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3)
- 2023(6200)
- 2022(5164)
- 2021(5126)
- 2020(4147)
- 2019(9679)
- 2018(9137)
- 2017(17009)
- 2016(8723)
- 2015(10277)
- 2014(10006)
- 2013(10276)
- 2012(9561)
- 2011(8560)
- 2010(8444)
- 2009(7854)
- 2008(8080)
- 2007(6665)
- 2006(5805)
- 2005(5301)
- 学科
- 济(40769)
- 经济(40729)
- 管理(26594)
- 财(23426)
- 业(22641)
- 贸(20059)
- 贸易(20049)
- 方法(19749)
- 易(19568)
- 企(17846)
- 企业(17846)
- 数学(17841)
- 数学方法(17740)
- 中国(15647)
- 财政(12233)
- 出(10866)
- 政(9889)
- 务(9600)
- 财务(9596)
- 财务管理(9557)
- 农(9553)
- 制(9399)
- 企业财务(9012)
- 关系(8458)
- 口(7487)
- 出口(7486)
- 出口贸易(7486)
- 地方(7076)
- 银(6915)
- 银行(6914)
- 机构
- 大学(128579)
- 学院(125677)
- 济(68784)
- 经济(68021)
- 研究(48947)
- 管理(45053)
- 中国(39465)
- 理学(38770)
- 理学院(38367)
- 管理学(37955)
- 管理学院(37721)
- 财(37570)
- 京(27142)
- 财经(26446)
- 科学(24657)
- 经(24356)
- 经济学(24252)
- 所(24037)
- 经济学院(22093)
- 研究所(21411)
- 中心(20311)
- 财经大学(19646)
- 北京(17815)
- 院(17546)
- 贸(17079)
- 江(16434)
- 农(15251)
- 科学院(14677)
- 范(14255)
- 师范(14180)
- 基金
- 项目(80129)
- 科学(64070)
- 基金(62494)
- 研究(60217)
- 家(54098)
- 国家(53758)
- 科学基金(45724)
- 社会(42287)
- 社会科(40465)
- 社会科学(40459)
- 基金项目(31414)
- 资助(26978)
- 教育(26841)
- 自然(26739)
- 自然科(26206)
- 自然科学(26201)
- 省(25832)
- 自然科学基金(25775)
- 划(22733)
- 编号(22003)
- 中国(20682)
- 部(20473)
- 国家社会(19739)
- 成果(18559)
- 教育部(18310)
- 重点(18091)
- 发(17141)
- 人文(16998)
- 社科(16611)
- 性(16416)
共检索到201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峰
本文选取1997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之间确实存在非线性关联,财政支出冲击、税收冲击和政府预算冲击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三区制特征;区制1状态下中国的财政支出扩张会加剧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总体贸易收支的恶化,此时财政扩张偏向与贸易收支呈现"双重赤字"联动;而随着财政收入的提高和预算平衡的改善,在区制2和区制3状态下,财政支出冲击会引致加工贸易的持续改善,长期内财政扩张偏向的"双重发散"效应正逐步显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峰
在考虑地区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省际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会因地区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特征。其中,位于低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显著,此时"李嘉图等价"成立;位于中等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呈现"双重发散"效应,财政支出扩张能够有效改善贸易差额;而位于高开放度地区的省份,财政支出与贸易差额存在"双重赤字"关联,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研究发现,各地区的门限效应还受制于财政支出结构,转移性支出对贸易差额的影响要明显强于购买性支出。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财政支出 贸易差额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生 张军
基于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本文使用中国1994—2004年度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周期性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全部政府支出,还是基于分类支出,中国地方政府都实行的是一种在衰退期比繁荣期更为积极的"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本文认为这种"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就是中国式分权的治理模式和预算软约束相互作用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接着,本文利用两个政府竞争指标证实了上述假说。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贺嘉
文章基于央地财政关系协调失灵导致地方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理论假设和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协调博弈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GS2SLS和SyStem Gmm的回归分析,系统研究了"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赤字决策的相互模仿行为,中央政府存在通过财政协调机制来协调地方政府的财政决策行为,但并不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央地财政关系"确实存在协调失灵,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持续膨胀的经济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峰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利用世界主要经济体1998~2012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十分有限,长期内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缺乏直接的影响机制;价格水平、利率和实际汇率等传导性因素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动态关系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也不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剔除财政支出、区分贸易类型等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保证了PVAR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通过4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传统研究中关于"李嘉图等价"假说的适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灿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边际趋势分解框架对流动性与政府债务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揭示,流动性通过政府财政行为而引致政府整体债务显著波动扩张趋势,而流动性不会直接引致政府债务波动扩张,反而会引致政府债务近似平稳收缩行为。但流动性对于政府债务扩张的总体影响受到其间接动态边际影响的支配,即在整体上流动性会引致政府债务呈现波动性扩张的动态趋势。
