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1)
- 2023(15190)
- 2022(13080)
- 2021(12501)
- 2020(10459)
- 2019(24181)
- 2018(23586)
- 2017(45156)
- 2016(24447)
- 2015(27531)
- 2014(27360)
- 2013(27612)
- 2012(25491)
- 2011(22904)
- 2010(22593)
- 2009(20837)
- 2008(20551)
- 2007(17531)
- 2006(15260)
- 2005(13607)
- 学科
- 济(100613)
- 经济(100498)
- 管理(72978)
- 业(67684)
- 企(55936)
- 企业(55936)
- 方法(48558)
- 数学(43056)
- 数学方法(42663)
- 财(37115)
- 中国(29100)
- 农(25388)
- 学(21278)
- 业经(20368)
- 贸(20361)
- 贸易(20351)
- 易(19825)
- 务(19822)
- 财务(19762)
- 财务管理(19711)
- 制(19152)
- 企业财务(18840)
- 地方(18631)
- 农业(16762)
- 银(15637)
- 银行(15583)
- 融(15407)
- 金融(15406)
- 理论(15338)
- 环境(15103)
- 机构
- 大学(352629)
- 学院(347093)
- 济(147784)
- 经济(145003)
- 管理(136297)
- 研究(122365)
- 理学(118534)
- 理学院(117273)
- 管理学(115358)
- 管理学院(114784)
- 中国(93102)
- 京(75432)
- 科学(74642)
- 财(73374)
- 所(62284)
- 研究所(56719)
- 财经(56134)
- 农(55967)
- 中心(53581)
- 业大(51351)
- 经(51267)
- 北京(48365)
- 江(48053)
- 经济学(46104)
- 院(44361)
- 农业(44217)
- 范(43285)
- 师范(42820)
- 财经大学(42029)
- 经济学院(41682)
- 基金
- 项目(238560)
- 科学(187467)
- 基金(176366)
- 研究(170675)
- 家(155275)
- 国家(154066)
- 科学基金(131559)
- 社会(109369)
- 社会科(103797)
- 社会科学(103765)
- 基金项目(93041)
- 省(89131)
- 自然(86465)
- 自然科(84508)
- 自然科学(84485)
- 自然科学基金(82976)
- 教育(77227)
- 划(76315)
- 资助(74077)
- 编号(67120)
- 成果(54158)
- 部(53909)
- 重点(53221)
- 发(49504)
- 创(49030)
- 教育部(46270)
- 科研(46185)
- 国家社会(46071)
- 课题(45918)
- 创新(45849)
- 期刊
- 济(156986)
- 经济(156986)
- 研究(108441)
- 中国(64445)
- 财(58375)
- 学报(57663)
- 科学(52399)
- 管理(49557)
- 农(49233)
- 大学(43492)
- 学学(41084)
- 农业(34618)
- 教育(32168)
- 融(31700)
- 金融(31700)
- 财经(28165)
- 经济研究(27775)
- 技术(27067)
- 经(24092)
- 业经(22709)
- 问题(20234)
- 业(18765)
- 贸(18204)
- 技术经济(16897)
- 理论(16480)
- 图书(16218)
- 世界(16194)
- 国际(16127)
- 科技(15753)
- 版(15733)
共检索到513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云清 朱启贵
本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SVAR方法得出中国财政冲击对消费、私人投资和通货膨胀影响的经验事实:政府支出增加对消费和私人投资产生正效应,通货膨胀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而,在真实周期模型下,其与政府支出使税收上升和消费下降及"挤出"效应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结论完全相反。本文基于新凯恩斯主义视角,引入"深度"消费习惯因素,构建一个DSGE模型来解释这一经验事实,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的参数,进而从经济理论上解析了中国财政扩张冲击对消费、投资和通胀的传导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央行逆周期的对冲操作完全抵消了贸易顺差、FDI和热钱流入、GDP增长导致的货币超发压力,财政支出扩张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都是导致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和信贷配给决定了我国经济存在货币超发和资金配置向政府和国企倾斜的内生机制。因此,防范货币超发和通胀,关键是要校正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校正金融体系的信贷配给。
关键词:
财政扩张 货币超发 信贷配给 通货膨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李洁
近些年来,全球流动性扩张问题颇受宏观经济与金融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33个国家或地区从1980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相关经济和金融方面数据,在经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全球流动性进行了测量。在Philips曲线基准模型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全球流动性扩张的通货膨胀效应。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通货膨胀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长林
一般认为,财政政策扩张是引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将生产性政府支出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结合我国1998Q1—2013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贝叶斯估计,分别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加以重新审视,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生产型财政政策扩张除了通过总需求直接导致通货膨胀之外,还能够从总供给侧对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产生抑制作用,且后者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程度密切相关。当生产性达到一定水平时,财政政策通过总供给所产生的影响将发挥主导作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下降;(2)贝叶斯估计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政府所实施的财政政策本身并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上述结论在不...
