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3)
- 2023(10781)
- 2022(9071)
- 2021(8445)
- 2020(7170)
- 2019(16743)
- 2018(16141)
- 2017(30788)
- 2016(16650)
- 2015(19442)
- 2014(19651)
- 2013(20048)
- 2012(19147)
- 2011(17476)
- 2010(17574)
- 2009(16706)
- 2008(16815)
- 2007(14970)
- 2006(13215)
- 2005(12146)
- 学科
- 济(95323)
- 经济(95250)
- 管理(48766)
- 业(43845)
- 方法(37355)
- 企(34356)
- 企业(34356)
- 数学(33643)
- 数学方法(33455)
- 财(30028)
- 中国(25161)
- 地方(21718)
- 农(21205)
- 学(17072)
- 制(16601)
- 贸(16569)
- 贸易(16562)
- 业经(16247)
- 易(16092)
- 务(14336)
- 财务(14319)
- 财务管理(14267)
- 农业(13766)
- 地方经济(13690)
- 企业财务(13552)
- 财政(13399)
- 环境(13079)
- 银(12859)
- 银行(12839)
- 融(12495)
- 机构
- 大学(256782)
- 学院(253962)
- 济(124227)
- 经济(122056)
- 研究(94759)
- 管理(93179)
- 理学(79260)
- 理学院(78358)
- 管理学(77309)
- 管理学院(76828)
- 中国(73691)
- 财(61305)
- 京(54381)
- 科学(53994)
- 所(49034)
- 财经(45505)
- 研究所(44033)
- 中心(41632)
- 经(41255)
- 经济学(41166)
- 农(40538)
- 江(37557)
- 经济学院(37053)
- 北京(35320)
- 业大(33655)
- 财经大学(33287)
- 院(32827)
- 农业(31776)
- 范(31731)
- 师范(31489)
- 基金
- 项目(158252)
- 科学(124313)
- 基金(116957)
- 研究(116405)
- 家(101201)
- 国家(100442)
- 科学基金(84942)
- 社会(77209)
- 社会科(73347)
- 社会科学(73325)
- 基金项目(60864)
- 省(58483)
- 教育(52332)
- 自然(51529)
- 自然科(50317)
- 自然科学(50299)
- 划(49428)
- 自然科学基金(49428)
- 资助(49156)
- 编号(45265)
- 成果(37929)
- 部(37163)
- 重点(35905)
- 发(35572)
- 国家社会(33468)
- 教育部(32122)
- 中国(31906)
- 创(31847)
- 课题(31480)
- 人文(30579)
- 期刊
- 济(141930)
- 经济(141930)
- 研究(84016)
- 财(51414)
- 中国(50776)
- 学报(37165)
- 农(36537)
- 科学(34776)
- 管理(33327)
- 大学(28193)
- 学学(26724)
- 经济研究(25068)
- 农业(24605)
- 财经(24385)
- 融(24331)
- 金融(24331)
- 经(21132)
- 技术(20786)
- 教育(19377)
- 问题(19044)
- 业经(18708)
- 贸(17334)
- 世界(15468)
- 技术经济(15032)
- 国际(14927)
- 业(14060)
- 统计(13869)
- 经济问题(11963)
- 策(11733)
- 会计(11314)
共检索到39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靖三
随着国债依存度渐趋回升,财政收入依存度逐步上升,财政支出弹性日渐降低,中国开始面临公共财政可持续的问题。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综合评价了中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程度,深入阐述了公共财政可持续的经济机理,并提出实现公共财政可持续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公共财政已经出现可持续的问题,并受到财政赤字、国债利息和经济增长三个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为确保中国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必须推动宏观经济发展,加快公共财政改革和加强公共债务管理,才能提升中国公共财政的稳健性。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 评价指标 经济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谷永芬 安鹏 周方召
一、理论回顾在财政学说史上,有许多关于财政收入、税收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从历史上来看,最先比较明确提出国家财政税收原则的是威廉·配第,配第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和财政理论的先驱,不仅在国家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国家财政收入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在其代表作《赋税论》中,阐述了关于税收制度的建设和税收对于国家重要性的理论。配第十分重视国家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他在《赋税论》中,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综合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和财政学说,主张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经济,政府应当减少干预或者不干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
历史和现实证明,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是生态经济制度演进的必然。由于生态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具有外部性特性,现阶段我们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瓶颈,即传统市场制度缺陷和政府干预制度缺陷以及相关公共制度衔接不良。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以生态资本市场制度为主体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地有效利用。
关键词:
生态资本 制度分析 超边际决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华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地区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行为的分析,指出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性。为了实现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需主动进行环境治理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巨勇 张欣
经济学分析对于可持续农业技术的设计、评估和政策分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经济学在可持续农业技术采用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 ,并试图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及趋势。
关键词:
可持续 农业技术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邝奕轩 杨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深刻认识到:合理、科学利用城市湿地,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自然生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城市湿地的需求、城市湿地的供给以及城市湿地开发、利用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产权、公共财产资源、公共品和外部成本是分析、认识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市湿地 需求 供给 收益 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阳 刘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的剩余劳动力,这些都成为困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所在。而深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雅莉 苗丽静
我国在城市化热潮中,出现了城市房地产“过热”等问题,如何保持城市化进程处于可持续的均衡发展状态,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大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并提出实现这一状态的调节政策。
关键词: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政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迎旗 冯晓霞
我国自经济转型以来,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行为一直遭到部分人的质疑甚至反对。而国外教育经济学界已从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和幼儿教育市场缺陷两方面,充分论证了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合理性,并运用经济学模型解释了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可能出现的正反效果及作用机制。对此,我国应当予以借鉴。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财政投资 市场 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作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珍
改革开放40年来,财政支农政策在税收、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不断嬗变,彰显出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公平正义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等政治经济学规律。然而,通过梳理历史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利于倍乘劳动的有效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异化现象,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与五大发展理念不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马克思公平正义的理想目标迈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白积洋 刘成奎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收入分配 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童伟
凯恩斯总需求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发展实行逆向调节,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实施扩大财政收入的收缩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张政策。以此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财政政策严重背离总需求理论,财政收支随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地方财政极其脆弱,成为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隐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会武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