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0)
2023(6175)
2022(5074)
2021(5042)
2020(4042)
2019(9400)
2018(8646)
2017(16096)
2016(8521)
2015(9741)
2014(9396)
2013(9515)
2012(8911)
2011(7866)
2010(7665)
2009(7127)
2008(7244)
2007(5823)
2006(5059)
2005(4543)
作者
(22364)
(18814)
(18811)
(18254)
(11910)
(8971)
(8443)
(7286)
(7236)
(6591)
(6483)
(6223)
(6135)
(6097)
(5913)
(5872)
(5575)
(5431)
(5167)
(5119)
(4652)
(4540)
(4362)
(4254)
(4229)
(4198)
(4023)
(3790)
(3762)
(3746)
学科
(38424)
经济(38392)
管理(25001)
(22442)
(20939)
方法(17360)
数学(16264)
数学方法(16165)
(16158)
企业(16158)
中国(15320)
财政(12124)
(9772)
(9303)
(9205)
贸易(9200)
(9036)
(8999)
财务(8986)
财务管理(8948)
(8769)
企业财务(8563)
(7547)
地方(7539)
(6524)
银行(6523)
(6453)
(6214)
(6151)
业经(6149)
机构
大学(121175)
学院(117502)
(59998)
经济(59207)
研究(46892)
管理(41857)
中国(37601)
理学(36247)
理学院(35772)
管理学(35286)
管理学院(35077)
(34589)
(26314)
科学(25840)
财经(24117)
(23094)
(22256)
经济学(21084)
研究所(20717)
中心(19873)
经济学院(19112)
财经大学(17940)
北京(17201)
(17026)
(15245)
(15226)
(15035)
师范(14949)
科学院(14186)
研究中心(13765)
基金
项目(79104)
科学(63968)
基金(62286)
研究(57306)
(54639)
国家(54333)
科学基金(46671)
社会(40793)
社会科(39043)
社会科学(39038)
基金项目(32446)
自然(28346)
自然科(27777)
自然科学(27770)
自然科学基金(27283)
(25969)
资助(25689)
教育(25479)
(23085)
编号(19893)
(19562)
国家社会(19276)
中国(19231)
重点(18053)
教育部(17221)
成果(16741)
(16657)
(15977)
人文(15908)
大学(15451)
期刊
(61766)
经济(61766)
研究(42983)
(30085)
中国(24348)
学报(16664)
科学(16597)
管理(15231)
大学(13347)
(12939)
财经(12927)
学学(12657)
经济研究(12626)
(11193)
(10350)
金融(10350)
(9728)
农业(9366)
问题(8734)
世界(8701)
国际(8195)
教育(7654)
技术(7411)
会计(6997)
(6864)
财政(6864)
(6362)
统计(6362)
业经(6264)
技术经济(5638)
共检索到183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开  温馨  
财政分权的准确测度与衡量,是研究分权本身需要解决的前提性和根本性问题。本文通过量化中国大陆31个省级政府在有限财政分权中体现出的相对优势,将纵向的中央、省级财政分权安排和横向的省际间可比关系转化为涵盖两大方面、六个不同侧面的多维指标体系,加权计算出各省财政分权的综合水平。在清晰探索出省际差异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在非均质地域上的空间相关和集聚现象,部分揭示了其潜在逻辑和深层次成因,从而为探讨政府间财政博弈关系、构建地区间财政协调机制以及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龚锋  雷欣  
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权,而是一种"事实性分权"。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选取财政收入自治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自决率、财政支出占比、税收管理分权度、行政管理分权度6个指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全景式评估;进而,运用基于Bootstrap的Shannon-Spearman测度方法,选择信息损失最小的组合指标作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有效衡量指标;最后,应用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中国式财政分权整体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霜北  
研究财政分权问题,构建科学、全面的分析框架至关重要。财政学与政治学科、管理学科的关联度较大,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寻求三个学科的结合点,在多维视角下构建财政分权分析框架显得尤为重要。本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该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条件、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三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统计工具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逐年改善,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生活保障维度指标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经济条件与自我发展维度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上升。2)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类城市群、各级城市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规模大的城市减缓幅度较大。3)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低-低集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4)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个性特征与流入地财政支出、医疗服务供给、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因素均影响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和流入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有效发挥减贫效应,而且该效应还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特征。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志耘  郭庆旺  
针对最近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财政集权化的趋势《,论中国财政分权程度》一文运用衡量财政分权程度的两大指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进行分析后,认为尽管最近有一定程度的财政集权趋势,但仍是一个高度财政分权的国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光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大量的经验研究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和公共部门发展的影响。既有的关于中国财政分权及其影响的经验研究成果,大多数采取地方财政收支占全国或中央财政收支的比重来测量财政分权。文章对这类测量指标进行了评论,并论证了两类正确而且可行的财政分权指标:各地财政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和地区内各级政府财政收支份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精明  
以财政分权理论述评为基础,文章构建了支出法财政分权度衡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总体和分省财政分权度。研究发现:中国总体财政分权度已接近或达到最优水平;东、西、中部财政分权度依次递减;财政分权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不均衡现象尤为严重;各地区财政分权度缓慢收敛。文章较客观完整地反映了我国财政分权状况,指明了我国未来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方向在于局部分权程度的调整而非整体分权程度的扩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原  卢冲  曾维忠  