关键词:
生产性政府支出 总供给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江
一、中国改革中的货币现象 1.1 80年代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中国改革十多年来的货币现象可以用持续的膨胀性货币供给增长来概括。从1981年到1991年,货币供给年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实际GNP年增长率略低于10%,货币供给平均说来是经济实际增长率的两倍。毫无疑问这种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性的。在此期间,政府几次试图抑制货币增长,但都只是短期内奏效。每次减缓的货币供给都不可避免地而且迅速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秀良 帅雯君
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财政赤字激增,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通货膨胀治理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与货币数量理论相比,新近发展的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对于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提出通货膨胀治理的建议更有优势。本文基于FTPL视角,选取我国1982-2011年度数据,应用状态空间模型识别政策在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区制,结果表明1982-1996年为M区制,1997-2011年为F区制;再选取1997-2011年季度数据,应用SVAR法结合货币政策研究F区制下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和长期动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而且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有长期效应,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不是导致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抑制通货膨胀要依靠财政政策,应实行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 FTPL 货币政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徐妍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GHH-偏好的效用函数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财政冲击下导致正的消费和负的通货膨胀反应,充分条件是一个适当的政府支出产出弹性。如果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大于稳态下的政府支出占产出的份额,这种效应会更强。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支出具有较高产出效率和劳动边际生产率,能抵偿其自身形成的成本,进而提高了私人厂商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别是,政府支出的生产贡献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导致厂商成本的节省,财政冲击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形下,央行愿意降低名义利率以使实际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消费上升。
关键词:
财政政策效应 消费 通货膨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华武 马国贤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解释中国CPI与PPI的相对动态特征。通过将异质性居民与企业以及借贷约束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扩张会通过偏向性地带动生产资料企业产能,从供给侧抑制其价格水平。同时,借贷约束的存在使得此类企业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得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其产能进一步扩张,使PPI相对于CPI持续下降。鉴于此,本文认为"财政政策—信贷—产能过剩"这一机制是理解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货膨胀动态的关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信贷 产能过剩 通货膨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华武 马国贤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解释中国CPI与PPI的相对动态特征。通过将异质性居民与企业以及借贷约束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扩张会通过偏向性地带动生产资料企业产能,从供给侧抑制其价格水平。同时,借贷约束的存在使得此类企业能够更为容易地获得配套资金,从而导致其产能进一步扩张,使PPI相对于CPI持续下降。鉴于此,本文认为"财政政策—信贷—产能过剩"这一机制是理解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货膨胀动态的关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信贷 产能过剩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义相
80年代末,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之后遇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通过三年多的努力,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代价是国营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国营企业亏损严重。只是最近几个月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增长加速的迹象。面对这令人鼓舞的经济形势,经济理论界有必要冷静地提出如下问题:导致1988年双位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经济原因有没有因为这几年的调整而消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红星 陈伯军
本文通过利用1978-2009年CPI与投资等时间序列数据和VAR变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除CPI自身冲击之外,固定资产投资对消费价格的冲击是最大的,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扩张速度。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通货膨胀 VAR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德奎 张耿
基于货币长期中性的假设,建立通货膨胀风险测度模型,并将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信贷扩张作为冲击因素引入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不再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可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超出预期,则从2010年开始,CPI指数将重新回到大于零的区间,但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中国2009年信贷扩张的效应可能在2~3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惠民 马涛 崔永
我国财政收支持续近30年的赤字状态,长期赤字如果不能以税收收入作为担保,政府必然最终会通过征收铸币税的方式来弥补,在政府的举债能力不受到任何限制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基于此,我们从政府跨期预算约束方程着手,建立一个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在当前政府融资体制安排下,我国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财政现象,财政政策在价格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货币政策处于从属地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治愈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体制改革和货币体制改革,健全政府融资体制。
关键词: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铸币税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欢 郭晓鸣
考察生产性服务是否有助于把弱小的传统农业部门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显然不能仅仅以其在农业发达区域的实际进展来简单概括和评价。本文主要从农机作业服务引进的决策模型、替代领域及农业形态发生的变化等角度,对我国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生产性服务改造传统农业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农村内部基础性生产条件的重大改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生成,以及农村外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和城乡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平等流动等政策支持。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传统农业中生产性服务的引进更可能会对粗放经营形成事实上的变相支持,进而产生延续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方式的不利影响,而非对传统农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云清 朱启贵
本文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SVAR方法,得出了我国利率冲击对消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经验事实:下调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消费和产出都呈驼峰型的持续增长,通胀率先以倒驼峰快速下降然后正驼峰上升,惯性回复至稳态。同时,为进一步从经济理论上解析利率冲击对消费、产出和通胀的传导机制,模拟了一个融入"深度"习惯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并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结构参数,发现其较好地拟合了上述三个经验事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