11491)
(11135)
资源(10912)
共检索到30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璐  吕杰  
利用1949~2008年之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总产出和农业内部的四大组成部分农、林、牧和渔各自产出以及全国财政支农总支出的数据进行面板估计(Pool estimation),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区域农业总产出及农业内部农、林、牧和渔各自产出对财政支农总支出的弹性。结果表明,原始禀赋的差异对资金使用绩效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在农业优势地区要高于农业劣势地区,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绩效要高于东部地区。这一点符合资金使用边际报酬递减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到缺乏资金的地区会更有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艾  向自强  徐合帆  余家凤  
文章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假设,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从区域差异和省份差异角度,分别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加以排序。结果表明:全国各区域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现挤入效应,但同期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区域间各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内各省份财政支农支出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呈现省区差异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晖  余爽  张胜楠  
运用我国2007—2014年省域的面板数据,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构建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指标体系,对各省财政支农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绩效的区域差异显著。具体分解来看,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表现为东高西低,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中高西低,大部分省域的支农支出已接近最优规模,但在西部某些省份,仍存在规模不足的现象。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我国财政支农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重点应放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而不仅仅是扩大投入规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黎翠梅  
从财政支农规模、支农力度、支农结构与支农效率等方面,对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无论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均小于西部尤其是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均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建军  星焱  
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标准,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产销状况划分,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力度和粮食边际产出效应均明显高于非主产区。(2)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中部、东部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边际产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二者的财政支农力度却低于西部地区。(3)各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单位产出效应正在逐步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宋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并切实提升减贫效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此,基于2010—2016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财政支农支出与减贫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测度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显著促进了减贫;2)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省域层面的减贫效率普遍不高,而且地区差异上呈现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主产区"的显著特征,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不高;3)各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产出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4)从动态角度看,大部分省域财政支农支出动态减贫效率不高,主要源于技术变动效率偏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时乐乐  赵军  
本文利用1994~2012年新疆财政支农投入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度量新疆财政支农投入的南北疆区域差异,运用Theil指数分解法分析区域差异来源和构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2北疆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和规模高于南疆;3财政支农投入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不相符;4区域内部差异是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来源,不同时期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力量不同。据此,结合新疆实际,提出缩小财政支农投入南北疆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青江  向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呈现空间非均衡特征,且部分地区存在微弱的极化现象及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在地区间具有层次性差距,超变密度造成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主要原因;密度函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拖尾现象,部分省市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据此,文章从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有序协调互补的财政支农资源配置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支农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振虎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勇  田杰  李志平  易法海  
文章首先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1980~2004年全国25个省市的地方财政支农与地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截面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效率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各地区的农业区位商值,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分成四类农业竞争力地区。相应的提出三种农业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