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8)
- 2023(6946)
- 2022(5660)
- 2021(5698)
- 2020(4647)
- 2019(10731)
- 2018(10174)
- 2017(18633)
- 2016(10268)
- 2015(11923)
- 2014(11540)
- 2013(11773)
- 2012(11237)
- 2011(10090)
- 2010(10047)
- 2009(9267)
- 2008(9775)
- 2007(8177)
- 2006(7228)
- 2005(6522)
- 学科
- 济(43629)
- 经济(43574)
- 管理(28950)
- 业(25620)
- 财(24076)
- 企(20131)
- 企业(20131)
- 方法(19249)
- 数学(17347)
- 数学方法(17210)
- 中国(16721)
- 财政(12569)
- 农(11650)
- 制(10641)
- 学(10598)
- 贸(10408)
- 贸易(10403)
- 易(10220)
- 政(10215)
- 务(10102)
- 财务(10098)
- 财务管理(10057)
- 企业财务(9628)
- 银(8045)
- 银行(8028)
- 出(8001)
- 体(7700)
- 行(7669)
- 业经(7566)
- 地方(7195)
- 机构
- 大学(153500)
- 学院(148155)
- 济(69435)
- 经济(68423)
- 研究(61167)
- 管理(51239)
- 中国(48024)
- 理学(44013)
- 理学院(43406)
- 管理学(42711)
- 管理学院(42442)
- 财(39877)
- 科学(36109)
- 京(33537)
- 所(32043)
- 研究所(29178)
- 财经(28171)
- 经(25899)
- 中心(25628)
- 农(24540)
- 经济学(24003)
- 北京(21894)
- 院(21760)
- 经济学院(21707)
- 江(20949)
- 财经大学(20905)
- 范(20062)
- 师范(19888)
- 业大(19418)
- 农业(19290)
- 基金
- 项目(98141)
- 科学(78063)
- 基金(75513)
- 研究(70126)
- 家(67606)
- 国家(67144)
- 科学基金(55863)
- 社会(47189)
- 社会科(44827)
- 社会科学(44817)
- 基金项目(39030)
- 自然(35015)
- 自然科(34234)
- 自然科学(34222)
- 自然科学基金(33632)
- 省(32815)
- 教育(31694)
- 资助(31261)
- 划(30117)
- 编号(25444)
- 部(24201)
- 重点(23370)
- 中国(22876)
- 成果(22462)
- 国家社会(21618)
- 发(20903)
- 教育部(20715)
- 创(19718)
- 科研(19295)
- 性(19041)
共检索到232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谷成
1978年中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财政分权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和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演变上看,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分权必须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目标,然后依此建立能够取得预期结果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体制变迁 演进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于长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财政分权在发展战略调整和经济转型中渐进式演进,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集权到分权、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之路。当然,作为全新的探索与尝试,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并不完善,财政分权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明辨是非,始终坚持分税制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制度演进 体制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应瑛 陈海盛 沈满洪
环境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区分经济驱动型与社会牵引型两种变迁模式,从信用环境与交易成本耦合交互视角分析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的演进逻辑与动态轨迹。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相对应,中国环境信用制度经历了优良信用环境下制度建立与低交易成本运行、趋劣信用环境下制度局部调整与交易成本上升、高交易成本下制度被动调整与信用环境积累、信用环境牵引制度主动改革与交易成本优化四个阶段。由信用环境牵引并对交易成本适度敏感的环境信用制度,更应注重回应社会需求,强调制度主动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合理确定环境信用制度边界,构建系统完备的标准、监测和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敏 谢敏敏
中小学组织结构的革新是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语境进行宏大的叙事方式考察,疏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组织结构的变迁轨迹及其逻辑特征。从变迁轨迹来看,我国中小学组织结构变迁依循了由专业化隐匿阶段的混乱结构到专业化探索阶段的权威结构,再到专业化发展阶段的韦伯机构,最后到专业化深化阶段的专业结构的演进之路。从逻辑特征来看,呈现了“权力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的权力内容演化特征、“政本固权—教本富权—人本强权”的权力取向演进特征以及“集权管理—分权协作—赋权增能”的权力操作演变特征。我国中小学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向为嵌入分权时序、创设多层权力空间、融摄新型权力范式,以发展组织的专业化、柔性化与无边界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代欣
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大国财政转型,延续了历史脉络划定的轨迹,融入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财政改革直指回应短期发展转型诉求、解决长期增长难题和建立法制化的财政体制机制等主要目标,亦面临着中国经济L型探底需要财政承担长期扩张的压力、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的累积步入常态化、新经济与信息化对税制和公共支出产生显著影响等挑战。为此,中国财政转型应致力于构建大国财政的承载力与稳定性,致力于推进继承改革开放魄力的财税新改革,致力于将财政政策经验打造成中国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崔潮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改革 财政监督
[期刊] 改革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对外开放可分为四个阶段:外贸管理体制实行放开搞活、下放经营权;培育外贸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贸易自由化、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面临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开放型经济建立之初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是:成功解决了如何在体制转型中实现贸易自由化,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创造了区域突破的经验,正确选择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同时,系统总结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前瞻走向。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外贸体制改革 评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大才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变迁 公平与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文 许月明 刘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家庭承包责任制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燕明
中国制度变迁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研究罗燕明中国经济改革可以视作一个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自觉的制度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行为不是任意的。国家的制度创新要受到初始条件的约束,演进轨迹依赖于改革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它在继承初始条件的基础上,铲除旧体制的弊端...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可山 苏昕
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演进可分为四个阶段,其变迁特征表现为从农民的实践总结向政府的推动升华转变,从侧重食品数量增加向高产优质并重、确保质量安全转变,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进而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高消耗、高污染掠夺式生产向优质、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从多部门传统监管向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转变,从侧重粮食安全战略向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转变。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的中国经验可归纳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吃饭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坚持把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持人民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作用,坚持立足国情构建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政策轨迹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在系统考察公共财政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这一经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做出了比较清晰的界说。本文的分析表明,跳出纯学术思维的局限而放眼中国财政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公共财政本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鉴于"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作为一个有别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财政制度安排,以覆盖范围不断拓展为集中体现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之路,实质是一个让传统中国财政体制机制和传统中国财政学回归"公共性"轨道的过程。站在制度变革的高度,按照公共的理念和规则,深刻把握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以此勾画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蓝图并改造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