四省藏区作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后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14年采集的"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项目村基础数据,借鉴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分解,并基于拓展的能力视角探讨了村级组织能力禀赋对四省藏区村域多维贫困状况的差异化缓解作用。结果发现:除经济贫困之外,四省藏区还遭受基础教育和生产生活条件等维度的多维贫困,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云南和青海藏区是四省藏区中多维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生活水平条件和村域发展资本维度对四省藏区的多维贫困指数贡献率最高;基层组织能力禀赋会显著影响四省藏区村域的多维贫困状况、缩小地区差距,在深度贫困地区更加显著。根据研究结论,从覆盖基础教育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三方面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爱萍  杨松  张淑安  
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首先使用2004-2013年中国省域PM2.5数据,检验雾霾空间效应的存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财政分权影响雾霾治理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雾霾污染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高-高、低-低相邻的空间特征;财政分权通过制度化的激励,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的治霾偏好,并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的动力由强转弱,表现出财政分权与雾霾污染浓度间的U型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不同,表现出地区间的异质性。基于此,提出中国雾霾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即优化并适度提高财政分权度,将环境指标全面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爱萍  杨松  张淑安  
文章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首先使用2004-2013年中国省域PM2.5数据,检验雾霾空间效应的存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财政分权影响雾霾治理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雾霾污染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高-高、低-低相邻的空间特征;财政分权通过制度化的激励,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的治霾偏好,并且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雾霾治理的动力由强转弱,表现出财政分权与雾霾污染浓度间的U型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财政分权对雾霾治理的影响不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海南  崔长彬  
笔者利用2000年~2009年中国省域经济统计数据,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财政分权与中国省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经济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关系。研究中,财政分权与经济之间的二次曲线关系得到了部分证实,但这一关系在不同省份、不同年份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最优财政分权度频繁变化;对于各省而言,确定合理的财政分权度范围,尚需更多未来数据支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国内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受制于特殊的财政分权架构,并会受到上级引导、同级竞争、本级财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现有研究较少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的多维效用函数及由此引致的环保支出偏好特征展开讨论。为此,结合理论模型推导及涵盖2012—2019年24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多元驱动机制作出诊断,结果发现:上级政策引导会激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意愿,同级经济竞争和自身财力约束则会对其环保支出力度形成制约;多维约束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同级经济竞争与上级政策引导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存在显著反向对冲效应,而本级财力约束则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上级引导与同级竞争压力间的权衡;本级财力约束会透过向上的财政依赖和内部财政支出腾挪两种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因此,应构建兼容地方政府多维目标的综合方案,打造“考核-竞争”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适应地方财力约束的差异化路径,以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激励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永军  
财政分权"一体多面"的特征决定了分权改革是一项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相连结的"顶层设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然而,20年的体制演进之路仅侧重收入一方,财权逐渐上收,事权大量下放,加之激励结构异化,导致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财权/财力与事权倒挂",严重制约基层政府的公共品供给能力,公共品供给"软硬失衡"与财政支出偏向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与经典财政分权理论相左的"分权困境"。事实证明,"财力之维"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纵观中国式财政分权所根植的政治经济环境,除"财力之维"外,未来的改革还要从政治、政府与公共品供给等维度进行多维审视与制度匹配,从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茜华  
中国财政分权是"自上而下"的,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求获得税收自主权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相对而言,采用税率分享制代替现行的收入分成制,以使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能够相对平等、规范地分享某些大型税基的课税权应当是更为可行的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萍  林丹  周向丽  余珍鑫  宋伟  程叶青  
贫困具有多维属性,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和背景从多维视角定义贫困已成为贫困问题研究的共识。依据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框架,拓展精准扶贫的"两不愁,三保障"识别标准,建立了涵盖教育、健康、居住、生活和收入指标的海南省农户多维贫困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海南省70个乡镇、134个贫困村3924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临界值法评估了农户及村域多维贫困状况,进而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了村域多维贫困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结果显示,调查农户多维贫困率达18.22%,多维贫困程度严重的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不一定高,"两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指标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低。中、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多维贫困主要表现为较差的资产状况、不清洁的炊事燃料、较高的家庭成员患病率和较低的家庭成员最高学历。GWR模型分析表明,作为多维贫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水平、女性劳动力占比和抚养比4个变量估计系数的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女性户主和低学历户主为主的地区倾向于更易发生多维贫困,二者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有所增强。女性劳动力占比为负向影响,抚养比为正向影响,呈现出自北向南增强的趋势,体现了海南贫困地区劳动力弱、女性相对更勤劳等典型地域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