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1)
- 2023(5621)
- 2022(4594)
- 2021(4714)
- 2020(3873)
- 2019(8775)
- 2018(8350)
- 2017(15330)
- 2016(8222)
- 2015(9596)
- 2014(9292)
- 2013(9569)
- 2012(8962)
- 2011(8084)
- 2010(7888)
- 2009(7446)
- 2008(7714)
- 2007(6364)
- 2006(5592)
- 2005(5201)
- 学科
- 济(37221)
- 经济(37179)
- 管理(24925)
- 财(22643)
- 业(21192)
- 企(16958)
- 企业(16958)
- 方法(16038)
- 中国(15052)
- 数学(14591)
- 数学方法(14537)
- 财政(12123)
- 政(9781)
- 学(9527)
- 制(9265)
- 务(9258)
- 财务(9255)
- 贸(9247)
- 贸易(9241)
- 财务管理(9214)
- 易(9136)
- 农(8827)
- 企业财务(8820)
- 出(7562)
- 体(6871)
- 银(6703)
- 银行(6696)
- 行(6371)
- 策(6150)
- 体制(5992)
- 机构
- 大学(121166)
- 学院(115697)
- 济(60188)
- 经济(59481)
- 研究(46899)
- 管理(40938)
- 中国(37876)
- 财(35056)
- 理学(34637)
- 理学院(34242)
- 管理学(33978)
- 管理学院(33741)
- 京(26184)
- 科学(24679)
- 财经(24234)
- 所(23540)
- 经(22358)
- 经济学(21586)
- 研究所(21003)
- 中心(19501)
- 经济学院(19365)
- 财经大学(17975)
- 北京(17470)
- 院(16281)
- 江(15467)
- 农(15083)
- 范(14820)
- 师范(14732)
- 科学院(13999)
- 研究中心(13527)
- 基金
- 项目(72318)
- 科学(57511)
- 基金(55935)
- 研究(54830)
- 家(48654)
- 国家(48332)
- 科学基金(40719)
- 社会(38054)
- 社会科(36238)
- 社会科学(36232)
- 基金项目(28031)
- 教育(24776)
- 资助(23778)
- 自然(23404)
- 省(23029)
- 自然科(22900)
- 自然科学(22894)
- 自然科学基金(22541)
- 划(20708)
- 编号(19996)
- 中国(18909)
- 部(18619)
- 成果(18155)
- 国家社会(17879)
- 重点(16570)
- 教育部(16510)
- 发(15165)
- 性(15041)
- 人文(14971)
- 大学(14881)
共检索到189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贤掌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只是国家分配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不等于公共经济。中国财政学的构建应立足于我国双重转轨的国情,既注重我国传统财政学对财政本质的探索,又注重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财政运行理论的有益成果。双元结构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财政学的理想走向
关键词:
国家分配论,双重转轨,双元结构财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志勇
本文认为,中国财政学的可能走向是在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上发展公共财政论;并提出了一个假说来描述中国财政学主流的演变情况,认为“双元财政论”和“国家财务独立论”只能适应转轨经济的需要,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只能是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发展趋势,公共财政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齐守印
公共经济学作为研究在混合经济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公共经济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其理论体系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该理论对实践指导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关系到公共财政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建设。公共经济思想理论20世纪20年代即开始在中国传播,近20年来译自欧美的外来版本和本土学者参照舶来理论写作出版的《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如雨后春笋。但迄今为止,公共经济理论发展本身存在三大困惑:一是与公共财政学(也包括公共管理学)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二是研究对象、范围、范式各色杂陈,缺乏贯穿公共经济再生产全过程的理论体系结构;三是在基础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回避态度。因此,实现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常硕永 陈咏梅
财政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兼与张馨同志商榷常硕永,陈咏梅张馨在《财政本质仅是一种分配关系吗?》(《财经论丛》1996年第3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指出,目前学术界关于财政的本质有各种不同观点,如“国家分配说”、“社会共同需要说”等等。但它们有其共同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公共财政”辨析———与张馨同志商榷叶子荣近来,张馨同志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公共财政”理论,①并认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决定了我国财政必然要转向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类型上来。”对此,本人心存诸多疑惑,在撰文向张馨同志求教的同时,谈一下对“公共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辅
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之我见──兼与黄少年同志商榷周荣辅在现行的各种统计教材中,相对数中都包含有强度相对数,而且在一些正规考试(如自学考试、职称评定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有关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判断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很困难.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教育法规地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兼与周卫勇同志商榷●李晓燕读了周卫勇同志发表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的《也谈教育法地位》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心情极为兴奋——终于看到在教育法学领域有了争鸣的局面。这无疑将对教育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完善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俏彬 张明 周雪飞
