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4)
- 2023(12148)
- 2022(10297)
- 2021(9554)
- 2020(8147)
- 2019(19171)
- 2018(18472)
- 2017(35174)
- 2016(18842)
- 2015(21653)
- 2014(21710)
- 2013(22166)
- 2012(21120)
- 2011(19070)
- 2010(19357)
- 2009(18296)
- 2008(18380)
- 2007(16291)
- 2006(14473)
- 2005(13366)
- 学科
- 济(102489)
- 经济(102407)
- 管理(53444)
- 业(48768)
- 方法(39927)
- 企(38037)
- 企业(38037)
- 数学(35760)
- 数学方法(35485)
- 财(31846)
- 中国(27894)
- 农(23521)
- 地方(23077)
- 学(19001)
- 制(18243)
- 贸(18049)
- 贸易(18037)
- 业经(17639)
- 易(17511)
- 农业(15442)
- 务(15402)
- 财务(15374)
- 财务管理(15321)
- 企业财务(14527)
- 地方经济(14265)
- 银(14258)
- 银行(14228)
- 融(13937)
- 金融(13935)
- 财政(13934)
- 机构
- 大学(283182)
- 学院(278804)
- 济(134407)
- 经济(132091)
- 研究(105231)
- 管理(101711)
- 理学(86386)
- 理学院(85364)
- 管理学(83994)
- 管理学院(83443)
- 中国(81979)
- 财(67009)
- 京(60572)
- 科学(59772)
- 所(54353)
- 财经(49570)
- 研究所(48629)
- 中心(46264)
- 农(45554)
- 经(44954)
- 经济学(44247)
- 江(42230)
- 经济学院(39765)
- 北京(39403)
- 业大(37268)
- 院(36751)
- 财经大学(36326)
- 范(35659)
- 农业(35472)
- 师范(35381)
- 基金
- 项目(174046)
- 科学(136872)
- 基金(128700)
- 研究(127812)
- 家(111840)
- 国家(110982)
- 科学基金(93831)
- 社会(84635)
- 社会科(80364)
- 社会科学(80342)
- 基金项目(66631)
- 省(64234)
- 教育(57895)
- 自然(57315)
- 自然科(55999)
- 自然科学(55980)
- 自然科学基金(55010)
- 划(54587)
- 资助(54138)
- 编号(49532)
- 成果(42057)
- 部(40692)
- 重点(39722)
- 发(38711)
- 国家社会(36724)
- 教育部(35222)
- 创(35097)
- 课题(34815)
- 中国(34491)
- 性(33431)
共检索到445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贞发 张玮
为了检验"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实证结果是否受到具体研究特征的影响,文章选取了现有主要实证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实证结果受到不同研究特征的影响,尤其是"正向显著效应"的实证结果受到"区域、劳资增长率、其他改制、预算内资金"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通过漏斗不对称检验后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且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支出分权上。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荟萃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艳娇 王振宇
财政省直管县试点改变了市管县体制下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财税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政府间收入划分、支出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这种体制改革试点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现有基于原始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的结论并未达成一致。本文以实证研究已获得的研究结论为样本,采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显著性看(包括正向和负向),与样本地区的具体特征基本无关,从正向显著性看,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执行省直管县效果较好,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效果相对较弱;不同地区省直管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和正向显著性程度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
省直管县 经济增长 荟萃回归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致宁
文章采用荟萃分析(又名Meta分析),对国内学者关于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筛选了2006—2016年间国内学者发表的关于能源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143篇文献,统计结果显示: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模型设定、数据类型、研究时间跨度等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差异性 荟萃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谦 罗健
为了检验"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现有实证结果是否受到了具体研究特征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内现有研究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47篇主要实证文献,利用Probit和Logit模型,对文献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荟萃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在实证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受具体研究特征的影响,主要包括"自变量个数""研究年份""是否考虑政府补贴""样本数量"等。因此,建议研究人员要注重这些研究特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做好抽样设计,尽量在调查问卷环节从样本容量、样本分布等方面控制这些特征的影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研究投入,并在得到结果后谨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户特征 需求因素 荟萃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曙霄 戴永安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参数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Koenker(2004)提出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样本分组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互动竞争行为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是显著为正的,而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竞争却抑制了绝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模型 财政分权 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飞 任奕繁
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聚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突发危机造成经济波动下的财政政策调控效应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建立财政政策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及相关指标模型,选取2001年至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财政收入、税收、工业产出以及消费价格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函数响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和税收对工业产出的波动冲击是有效相关的,同时这两种政策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拉动经济增长。总体来看,税收政策短期内可以达到稳定波动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调整财政支出对于经济的波动减缓是有效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林 刘洪
文章首先对已有文献中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行考察,发现现行的方法存在着一些限制和问题,非参数回归方法可以某种程度克服这些问题。因此,在对非参数回归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1953~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GDP名义增长率之间关系了进行了非参数回归。回归结果表明:GDP名义增长率取值在比较正常的范围(0%-20%)内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GDP名义增长率之间近似于线性关系,超出这个范围,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非参数回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丹丘 丁志超 周蒙 李军
为检验"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受具体研究特征影响,利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领域主要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研对象""调研地区""有效样本量""自变量个数""回归方法"的差异是影响"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结论分歧的重要因素。2)漏斗不对称检验发现,样本文献存在发表偏倚问题,发表偏倚主要发生在"性别""非农收入占比"和"是否有城镇住房"3个指标。据此,建议后续研究更加谨慎选取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以期得出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玥
文章在一个内生增长框架下,考察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政府部门间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内生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转型动态分析,揭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这与各国财政分权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不一致的事实互为应证。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应考虑不同层级政府支出对产出的贡献度来选择何时的财政分权度。同时为发展中国家(低产出国家)既存在高分权也存在高集权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朱春生
一、引言 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约10%的速度递增,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7733.7亿元,17年间增加了约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近3.5倍。同期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也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进出口贸易量大幅提高,利用外资不断增加。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498.7亿元,按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计算的外贸依存度高达40.7%。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德生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最优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相对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海潮
对H.Davoodi,D.Xie,and H.Zou的两篇文章中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把地方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看作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并利用1986-2004年间的数据对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两组回归分析。发现在1986-1990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的比重过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91-2004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我国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相符。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解释。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庞德良 夏子敬
利用日本1969~2011年间按支出法分类统计的总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计财政支出相对规模、财政消费性支出相对规模、财政生产性支出相对规模的产出弹性,并以得出的产出弹性为基础进一步计算财政支出总量、财政消费性支出、财政生产性支出的边际贡献。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财政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消费性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为正,财政生产性支出对总产出的影响为负,而财政支出绝对值及其相对规模、财政消费性支出绝对值、财政生产性支出绝对值及相对规模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都为负,只有财政消费性支出相对规模的边际产出为正值,并且2006年以来实际财政消费性支出大于实际财政生产性支出的边际产出。本研究认为,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