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3)
- 2023(17410)
- 2022(14991)
- 2021(14097)
- 2020(11648)
- 2019(26821)
- 2018(26546)
- 2017(50362)
- 2016(27345)
- 2015(31028)
- 2014(31367)
- 2013(31193)
- 2012(29290)
- 2011(26741)
- 2010(26997)
- 2009(25080)
- 2008(24816)
- 2007(22002)
- 2006(19758)
- 2005(18117)
- 学科
- 济(128439)
- 经济(128289)
- 管理(79856)
- 业(73328)
- 企(59868)
- 企业(59868)
- 方法(48745)
- 数学(41682)
- 数学方法(41273)
- 中国(38076)
- 财(36047)
- 农(31754)
- 地方(30908)
- 业经(27140)
- 学(26798)
- 制(25102)
- 贸(22506)
- 贸易(22487)
- 易(21763)
- 农业(20932)
- 银(20393)
- 银行(20354)
- 融(19789)
- 金融(19787)
- 行(19569)
- 理论(19051)
- 和(18768)
- 环境(18603)
- 务(18409)
- 财务(18331)
- 机构
- 大学(403007)
- 学院(398318)
- 济(170943)
- 经济(167474)
- 管理(151160)
- 研究(144506)
- 理学(128583)
- 理学院(127073)
- 管理学(125163)
- 管理学院(124425)
- 中国(110254)
- 京(87886)
- 科学(85733)
- 财(84138)
- 所(73851)
- 研究所(66400)
- 财经(63540)
- 中心(63135)
- 农(60791)
- 江(59556)
- 经(57606)
- 北京(57168)
- 范(55019)
- 师范(54572)
- 业大(54161)
- 经济学(52824)
- 院(51769)
- 州(47886)
- 经济学院(47161)
- 农业(46983)
- 基金
- 项目(256936)
- 科学(201692)
- 研究(191827)
- 基金(186099)
- 家(161336)
- 国家(159953)
- 科学基金(136097)
- 社会(122515)
- 社会科(116044)
- 社会科学(116015)
- 基金项目(97670)
- 省(97436)
- 教育(87256)
- 自然(85013)
- 自然科(82945)
- 自然科学(82928)
- 划(82692)
- 自然科学基金(81447)
- 编号(77452)
- 资助(77118)
- 成果(65478)
- 发(58019)
- 部(57929)
- 重点(57813)
- 课题(54477)
- 创(52433)
- 国家社会(50798)
- 教育部(50056)
- 创新(49026)
- 人文(48360)
- 期刊
- 济(201914)
- 经济(201914)
- 研究(132128)
- 中国(84252)
- 财(66532)
- 学报(60934)
- 管理(58120)
- 科学(57042)
- 农(56311)
- 大学(46639)
- 教育(46574)
- 学学(43446)
- 融(38891)
- 金融(38891)
- 农业(38842)
- 技术(33864)
- 财经(33425)
- 经济研究(32714)
- 业经(30034)
- 经(28726)
- 问题(26181)
- 贸(21370)
- 图书(21242)
- 技术经济(20563)
- 业(20255)
- 世界(20107)
- 理论(18920)
- 国际(18858)
- 现代(18175)
- 科技(17663)
共检索到624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源
政府间财政分权在现实中不断演进,财政分权思想的发展却束缚了其前景。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财政分权是百利而无一害,公共经济学中的财政联邦主义也并非主张分权程度越高越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认为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变革 ,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呈现为以国家配置资源为主 ,地主配置资源为主 ,和农民配置资源为主的三个阶段 ,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随着知识经济的研究走向深入,有关中国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从知识经济指标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方法是建立知识经济的综合指标、产业指标。结论是在与美国进行比较下作出的。我们发现,中国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还处在萌芽阶段。一、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可 徐唐奇 李平 张安录
城市用地扩张与土地财政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存在耦合关系。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64个城市2002-2011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财政收入呈递增趋势,组内差距扩大,两者具有相关性;城市用地扩张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张都是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仅在全面工业化阶段存在反向关系。在现有制度设计下,城市用地扩张增加了土地供给,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因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产生的用地需求,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财政的增长是城市用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天配
本文选取单位GDP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来体现中国环境质量的好坏,以人均GDP为影响变量,构建了6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研究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不同研究阶段以单位GDP"三废"排放所体现的环境质量与人均GDP之间遵循的轨迹。
关键词:
中国 环境质量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西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本文将经济发展研究分成收入、城市化、产业、消费和科技五个方面,运用多种参数指标,立足世界经济的未来与过去,得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规律。作者根据国内外关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核心指标,对比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得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中期’区间”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中期’区间”最新时点的关键特征;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规律,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及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世锦
对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调整。
关键词:
新经济发展阶段 宏观政策取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绘
与同期欧美和东南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相比,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与城镇化过程相互叠加。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需要为应对人口结构转型做出更多制度安排。依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公共财政支出政策需做相应优化,如能有效抉择,将有望使人均GDP在十四五后期或稍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使我国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应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总结美国、日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均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认为今后我国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视发挥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优势,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发展阶段是科学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对财政政策调控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四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特征的变化,全面、系统分析其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调控要突出重点,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要重点支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着力加大对市场主体创新的鼓励和支持,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市场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创造外部条件。
关键词:
经济发展阶段 财政政策 经济新常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发展阶段是科学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对财政政策调控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四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特征的变化,全面、系统分析其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财政政策调控要突出重点,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要重点支持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着力加大对市场主体创新的鼓励和支持,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为市场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创造外部条件。
关键词:
经济发展阶段 财政政策 经济新常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炜 任保平
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的认识,是一国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透过经济发展的内涵确定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并且从经济总量水平、经济结构、制度水平的变化以及创新水平四个方面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同时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本文探讨了新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而从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提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思路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阶段 评价 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孙海鸣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要素替代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结构变动,是增长的衍生物或逻辑结果。虽然,结构变动的优劣,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质量,但是,它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是财富积累主体来源的基本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发展阶段 增长效率 结构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跃潮 陈黎震 孙扬
文章通过22种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采用经过证明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给出非调控情况下中国人均GDP的未来两年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