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8)
2023(14301)
2022(11790)
2021(11292)
2020(9209)
2019(20539)
2018(20252)
2017(37034)
2016(20231)
2015(22454)
2014(22049)
2013(21293)
2012(19521)
2011(17435)
2010(17525)
2009(16488)
2008(16430)
2007(14657)
2006(12958)
2005(11854)
作者
(53140)
(44789)
(44239)
(42393)
(28248)
(21045)
(19978)
(17117)
(16859)
(15925)
(15276)
(14869)
(14407)
(14337)
(14241)
(13579)
(13278)
(12753)
(12708)
(12616)
(11274)
(10736)
(10562)
(10161)
(9947)
(9927)
(9861)
(9799)
(8925)
(8819)
学科
(73332)
经济(73220)
管理(66892)
(60309)
(52549)
企业(52549)
(33082)
中国(27612)
方法(26921)
(23683)
数学(22823)
数学方法(22615)
(21334)
业经(18961)
技术(17933)
(17370)
(16580)
财务(16548)
财务管理(16499)
(16482)
银行(16460)
(15757)
企业财务(15706)
(14860)
贸易(14848)
(14640)
金融(14633)
财政(14628)
(14567)
体制(13787)
机构
大学(271940)
学院(271419)
(118397)
经济(116154)
管理(100917)
研究(97022)
理学(85552)
理学院(84643)
管理学(83532)
管理学院(82987)
中国(77286)
(65333)
(57889)
科学(53487)
(47691)
财经(47351)
中心(43319)
(43072)
研究所(42344)
(41941)
(38721)
经济学(37791)
北京(37259)
(35467)
财经大学(34909)
(34660)
师范(34319)
业大(33827)
经济学院(33791)
(32204)
基金
项目(175629)
科学(140175)
研究(135943)
基金(127804)
(110405)
国家(109452)
科学基金(94098)
社会(88913)
社会科(84323)
社会科学(84307)
(67599)
基金项目(66173)
教育(63359)
(56753)
自然(55955)
自然科(54717)
自然科学(54702)
编号(54000)
自然科学基金(53782)
资助(50679)
成果(46180)
(42129)
(40575)
重点(40207)
课题(39629)
(39228)
创新(38585)
(38123)
国家社会(38073)
(35956)
期刊
(136766)
经济(136766)
研究(92282)
中国(67744)
(56018)
管理(42442)
教育(38072)
学报(37956)
(36651)
科学(36428)
大学(30571)
(29387)
金融(29387)
学学(28385)
财经(25096)
农业(24439)
技术(24314)
经济研究(23467)
(21744)
业经(20297)
问题(17142)
(15954)
世界(14183)
会计(13840)
国际(13795)
(13703)
科技(13557)
技术经济(13075)
财会(12529)
(12430)
共检索到43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从"分灶吃饭"开始起步,历经财政包干体制和分税制,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但由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存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规范,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完善。应在巩固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制度缺陷,从五个方面实现体制创新:一是明确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二是明确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三是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四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五是构建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炜  管永昊  
中国自1994年开始了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但由于受GDP至上的思维定势、学习效应、权力崇拜和部门利益以及利益集团等因素的影响,财政的公共化进程。在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公共需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财政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体制创新,实现公共财政的民主法治与宪政道路,遵循"职责——财力——财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优化思路并选择长期稳定的财政政策取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莉  万春  
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建国后我国的财政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阶段、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公共财政体制阶段,每一次财政体制发展阶段的调整既蕴涵着新制度的创新,又有旧制度的保留,财政体制在渐近式制度变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要破解财政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完善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其基本思路是:推进财政制度的宪政变革,建立与完善本国的宪政体制,建构"有限"兼"有效"的现代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官永彬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应定位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从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演变的政治逻辑看,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不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为此,笔者提出财政分权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的路径:一是调整反映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二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三是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鲲  郑威  
当前,地方政府形成了依赖土地征收获取财政收益的财政收入模式,而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土地制度变迁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模式的路径依赖。《土地管理法》的3次修订及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均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强化有其必然性,要从根本上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模式的路径依赖,需要修订现有《宪法》条款,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落实法治政府"还权于民"的民主要求,推动房产税改革法治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怀卫  韩立达  
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和制度演进的非绩效路径时应用到制度变迁分析之中的。本文首先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评述,继而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模式,然后分析了林权改革中存在路径依赖的原因,最后提出破解路径"闭锁"的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美涵  
本文从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的实质、特征和改革路径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剖析。指出一国财政收入的实质,是一国政府怎样去筹集收入,筹集多少,用什么形式去筹集和向谁收入等大问题。特别是从我国财政收入的总量、结构和增速三个层面,概括了我国财政收入体制具有大而失度、多而繁杂和快而失序等三大特征。进而又提出了"多用税、广用债、深减费"的改革路径和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新  
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要分税、如何分税;然后指出我国地方税收体制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指出,我国的地方税制改革只能走创新之路,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经济性财政分权的经验,二要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建立中央、省、市三级分税体制;三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确立地方税收体系和主体税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振京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是坏 ,都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是制度创新的一个内在特征 ,对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也同样发挥着作用 ,它决定并影响着推广制度变迁的轨迹。因此 ,新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的建立 ,必须突破对原有各项制度的路径依赖和防止选择不正确的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相比,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中央政府对资源的掌握和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地方政府则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分权必须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目标,然后依此建立能够取得预期结果的激励机制,包括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和优化地方政府收入结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史云峰  许艳丽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我国政府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推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然而 ,由于新供给制度的路径受初始制度安排的影响 ,制度变迁显示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如何退出这种非绩效的封闭状态 ,是建立现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龙  李静  桑达卓玛  
文章利用1978-2014年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和金融体制变迁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1978-2014年全时间段还是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为临界线的分时间段,金融体制变迁是财政分权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以及金融体制变迁抑制财政分权的结论都是稳健的,但是,分区域稳健性检验表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这种关系是稳健的,内地却不显著。当把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引入模型中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体制变迁抑制财政分权越显著,但找不到财政分权影响金融体制变迁的证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郑飞  
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土地财政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更是关乎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选取2012—2021年中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土地财政依赖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投资偏离创新程度过高不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提升政府支持创新力度、优化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则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除直接影响外,政府支持创新力度和投资偏离创新程度还在土地财政依赖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分别发挥了负向和正向调节效应。最后,提出加快土地财政改革,优化科技支出结构,分类调控城市土地政策,设立高水平开发区等四点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卓珺  于长革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财政分权在发展战略调整和经济转型中渐进式演进,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集权到分权、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财政分权之路。当然,作为全新的探索与尝试,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并不完善,财政分权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明辨是非,始终坚持分税制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渐进与突变的关系;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第一,公平型财政体制是新一轮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制度源泉。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论证关系,我们认为,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不期而遇,表明长期持续的效率型财政体制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增幅的下滑意味着"改革拐点"已经到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提升"造血",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公平型财政体制将创造新的经济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