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9)
2023(14136)
2022(12052)
2021(11592)
2020(9724)
2019(22620)
2018(21990)
2017(42068)
2016(22951)
2015(25848)
2014(25396)
2013(25332)
2012(23882)
2011(21308)
2010(21625)
2009(20318)
2008(20583)
2007(18567)
2006(16140)
2005(14456)
作者
(62964)
(52780)
(52768)
(50552)
(33859)
(25045)
(23908)
(20438)
(19791)
(18967)
(18028)
(17367)
(17046)
(16781)
(16738)
(16320)
(15692)
(15597)
(15232)
(15187)
(13071)
(13021)
(12692)
(12059)
(11992)
(11844)
(11771)
(11575)
(10698)
(10535)
学科
(95354)
经济(95270)
管理(74555)
(72116)
(60049)
企业(60049)
方法(42665)
数学(37895)
数学方法(37564)
(36226)
中国(29701)
(26717)
(21273)
(20299)
贸易(20287)
业经(19873)
(19837)
技术(19594)
地方(18972)
(18954)
财务(18925)
财务管理(18869)
企业财务(17905)
(17443)
农业(17373)
(16957)
银行(16923)
(16351)
(16090)
(15081)
机构
大学(321844)
学院(321158)
(145247)
经济(142584)
管理(126298)
研究(111209)
理学(108306)
理学院(107186)
管理学(105758)
管理学院(105116)
中国(87933)
(73557)
(67166)
科学(63231)
(55628)
财经(54619)
中心(51042)
研究所(49861)
(49655)
(49599)
(48967)
经济学(45459)
业大(42809)
北京(42807)
经济学院(41078)
财经大学(40127)
(39789)
(39577)
师范(39468)
农业(38787)
基金
项目(205901)
科学(164085)
研究(153984)
基金(151591)
(130521)
国家(129458)
科学基金(111842)
社会(100468)
社会科(95445)
社会科学(95424)
(79134)
基金项目(79094)
教育(71185)
自然(69829)
自然科(68304)
自然科学(68286)
自然科学基金(67171)
(66338)
资助(62411)
编号(61278)
成果(51065)
(47617)
(47458)
重点(46290)
(44615)
创新(43662)
课题(43070)
国家社会(42154)
教育部(41502)
人文(40090)
期刊
(159519)
经济(159519)
研究(102232)
中国(67910)
(61763)
管理(48377)
(44474)
学报(44106)
科学(43133)
大学(34082)
教育(33517)
(33068)
金融(33068)
学学(31945)
农业(30024)
财经(27975)
技术(27636)
经济研究(27605)
(24131)
业经(24039)
问题(20766)
(19598)
技术经济(17893)
(17772)
国际(16656)
世界(16198)
统计(15549)
(15078)
科技(14991)
会计(14754)
共检索到49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玉清  姜磊  李永宁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已全面启动并付诸实施,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并激励研发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融合资本积累、研发创新、财政创新激励政策等变量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基础上,按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或参数赋值,做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两种财政创新激励政策都有助于提高研发创新量和经济增长率;税收优惠与市场研发互补,研发资助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从而税收优惠政策比研发资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大,但研发资助政策的作用时滞更短;为提高增长绩效,应根据两种创新激励政策各自的优缺点审慎选择适用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东林  
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既是自主创新背景下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加速推进合芜蚌试验区的建设,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建立支持体系,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为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政府财政支持区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钊  马光荣  
中国以分税和转移支付为代表的财税体制是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分税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中央政府将分税用于转移支付又会影响受助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将分税和转移支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理论分析说明,分税的逻辑是寓平衡于激励,转移支付的逻辑是寓激励于平衡,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均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效应的总和决定了总体增长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6年面板数据,证实了市县政府财政收入分成率与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次考察了分税与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效果,能够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保永文  华锐  马颖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发挥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是创新政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系统梳理政策干预企业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和作用范围,并分析比较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的经济学特征、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未来该领域理论拓展应超越财政激励政策单纯"有效性"或"无效性"的争议;深入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有效性边界及影响机制;并基于系统性评估视角进一步探讨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丽俭  
基于2008—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激励政策、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获得财政激励政策具有异质性,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力度均显著大于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民营企业中,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激励政策时应兼顾企业研发成果,确保该政策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减少资源浪费。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赖玥  
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增长差异,这既与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长期以来实行"市管县"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的结果。基于我国1976个县(县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激励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激励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现阶段县级政府财政自给权较弱,应逐步下放财权,通过财政激励拉动县域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世文  
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需求决定论强调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消费,消费需求的扩张会使实际产出增长,熨平经济的波动。而长期增长论则强调通过市场的内在作用创造消费,扩张消费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经验效应和价格稳定效应激励创新,实现潜在产出的增长。当前,"政策激励"与"企业创新"两个方面的结合,对"保增长、调结构"目标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强调政府政策激励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创新对于消费增长的根本意义,努力实现企业创新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文和  郭玉清  
本文构建了公共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激励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企业研发分为两种: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政府或者采取研发补贴或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或者直接对两种形式的研发创新提供资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米增渝  刘霞辉  刘穷志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构建了增长、不平等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动态关联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当税收多征于富人且穷人得到更多补贴的时候,收入不平等减少,增长上升;反之则相反。本文使用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了新的发现:中国税收多征于穷人,富人得到了更多的补贴,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雇佣劳动遭遇困难,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增长与不平等负向相关。文章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累进制、加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和建设社会公平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与经典分权理论假说不同,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增长型激励使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在于促进辖区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结果使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向资本和企业以及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再分配后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体制性根源。然而,解决问题却不能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是"万恶之源"。换言之,中央政府责任"缺位"、激励机制异化、财政分权制度不完善与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异化和收入差距。因此,调节中国的收入差距应从划分事权、优化增长型激励和建立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制度基础和监督制约机制着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颖熙  柳欣  
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的货币供给体系,考察财政政策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79—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资产价值的不断膨胀和相对价格的失衡,使工资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导致近年来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玉清  孙希芳  何杨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市政建设和公共资产积累为导向,但西部落后省区表现出更强烈的短视卸责融资倾向,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失衡;(4)卸责融资诱发非线性增长绩效门槛效应,跨越门槛的杠杆绩效趋降,但尚未明显阻滞增长,显性门槛值高于现行流动性风险警戒线,中长期执行警戒线仍有上调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的地方财政杠杆调整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刚  张士杰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玉清  孙希芳  何杨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