关键词:
流动性 财政行为 政府债务 货币供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吴周恒
本文利用1997—2013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借助异质性动态调整模型从动态视角考察了地方财政行为对中国贸易收支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平均而言,在地方财政行为的驱动下,中国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水平动态调整的速度约为0.045。总体表明,地方财政行为对中国贸易收支的驱动性影响较弱,引致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水平调整的速度也较为缓慢。(2)财政支出分权的强化会制约贸易收支的调整速度,贸易收支调整呈现"相对惰性"。财政收入分权的提高和预算内财政支出的扩张能够加快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贸易收支调整的速度,助力贸易收支实现平滑调整。预算外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变化对调整速度则不会产生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财政行为 贸易收支 调整速度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麻晔
自1994年以来,与我国持续的对外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财政支出偏向问题一直显著存在。其中,生产性公共品的大量财政支出,形成了对企业的巨额补贴,增加了企业在社会总产出中的分配比例,这又使得企业的储蓄投资倾向进一步强化。而居民相对收入的下降以及政府在社保等非生产性公共品支出上的不足导致其消费能力受限、储蓄率难以降低。全社会由此形成的高额储蓄,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约束的条件下,难以被完全转化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因此,国内大量过剩的储蓄只能以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形式加以平衡,与此对应的即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失衡。在进一步的计量检验中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财政支出偏向和金融市场约束是我国对...
关键词:
财政支出偏向 金融约束 对外贸易失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煜 徐翱 尚长风
本文首先指出了已有的关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文献的一个重大缺陷,即遗漏了决定性的解释交量财政分权,从而其结果的无偏性和一致性值得怀疑;然后发展了一个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对于中国贸易收支顺差影响的理论机制,并对1980—2005年的数据采用多变量的Johnsen协整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式的财政分权是贸易收支顺差的制度性根源,它对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人民币升值不但不能减轻贸易收支顺差,反而加剧了贸易收支顺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林艳红
由于出口数量迅速扩张、加工贸易在外贸中占主导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担了部分负面影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并未导致国民实际收入下降即贫困化增长。但经济中仍存在不少扭曲,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实际资源为人所用,对外资产风险集中且收益偏低,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增大等问题。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将极大地影响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应有效地加以应对。
关键词:
贸易条件 贫困化增长 经济扭曲 国民收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白俊红 张艺璇 卞元超
本文利用中国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性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与机理。研究发现,中国高校扩招所引致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其内在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扩张显著地提升了城市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从而使得技术进步朝着丰富要素的方向发展,推动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研究还发现,人力资本扩张对中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且在受高校毕业生冲击较大、人力资本与科研投入匹配度较高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一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刻理解人力资本扩张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而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加。所以,在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鼓励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鼓励企业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进行一般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许宏伟
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城市偏向特征,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拉大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2001-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总体和区域两个层面对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和城市化加速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面积的增长会在短期内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影响逐渐减弱;(2)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较高,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市偏向 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