本文在考察我国财政监督发展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资金监督体系的构成。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共资金监督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财政监督需要从功能、定位上完成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对此,作者提出了近期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监督 审计监督 内部控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志强
信用社体制改革建立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时,竞究提“权、责、利”相结合好,还是提“责、权、利”相结合好?从表面上看只是“权、责”两字位置先后问题,没多大意思,实际上能有个准确的提法,并能理解其意义,对于搞好责任制是有益处的。自拜读《农村金融研究》83年增刊第2期封底刊登的张根学同志《关于“权、责、利”的提法小议》一文后,更感到弄清这一提法的重要性。现谈点粗浅的看法,兼与张根学同志商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恩才
1984年第一期《统计研究》刊登了林青同志的《丛刊一至九辑述评》。在总结近几年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的情况时,例举了“一些新的具有特色的意见”。列在其首的就是这样一种意见:应用统计学是“实质性科学”和“方法论科学”的结合体,主张一切应用统计学除了研究适用于各该应用学科的统计方法外,也有必要研究这门学科本身的现象的规律。据查,这种观点在我国最初是由冯杞靖同志提出来的。(见冯杞靖:《关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统计研究》丛刊第四辑,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对于冯杞靖同志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现提出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就教于冯杞靖同志和其他从事统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同志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乔元芳 程立萍
投资回收期法是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由于其通俗易懂、计算简单,故乐于为评价人员使用。但众所周知,回收期法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把在不同时点形成的现金流入量等价看待,因而缩短了投资回收期,夸大了项目效益。怎样才能既保留投资回收期法所具有的简便易懂的特点,而又使其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的呢?那就是引入货币时间价值因素,计算折现的投资回收期。《投资研究》1991年第6期所载卢小广同志的《折现回收期分析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就是对这一问题所作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复初
《财经科学》1992年第2期发表李达昌、贾志勇同志《‘国家财务独立论’质疑——与郭复初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把国家财务视作与国家财政在内涵与外延上同一的概念,否认国家财务的独立性,坚持国家财政统一管理国有经济财务的传统理论观点(以下简称财政统管论)。李文所持理论观点,涉及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与财务的基本理论问题,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炼成 丁文锋
本文从对“中国经济学”的界定入手,提出中国经济学研究向何处去?那就是创建中国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核心内容和理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反思和创新,最后依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本土经济学 学科性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应学俊
教育改革"不问国情"是不可能的,但是,以怎样的思想方法全面而辩证地看待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国情,怎样理解"能动地适应国情",这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如果忽视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理论为指导,如果忽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多次决定的精神,如果不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结合的层面并以"现代、世界、未来"的国际视野来思考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那么我国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能动地适应国情",就会始终被动地落后于国家经济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就注定会步入歧途。这不能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大而化之的空谈要不得,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方式和论风应该停止,因为它对学术讨论和教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余鹏
刘慧勇同志在他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参见[1]、[2]、[3]、[4]、[5])对凯恩斯的投资乘数论展开了“批判”,但我认为这些责难是片面的。现提出我的看法与他商椎。一、关于投资乘数论的“根本错误”作者在文章[4]中说:“我认为,投资乘数论的根本错误,是它颠倒了经济增长与投资增加之间的主从关系,把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扭曲为投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作者的这段指责是针对萨缪尔森关于投资乘数论的一段注释而谈的。萨缪尔森说:“在本章所假设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